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638发布日期:2019-03-15 19: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背景技术:

钢结构支撑梁与建筑物接触面一般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能增大受力面 积和摩擦力,使支撑梁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起到保护建筑物表面的作用,申请号为201620824168.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柱体与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柱体顶部,所述柱体依次包括连接段、支撑段以及安装段,其中连接段设置螺纹并与所述固定板底部螺纹连接,支撑段侧面设置有2~4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顶部与固定板底部连接。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支撑柱的高度固定,通过预埋件埋入基面的深度来使支撑柱恰好安装在基面与建筑物底面之间,此种调整安装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易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柱的高度固定,调整安装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易拆装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底座内的升降柱带动支撑柱升降调整高度来适应基面和建筑物底面之间的安装间隙,易于拆装且提升了适用范围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支撑板体和防滑垫,所述支撑板体顶面固定有所述防滑垫,所述支撑板体底面固定有螺帽,所述螺帽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底面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设置有护套,所述支撑柱底面固定有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底面设置有预埋件;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升降柱和底座,所述升降柱与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柱底部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两端通过卡钩固定有轮架,所述轮架外端设置有滚轮,所述底座与所述预埋件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成对存在,所述凸块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所述滚轮的半径。

采用上述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在使用时,根据建筑物支撑位置的底面形状大小来选取所述支撑板体的大小形状,选取完成后将所述支撑板体底面的所述螺帽旋上所述螺柱来完成对所述支撑板体的固定,后将所述预埋件埋入支撑位置的基面内,埋放时应确保所述支撑板体对准支撑的建筑物底面位置,根据所述防滑垫与建筑物底面的间隙来调整所述支撑柱的高度,调整方式为,手持所述支撑板体带动所述支撑柱上升,直至所述防滑垫完全接触支撑位置后停止,在调整的过程中,所述支撑柱在带动所述升降柱上升的过程中,所述轮架端部的所述滚轮在所述凸块边缘滚动,当所述滚轮滚过所述凸块的最高点时,所述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将所述滚轮卡入所述凸块之间,从而能够在调整完成时,通过所述滚轮卡入所述凸块之间的间隙自锁来保持所述支撑柱调整后的高度状态,这样便通过调整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支撑高度,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体的顶面为凸面、凹面或平面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调质橡胶,所述防滑垫与所述支撑板体胶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为实心结构,所述护套与所述支撑柱过渡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为通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压簧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压簧的压缩行程不小于所述凸块的轮廓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成对存在,所述滚轮与所述轮架通过销轴活动铆接。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内的升降柱带动支撑柱升降调整高度来适应基面和建筑物底面之间的安装间隙,易于拆装且提升了装置的使用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组件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板体;101、螺帽;102、护套;103、预埋件;104、防滑垫;105、螺柱;106、支撑柱;2、调整组件;201、升降柱;202、底座;203、凸块;204、滚轮;205、轮架;206、压簧;207、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支撑板体1和防滑垫104,支撑板体1顶面固定有防滑垫104,支撑板体1底面固定有螺帽101,螺帽101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柱105,螺柱105底面固定有支撑柱106,支撑柱106外侧设置有护套102,支撑柱106底面固定有调整组件2,调整组件2底面设置有预埋件103;

调整组件2包括升降柱201和底座202,升降柱201与支撑柱106通过螺纹连接,升降柱201底部内开设有安装槽207,安装槽207内设置有压簧206,压簧206两端通过卡钩固定有轮架205,轮架205外端设置有滚轮204,底座202与预埋件103焊接固定,底座202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203,凸块203成对存在,凸块203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滚轮204的半径。

作为优选,支撑板体1的顶面为凸面、凹面或平面中的一种,如此设置,便于更换支撑板体1来适应建筑物的不同支撑面。

防滑垫104的材质为调质橡胶,防滑垫104与支撑板体1胶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防滑垫104的缓冲性能来更好的支撑建筑物。

支撑柱106为实心结构,护套102与支撑柱106过渡配合,如此设置,便于支撑柱106在护套102的引导下调整自身高度,同时护套102能够对支撑柱106进行加强保护。

安装槽207为通槽,安装槽207与压簧206间隙配合,如此设置,便于压簧206在安装槽207内自由压缩。

压簧206的压缩行程不小于凸块203的轮廓高度,如此设置,便于滚轮204能够通过凸块203的最高点。

滚轮204成对存在,滚轮204与轮架205通过销轴活动铆接,如此设置,便于滚轮204在轮架205边缘自由滚动。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根据建筑物支撑位置的底面形状大小来选取支撑板体1的大小形状,选取完成后将支撑板体1底面的螺帽101旋上螺柱105来完成对支撑板体1的固定,后将预埋件103埋入支撑位置的基面内,埋放时应确保支撑板体1对准支撑的建筑物底面位置,根据防滑垫104与建筑物底面的间隙来调整支撑柱106的高度,调整方式为,手持支撑板体1带动支撑柱106上升,直至防滑垫104完全接触支撑位置后停止,在调整的过程中,支撑柱106在带动升降柱201201上升的过程中,轮架205端部的滚轮204在凸块203边缘滚动,当滚轮204滚过凸块203的最高点时,压簧206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将滚轮204卡入凸块203之间,从而能够在调整完成时,通过滚轮204卡入凸块203之间的间隙自锁来保持支撑柱106调整后的高度状态,这样便通过调整支撑柱106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支撑高度,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