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0386发布日期:2019-03-14 00:1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房屋建造过程中是木质模板来建立房屋的主体结构,将钢筋纵横分布在模板之间,然后再浇注混凝土;现代一般的房屋建设原理并没有产生多少变化,最大的变化也就是将木质模板换成钢制模板,提高了模板的支撑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定型的钢制模板在当前的建筑建造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建筑施工使用的钢模板可以定型组合,除此之外,组合式钢模板还包括连接配件和支撑系统。其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支撑系统需要用到专门的紧固钢制模板的紧固装置。

目前,建筑施工的模板的连接方式多以螺栓为主,几乎用于所有的必须连接的构件上;紧固装置通常情况下多用在一座建筑的支撑柱上,从而保证浇注混凝土的效果。不过,存在的问题就是,现有的紧固装置基本上都是安装在支撑柱的中下方,而支撑柱的中上方尤其是最顶部却由于建筑结构的问题不能在设置紧固装置,只能用支撑架来支撑,因为顶部位置都是一些十字交叉结构,相对支撑柱中下位置的形状要复杂的多;特别是,边立柱的长宽都要大于建筑顶部的横梁,所述十字交叉结构还只能是广义上的十字结构,其实具体点说在交叉点形成的是有阶梯棱的结构;进一步地,由于支撑柱顶部只能用螺栓固定再用支撑架支撑导致浇筑的时候容易在交叉处撑开一定距离,增加了开模后的其他工作的作业量,如刮墙、贴砖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建筑施工用的紧固装置不能用来紧固建筑横梁与支撑柱的交叉处设置的模板,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专用性强且稳定性高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呈L形且两个第一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的侧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紧固板且与其平行的一边的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一边的端口位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呈L形,两个第二安装板和两个第一安装板呈十字对称分布且构成一个十字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三安装板呈L形,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边穿过第二插接孔且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边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垂直且位于十字空间中,所述第三安装板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的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三固定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紧固板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三安装板与紧固板所在平面平行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三紧固孔,所述紧固板两端设置有纵向的第四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呈十字交叉且通过通丝螺杆连接,所述第二紧固孔和第三紧固孔呈十字交叉且通过通丝螺杆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用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共有两个且两个第三固定板呈对称分布,两个第三固定板用第二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皆为空心结构且纵截为矩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均分别包括插接部和具有内直角的紧固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利用成对设置的3对安装板可以较为稳定地固定位于顶梁和边立柱交叉位置的模板,尤其是边立柱横截面的长宽与顶梁纵截面的长宽不等的情形,大大提高了浇注成型的质量,而且整个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互换性较强,降低了模具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的工装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顶梁;2、边梁;3、边立柱;4、第一安装板;41、第一紧固孔;5、第二安装板;51、第二紧固孔;52、第二插接孔;6、第三安装板;61、第三紧固孔;7、紧固板;71、第一插接孔;72、第四紧固孔;8、通丝螺杆;9、第一固定板;91、插接部;92、紧固部;93、内直角;10、第二固定板;11、第三固定板;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横”、“纵”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横、纵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和第三安装板6,所述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和第三安装板6的基本形状是L形且具有一个直角,这个直角用来将位于顶梁1和边立柱3交叉位置的模板对正。需要说明的是,“成对”在本装置中一指第一安装板有两个,二指这两个第一安装板呈轴对称分布,同样地,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也是这样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紧固装置按照功能来区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对正结构,所述对正结构指的是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第三安装板6和紧固板7,这四种基准板料首先要对正板料与模板接触面的角度,然后就是通过各个紧固孔的交叉距离的变化来对正距离;其二为固定结构,主要是指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第三固定板11和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

就第一部分的对正结构而言,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紧固板7,所述紧固板7的侧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孔71,两个第二安装板5和两个第一安装板4呈十字对称分布且构成一个十字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5与紧固板7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第二插接孔52,所述第三安装板6呈L形,所述第三安装板6的一边穿过第二插接孔52且与紧固板7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安装板6的另一边与紧固板7所在平面垂直且位于十字空间中。需要说明的是,“紧固板所在平面”指的是紧固板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因为紧固板的高度在15~20cm之间,宽度在3~5cm之间,因此以紧固板的侧面(板面)作为描述的基准面比较合适。

所述第一安装板4与紧固板7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一紧固孔41,所述第二安装板5与紧固板7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二紧固孔51,所述第三安装板6插接在第二插接孔52中的一边设置有纵向的第三紧固孔61,所述紧固板7为平板结构且在其两端设置有纵向的第四紧固孔72,所述第一紧固孔41和第二紧固孔72呈十字交叉且通过通丝螺杆8连接,所述第二紧固孔51和第三紧固孔61呈十字交叉且通过通丝螺杆连接。

就第二部分的固定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紧固板且与其平行的一边的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二安装板5一边的端口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板9呈对称分布的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安装板6与紧固板7所在平面垂直的一边的端口设置有第三固定板11,所述第三固定板共有两个且两个第三固定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固定板9与第二固定板10用第一螺栓12连接,两个第三固定板11用第二螺栓13连接。

如图3所示,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移动第一安装板4使其一侧与边立柱3的一侧贴合,且另一侧与边梁2的一侧贴合;所述紧固板7沿着插接在第一插接孔71中的第一安装板的那一边来移动使其一侧与边立柱3的外侧贴合,然后用螺母旋紧通丝螺杆8;同时移动第二安装板5和第三安装板6,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构成一个多个直角组合的折角,这个直角正好贴合,顶梁1、边梁2和边立柱3形成的折角;第一紧固孔41和第四紧固孔72的配合让第一安装板4和紧固板7在同一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调整对正,第二紧固孔51和第三紧固孔61的配合让第二安装板51和第三安装板61在同一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调整对正。进一步地,然后将第一固定板9的插接部91插在第一安装板的端口,将第二固定板10的插接部插在第二安装板的端口,用第一螺栓12旋紧第一固定板9的紧固部与第二固定板10的紧固部;将第三固定板11的插接部插在第三安装板6的端口,用第二螺栓12连接两个第三固定板9的紧固部92,从而完成固定,也就是如图3所示将顶梁1和边立柱3交叉位置的模板固定完成(图3也是整个装置安装的仰视图),尤其是边立柱3横截面的长宽与顶梁1纵截面的长宽不等的情形,利用本装置的效果将更加突出,大大提高了浇注成型的质量,而且整个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互换性较强,降低了模具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

进一步地,每个安装板为空心结构可以减少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在每个安装板上设置有减重孔14来进一步减轻重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有安装板纵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可方便插接部插入进行固定。

为了提高螺栓连接紧固部后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和第三固定板1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和第三固定板11均分别包括插接部91和具有内直角93的紧固部92,插接部和紧固部的作用在前述已毕,其中,内直角主要是用来表述紧固部的形状,而内直角指的是两个相邻的第二紧固板的紧固部向内弯折,各形成一个内直角,这个内直角的顶部可以用来与边梁2的下底面相接触,提供支撑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