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395发布日期:2019-02-15 20:3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孔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



背景技术:

烧结多孔砖是以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烧结多孔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加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3701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烧结砖,该烧结砖内有多条贯穿砖体且与砖体平行的条孔,条孔包括截面为正方形的正方孔和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方孔,正方孔和长方孔交错排列并且围绕烧结砖的截面中分线呈对称分布,长方孔的数量为十八个,正方孔的数量为六个,其中十二个长方孔每三个为一组一字纵向排列构成长方孔组,其余六个长方孔每两个为一组并结合两个正方孔构成杂孔组,长方孔组和所述杂孔组依次交替排列,杂孔组中两个正方孔分别位于两端而两个长方孔相邻在一起位于两个正方孔之间。

但是,上述多孔烧结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准每一块砖块,才能保证墙体合格。稍有偏差,就必须浪费时间和精力调整砖块或者推翻已经堆砌好的墙体重新开始,因此造成施工效率低下,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其具有提高施工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两个承重面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砖体上垂直于承重面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为粉刷面,另外两个相对侧壁为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上均布凸出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块,相邻所述定位块之间形成与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两个所述抵接面上的定位块呈错开设置,即其中一个抵接面上的定位块与另一抵接面上的定位槽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结构可以让相邻的两块砖体的抵接面快速拼接,省去了人为对齐砖体所造成的时间损耗,从而提高了砌墙的效率,方便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水平截面呈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水平截面呈梯形可以方便将定位块对准定位槽并顺利卡接,从而使两个砖体的拼接更加快速,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减震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槽可以在两个砖体的定位块与定位槽拼接时,有效分散定位块与定位槽的刚性碰撞的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损坏砖体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槽的水平截面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在砖体中为常见形状,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降低砖体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粉刷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槽可以增加水泥砂浆与粉刷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水泥砂浆与砖体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方便施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粉刷面上设置有与条形槽错开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进一步增大了水泥砂浆与粉刷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施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水平截面和竖直截面均呈梯形,且所述固定槽开口处的面积小于内底壁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的侧壁与底壁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槽,水泥砂浆进入固定槽内,凝固成型后即可通过固定槽与砖体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粉刷的稳定性,方便施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与内底壁的夹角为45-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角为45-60度可以方便水泥砂浆顺利进入固定槽,凝固成型之后与固定槽之间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可以使施工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结构,从而产生提高砖体堆砌效率的效果;

2、通过设置减震槽,从而产生避免砖体碰撞而损坏的效果;

3、通过设置条形槽和固定槽,从而产生使水泥砂浆与砖体贴合紧密的效果。

4、具有废物重新利用、保温节能、消声隔音、防火阻燃、抗水抗渗、耐温抗寒等优良性能,并且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的承重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的剖视图。

图中:1、砖体;2、通孔;3、粉刷面;31、条形槽;32、固定槽;4、抵接面;41、定位块;42、定位槽;43、减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方便施工的烧结多孔砖,参照图1,其包括呈长方型的砖体1,砖体1的两个承重面上贯穿设置有通孔2,通孔2均为矩形孔,通孔2的四个角均为过渡圆角。砖体1垂直于承重面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为粉刷面3,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为抵接面4。

参照图1和图2,砖体1的一侧抵接面4上均布有若干个定位块41,定位块41的水平截面呈梯形,沿垂直于承重面的方向延伸。相邻的定位块41之间形成有与定位块41卡嵌配合的定位槽42,两个抵接面4上的定位块41呈错开设置,即一个抵接面4上的定位块41与另一抵接面4上的定位槽42相对应。堆砌砖体1时,将砖体1的定位块41对准相邻砖体1的定位槽42并插入定位槽42中,即可完成两个砖体1的拼接,能够准确定位两块砖体1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提高了堆砌效率,方便施工操作。

参照图2,定位槽42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减震槽43,减震槽43平行于定位块41,其水平截面为矩形。在定位块41插入定位槽42的过程中,减震槽43可以减轻两者之间的刚性碰撞,从而保护砖体1。

参照图1和图3,粉刷面3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31和位于任意两个条形槽31之间的一个长方型的固定槽32,固定槽32的水平截面和竖直截面均为梯形,且固定槽32开口处的面积小于内底壁的面积,即固定槽32的内侧壁为斜面。固定槽32的内侧壁与内底壁的夹角为45-60度。在本实施例中,夹角为45度。水泥砂浆进入固定槽32和条形槽31中,凝固成型后增加了与砖体1的接触面积,同时位于固定槽32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之间的水泥砂浆形成倒钩状,进一步对砖体1进行了固定,使得砖体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工作原理如下:

将一块砖体1抵接面4的定位块41插入另一块砖体1抵接面4的对应定位槽42中,即可将两块砖体1准确拼接起来,提高了堆砌墙体的效率,从而方便施工操作。

在砖体1的粉刷面3涂抹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在外力作用下进入条形槽31和固定槽32中,提高了与砖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水泥砂浆与砖体1的贴合紧密性,使得砖体1之间堆砌得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施工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