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2566发布日期:2019-05-15 22:2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



背景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管桩笼筋主体成型后需要在其端部焊接两块端板,无论是笼筋本体还是端板重量都很重,装配时均需要借助行车起吊来调整位置,批量装配时频繁起吊部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增加了劳动强度,导致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提高批量装配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包括第一端板装配台、位于第一端板装配台左侧的第二端板装配台,第一端板装配台和第二端板装配台之间设有第一端板输送带,第一端板输送带的前后端与第一端板装配台的前后端平齐,第二端板装配台的外侧设有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所述第二端板装配台的左半部为向左侧倾斜的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左侧边上设有挡板,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的末端位于第二端板装配台的装配端外侧,所述第二端板输送带的末端与斜坡面的右侧边左右平齐,所述第一端板输送带的顶面与第一端板装配台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端板装配台和第二端板装配台的装配端设有长度与装配端长度相等、宽度为20-50cm、深度为10-30cm的装配凹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斜坡面上的装配凹台的外侧面设有一排挡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端板输送带与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辊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端板装配台和第二端板装配台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端板输送带包括两段带式输送机和一段滚子式输送机,所述滚子式输送机安装在两段带速输送机之间且位于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的换向折弯处。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端板分别由第一端板输送带和第二端板输送带输送到各自的装配位置,第一端板输送带还用于输送笼筋主体,因此只需首次将笼筋吊放至第一端板输送带上即可将其输送到装配端,由于笼筋笼形的结构,操作人员可以左右随意翻滚调整安装位置,第一端板安装后将其翻滚流入第二端板装配台上安装第二端板,随后继续将其向左翻滚使其自动顺着斜坡面存储到最左侧、待周转即可,大大提高装配效率;装配凹台给安装第一、第二端板提供了装配空间,安装好第一端板后,笼筋主体翻滚时第一端板能够与装配凹台的侧壁相抵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笼筋翻滚时发生歪斜,斜坡面上的挡板也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笼筋在斜坡上快速翻滚时超出装配端对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管桩笼筋装配自流平台,包括第一端板装配台1、位于第一端板装配台1左侧的第二端板装配台2,第一端板装配台1和第二端板装配台2之间设有第一端板输送带3,第一端板输送带3的前后端与第一端板装配台2的前后端平齐,第一端板输送带用于输送第一端板和笼筋主体,输送笼筋主体时只需将笼筋的装配端送至操作人员的操作端即可。第二端板装配台2的外侧设有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4,第二端板装配台2的左半部为向左侧倾斜的斜坡面5,斜坡面5的左侧边上设有挡板6,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4的末端位于第二端板装配台2的装配端外侧,所述第二端板输送带4的末端与斜坡面5的右侧边左右平齐,第一端板输送带3的顶面与第一端板装配台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笼筋能够在第一端板装配台和第二端板装配台上翻滚移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装配台1和第二端板装配台2的装配端设有长度与装配端长度相等、宽度为20-50cm、深度为10-30cm的装配凹台7,笼筋的待装配端伸出悬在装配凹台的上方,给操作人员提供操作空间。斜坡面5上的装配凹台7的外侧面设有挡板6,在斜坡面笼筋因重力翻滚,滚动的速度较平面块,容易歪斜错位,挡板能够避免错位。

第一端板输送带3为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辊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端板装配台1和第二端板装配台2的侧面上,一体结构,紧凑。第二端板输送带4包括两段带式输送机和一段滚子式输送机,所述滚子式输送机安装在两段带速输送机之间且位于L形第二端板输送带4的换向折弯处,带式输送机用于支线运输,滚子式输送机用于弯道运输,发挥各自的最大优点,确保输送的平稳持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