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5405发布日期:2019-04-13 01:5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施工支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通俗的讲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现有的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点不足,就是在对大厅进行装修时,由于大厅的长度较大,施工人员站在施工支架上施工时,施工支架的长度有限,在完成一个区域后,施工人员还需要更换并重新布置施工支架,让施工人员的工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通过将施工支架设置为便于加长的,使得施工人员将加长后的施工支架布置完毕后能够对更大的区域进行作业,从而减少施工人员布置施工支架的次数,让施工人员的工作更为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包括进行支撑的多个支腿以及设置在支腿一端上供施工人员站立的站板;所述支腿设置在站板的边角处;所述支腿上还设置有便于施工支架进行长度调节的加长组件;站板分成三段,包括与支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第一站板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站板之间的第二站板;

所述加长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二站板与第一站板接触位置处的加长槽、穿设在加长槽中与加长槽配合的加长板、开设在加长板上沿加长板插入加长槽方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连接孔、开设在第二顶板上与加长槽垂直连通的安装孔以及穿设在安装孔与连接孔中用于将加长板和第二站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安装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首先将所要作业区域的高度长度范围测量好,然后将加长板从加长槽中抽出,并将加长板与第二站板配合时的长度与测出的数据对应好,让施工支架布置完毕后施工人员便于作业。在将加长板从加长槽中抽出时,施工人员将安装孔与加长板上的连接孔对应在一起,其中,施工人员根据测出的数据来选择出与安装孔最为对应的连接孔,再将安装螺栓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并拧紧,让加长板和第二站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将站板进行加长之后,施工人员将施工支架布置好。施工人员再站在施工支架的站板上,进行装修的工作。通过在施工支架上设置加长组件,使得施工支架的长度便于调节,让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能够有更大的作业区域,使得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更为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腿上设置有作为梯子的多个梯杆;梯杆连接在两个支腿上,且位于站板一端的两个支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施工人员在布置好抬高完毕后的施工支架后能够更方便上到站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站板上的两端还设置有与站板相对垂直的挡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受到挡杆的阻挡,不易从站板的两端倒下,让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站板的两侧还垂直设置有对施工人员进行进一步阻挡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受到挡板的阻挡,进一步提高了施工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性,而且将挡板在第一站板和第二站板接触的位置处进行截断,使得挡板在顶板加长时不会对顶板造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站板与支腿之间安装有用于增加施工支架强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站板铰接,另一端与支腿上的一个梯杆铰接;支撑杆在与梯杆和第二站板铰接时,通过穿设在支撑杆上的螺栓作为轴来将支撑杆与第二站板和梯杆铰接;所述第二站板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两个支撑杆来增加站板与支腿之间的强度,以及通过支撑杆来支撑支腿与站板的布置角度,使得施工支架在使用时更为牢固。而且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使得在顶板进行加长时,支撑杆也能对顶板进行有效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第一支杆上与第二支杆的接触位置处开设有支撑孔,第二支杆穿设在支撑孔中,在第二支杆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支杆插入支撑孔方向等间距布置的对接孔,而且在第一支杆上开设有垂直与支撑孔且与支撑孔连通的插接孔,对接孔与插接孔中穿设有将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插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站板加长后,施工人员将支撑杆进行加长,让支撑杆对施工支架进行有效的支撑。在安装时,先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站板和梯杆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插接螺栓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时,施工人员将支撑杆的长度调节好,将插接螺栓穿设在与插接孔最为对应的对接孔上,实现支撑杆的加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腿与站板之间的连接为转动连接,且在每个支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走轮,行走轮的位置位于支腿背离站板中心位置处的方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施工支架收起时,施工人员将支撑杆两端的铰接解除,在解除时,通过将支撑杆连接在站板和支腿上的螺栓取下来完成将支撑杆取下的工作,在将支撑杆取下后,支腿与站板之间的布置角度失去支撑,施工人员就能够将支腿进行弯折。在对支腿进行弯折时,弯折的方向朝向站板的中间位置,使得支腿在弯折完毕后与站板进行接触,而且支腿上的行走轮的方向在支腿弯折完毕后背离站板,在施工支架放置在地面上且支腿收起时,行走轮与地面接触,站板上的挡杆作为推手,使得施工支架整体形成一个小车型,便于施工人员进行运输,另外,由于站板上设置有挡板,使得施工支架形成的小车在运输物体时,物体受到挡板的阻挡,在施工支架形成的小车上更方便运输。施工人员在将施工支架作为小车推走时,地面给支腿一个向上的推力,使得支腿在收起时不易自动展开。通过将施工支架设置为可以折叠成小车形状,使得施工支架的用途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二站板和加长板上穿设有多个安装螺栓,多个安装螺栓的布置方向与加长板上设置的多个连接孔的布置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将站板加长时,施工人员用多个安装螺栓将第二站板和加长板进行固定,使得加长后的站板更为牢固。而且可以在第二站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安装螺栓突出站板的部分进行收起的嵌槽,使得安装螺栓在安装完毕后嵌入嵌槽中,让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与受到安装螺栓的阻挡而出现绊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挡杆上垂直设置有用于放置工具的安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在工作时便于对工具进行摆放,不需要在将工具放置在站板上,让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上凸出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对施工支架进行推动时更为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加长组件,使得施工支架能够更方便进行加长;

2、通过设置支撑杆,使得站板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3、通过设置行走轮,使得施工支架的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施工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加长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施工支架折叠成小车形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施工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加长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施工支架的示意图。

