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及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367发布日期:2019-04-29 12: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及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及其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大量的预制部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以实施预制部件间的装配,预制部件与预制部件间的装配,其中之一核心的是预制部件上露出的钢筋间的对接装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梁向可调组合钢筋接头,详见授权公告号为CN 207348218U的专利文献,该梁向可调组合钢筋接头包括外套筒、第一内套筒、第二内套筒和并帽;第一内套筒外径大于外套筒的等径缩口直径但小于外套筒内径,外套筒形成了台阶通孔,外套筒的等径缩口段内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内径以形成水平抵压面,第一内套筒一头的端面抵压在水平抵压面,来达到第一内套筒卡紧外套筒阻止外套筒头挣脱出,这类钢筋接头连接装配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水平方向的张拉力时候,第一内套筒对外套筒的压力等于水平方向的张拉力,水平方向的张拉力一旦过大容易导致第一内套筒与外套筒两者之间的配合处损坏,造成这类钢筋接头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提高了该连接器中的配合使用的连接套筒和套筒止位件所受能够承受的张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它包括连接套筒和与之配合使用的套筒止位件,所述连接套筒具有内通道,通过内通道套入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所述套筒止位件用作套设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套有连接套筒的连接钢棒上;所述内通道的一头为大头段,另一头为小头段;套筒止位件的一头形成了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当套筒止位件套设固定在连接钢棒上时候,缩径端的小径端靠近混凝土框架;内通道的小头段径向扩大形成了环形卡台,当连接套筒套设固定在连接钢棒上时候,环形卡台的小径端靠近混凝土框架;缩径端最大处的外径大于环形卡台最小处的直径,小于环形卡台最大处的内径,套筒止位件最大外径小于大头段的内径;其中,缩径端上的至少一段与环形卡台的锥度相同,或者环形卡台的至少一段与缩径端的锥度相同。

进一步的,套筒止位件的一头逐步径向缩小所形成所述缩径端,内通道的小头段逐步径向扩大所形成所述环形卡台,并且,缩径端的锥度与环形卡台的锥度相同。

进一步的,连接套筒上开设有与内通道连通的注浆孔,内通道的大头段具有连接用的连接段,所述注浆孔位于内通道的连接段与内通道的环形卡台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套筒止位件与连接套筒装配在一起的时候,基于缩径端上的至少一段与环形卡台的锥度相同,或者环形卡台的至少一段与缩径端的锥度相同。在受到张拉力的时候,缩径端对环形卡台的压力变成了连接钢棒受到的张拉力的一个分力,小于所受的张拉力,因而减少了连接套筒的环形卡台的损伤,同样情况下,使得配合使用的连接套筒和套筒止位件所受能够能够承受的张拉力有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多了锁紧件和连接套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无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有偏差装配时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连接套筒;111、内通道;112、环形卡台;113、注浆孔;2、套筒止位件;211、扩大部;311、连接套件;312、连接头;313、4、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器,它包括连接套筒1和套筒止位件2。连接套筒1具有内通道111,在装配使用的时候,通过内通道111套入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上,所述套筒止位件2用作套设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上。

内通道111的一头为大头段,另一头为小头段;套筒止位件2的一头形成了径向缩小所形成的缩径端。

当套筒止位件2套设固定在连接钢棒上,缩径端的小径端靠近混凝土框架;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径向扩大形成了环形卡台112。

当连接套筒1套设固定在连接钢棒上,环形卡台112的小径端靠近混凝土框架。

为实现连接套筒1的一头能够通过套筒止位件2,并且使得其环形卡台112能够与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配合,套筒止位件2的缩径端阻止连接套筒1落出。

具体的,采用了以下一种具体的结构,缩径端的最大处的外径大于环形卡台112的最小处的直径,小于环形卡台112的最大处的直径,套筒止位件2的最大外径小于大头段的内径;其中,缩径端上的至少一段与环形卡台112的锥度相同,或者环形卡台112的至少一段与缩径端的锥度相同,图3中所示的,缩径端由套筒止位件2的小头段逐步径向缩小所形成,环形卡台112由内通道111的小头段逐步径向扩大所形成,并且,缩径端的锥度与环形卡台112的锥度相同。

图1所示,连接套筒1上开设有与内通道111连通的注浆孔113,内通道111的大头段具有连接用的连接段,注浆孔113位于内通道111的连接段与内通道111的环形卡台112之间。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连接套件311和锁紧件4,其中,锁紧件4上形成用作与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的内螺纹通道,锁紧件4为锁紧螺母。

参照图3和图4,连接器在装配使用时候,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2后与连接套件311连接固定,锁紧件4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螺接,锁紧件4用作与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的小头段相抵配合。

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首先确认两混凝土框架之间需要有多少根连接钢棒的对接作业,在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均依次套入锁紧件4和连接套筒1,接着在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上套入并固定套筒止位件2,在另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均套设固定连接套件311,调整任意一混凝土框架相对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位置,以使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处于同一轴线上,如图3所示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对接的情况,连接钢棒上的连接套筒1向着与之需对接作业的连接钢棒上的连接套件311移动,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大头段在通过套筒止位件2后与连接套件311的一头连接固定,锁紧件4固定地抵在连接套筒1的一头。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2与连接套件311的一头连接固定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内通道111的大头段形成有内螺纹,连接套件311上设有与内通道111的大头段的内螺纹配合用的外螺纹。

但是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混凝土框架的生产条件或者施工现在环境的限制,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会出现无法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情况,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偏差,如图4所示,针对这一极易在现场施工环境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对连接套筒1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参见如下:内通道111的大头段与套筒止位件2之间和内通道111的小头段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之间,均留出了供连接套筒1作径向移动的移动间隙,所述移动间隙用作调整连接套筒1在连接钢棒径向上的位置以适应地使连接套筒1一头与套筒止位件2卡合,另一头与连接套件311的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移动间隙在图4中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三

参照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相比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替换了实施例二的连接套件311和套筒止位件2,本实施例的连接套件311,本实施例的套筒止位件2的两头均为缩径端,连接套件311远离其混凝土框架的那一头形成环形凹槽313,所述环形凹槽313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变细,环形凹槽313的内轮廓所述套筒止位件2一头的缩径端的外轮廓与吻合。

实施例四

参照图8、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相比于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取消了锁紧件4。

实施例五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相比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取消了锁紧件4。

实施例六

参照图14、图15和图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在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连接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套筒和套筒止位件,连接头312和锁紧件4,连接头312由另一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的一头构成;其中,锁紧件4上形成用作与混凝土框架裸露在外的连接钢棒螺接配合的内螺纹通道,锁紧件4为锁紧螺母。

连接器在装配使用时候,套筒止位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段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大头段通过套筒止位件2后与连接套件311连接固定,锁紧件4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螺接,所述锁紧件4用作与连接套筒1的内通道111的小头段相抵配合。

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首先确认两混凝土框架之间需要有多少根连接钢棒的对接作业,在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均依次套入锁紧件4和连接套筒1,接着在套有连接套筒1的连接钢棒上套入并固定卡位套件2,在另一混凝土框架需要对接作业的每一根钢棒上形成连接头312,连接头312由钢棒的一头镦成型,呈径向扩大的形状,调整任意一混凝土框架相对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位置,以使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处于同一轴线上,如图15所示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与另一混凝土框架的一根对接钢棒对接的情况,连接钢棒上的连接套筒1向着与之需对接作业的连接钢棒的连接头312移动,卡位套件2用作与内通道111的小头端卡合以阻止连接套筒1挣脱出连接钢棒,内通道111的大头端在通过卡位套件2后与连接头312连接固定,锁紧件4固定地抵在连接套筒1的一头。大头端通过卡位套件2与连接头312连接固定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内通道111的大头端形成有内螺纹,连接头312上设有与内通道111的大头端的内螺纹配合用的外螺纹。

但是两混凝土框架在装配到一起的时候,混凝土框架的生产条件或者施工现在环境的限制,两混凝土框架之间的需对接的连接钢棒会出现无法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情况,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偏差,如图16所示,针对这一极易在现场施工环境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对连接套筒1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参见如下:内通道111的大头端与卡位套件2之间和内通道111的小头端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钢棒之间,均留出了供连接套筒1作径向移动的移动间隙,所述移动间隙用作调整连接套筒1在连接钢棒径向上的位置以适应地使连接套筒1一头与卡位套件2卡合,另一头与连接头312的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移动间隙在图10中d5与d4的差值。

实施例七

参照图17、图18和图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混凝土框架用的连接器,相比于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取消了锁紧件4。

实施例八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若干个混凝土框架,这些混凝土框架对应为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以及预制柱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凝土框架之间通过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连接器装配。

套筒止位件2可以理解为卡位螺母,连接套件311可以理解为对接螺母,锁紧件4可以理解为锁紧螺母。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实施例中,套筒止位件2在收到的张拉力F1,套筒止位件2对连接套筒1的压力分成F1的一个分力F2,F2相对于F1有所减少。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