图中,1、支腿;2、站板;21、第一站板;22、第二站板;3、加长组件;31、加长槽;32、加长板;33、连接孔;34、安装孔;35、安装螺栓;4、梯杆;5、挡杆;6、挡板;7、支撑杆;71、第一支杆;72、第二支杆;73、支撑孔;74、对接孔;75、插接孔;76、插接螺栓;8、行走轮;9、安装板;1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起到支撑作用的多个支腿1,支腿1上连接有供施工人员站立的站板2。支腿1设置在站板2的边角处。在站板2上还设置有便于施工支架进行长度调节的加长组件3。

具体的来说,如图1、图2所示,在施工支架布置完毕之后,站板2分成三段,包括与支腿1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第一站板21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站板21之间的第二站板22。加长组件3包括开设在第二站板22与第一站板21接触位置处的加长槽31,加长槽31中穿设有与加长槽31配合的加长板32,加长板32与第一站板21固定连接,整体呈现为在第一站板21上凸出设置。

在加长板32上开设有多个沿加长板32插入加长槽31的方向等间距布置的连接孔33,而且在第二站板22上开设有垂直于加长槽31且与加长槽31连通的安装孔34,在布置施工支架时,加长板32插入加长槽31中,而且安装孔34与连接孔33对齐。为了使得加长板32插入加长槽31的长度方便进行固定,在安装孔34与连接孔33中穿设有将加长板32和第二站板2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安装螺栓35。

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首先将所要作业区域的高度长度范围测量好,然后将加长板32从加长槽31中抽出,并将加长板32与第二站板22配合时的长度与测出的数据对应好,让施工支架布置完毕后施工人员便于作业。在将加长板32从加长槽31中抽出时,施工人员将安装孔34与加长板32上的连接孔33对应在一起,其中,施工人员根据测出的数据来选择出与安装孔34最为对应的连接孔33,再将安装螺栓35穿过安装孔34和连接孔33并拧紧,让加长板32和第二站板2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将站板2进行加长之后,施工人员将施工支架布置好。施工人员再站在施工支架的站板2上,进行装修的工作。通过在施工支架上设置加长组件3,使得施工支架的长度便于调节,让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能够有更大的作业区域,使得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更为容易。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施工人员方便上到站板2上,在支腿1上设置有作为梯子的多个梯杆4,梯杆4连接在两个支腿1上,而且是位于站板2一端的两个支腿1上。通过设置梯杆4,让施工人员在布置好抬高完毕后的施工支架后能够更方便上到站板2上。

如图1所示,在站板2上的两端还设置有与站板2相对垂直的挡杆5,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受到挡杆5的阻挡,不易从站板2的两端倒下,让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更为安全。而且在站板2的两侧还垂直设置有对施工人员进行进一步阻挡的挡板6,进一步提高了施工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性。为了防止挡板6对加长时的站板2造成干涉,将挡板6在第一站板21和第二站板22接触位置处进行截断,使得站板2在加长时挡板6不会造成干涉。

如图1所示,在站板2与支腿1之间安装有用于增加施工支架强度的支撑杆7,其中,支撑杆7的一端与第二站板22铰接,另一端与支腿1上的一个梯杆4铰接,而且支撑杆7在与梯杆4和第二站板22铰接时,通过穿设在支撑杆7上的螺栓作为轴来将支撑杆7与第二站板22和梯杆4铰接。在施工支架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杆7,通过两个支撑杆7来增加站板2与支腿1之间的强度,以及通过支撑杆7来支撑支腿1与站板2的布置角度,使得施工支架在使用时更为牢固。

结合图3,为了使得支撑杆7在站板2加长后也能对站板2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将支撑杆7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具体的来说,支撑杆7分为两部分,包括第一支杆71和第二支杆72,在第一支杆71上与第二支杆72的接触位置处开设有支撑孔73,第二支杆72穿设在支撑孔73中,在第二支杆72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支杆72插入支撑孔73方向等间距布置的对接孔74,而且在第一支杆71上开设有垂直与支撑孔73且与支撑孔73连通的插接孔75,为了使得第二支杆72插入支撑孔73的长度方便进行固定,在对接孔74与插接孔75中穿设有将第二支杆72和第一支杆71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插接螺栓76。

在站板2加长后,施工人员将支撑杆7进行加长,让支撑杆7对施工支架进行有效的支撑。在安装时,先将第一支杆71和第二支杆72与站板2和梯杆4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第一支杆71和第二支杆72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插接螺栓76将第一支杆71和第二支杆7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时,施工人员将支撑杆7的长度调节好,将插接螺栓76穿设在与插接孔75最为对应的对接孔74上,实现支撑杆7的加长。

结合图1、图4,支腿1与站板2之间的连接为转动连接,且在每个支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走轮8,行走轮8的位置位于支腿1背离站板2中心位置处的方向上,在将施工支架收起时,施工人员将支撑杆7两端的铰接解除,在解除时,通过将支撑杆7连接在站板2和支腿1上的螺栓取下来完成将支撑杆7取下的工作,在将支撑杆7取下后,支腿1与站板2之间的布置角度失去支撑,施工人员就能够将支腿1进行弯折。在对支腿1进行弯折时,弯折的方向朝向站板2的中间位置,使得支腿1在弯折完毕后与站板2进行接触,而且支腿1上的行走轮8的方向在支腿1弯折完毕后背离站板2,在施工支架放置在地面上且支腿1收起时,行走轮8与地面接触,站板2上的挡杆5作为推手,使得施工支架整体形成一个小车型,便于施工人员进行运输,另外,由于站板2上设置有挡板6,使得施工支架形成的小车在运输物体时,物体受到挡板6的阻挡,在施工支架形成的小车上更方便运输。施工人员在将施工支架作为小车推走时,地面给支腿1一个向上的推力,使得支腿1在收起时不易自动展开。通过将施工支架设置为可以折叠成小车形状,使得施工支架的用途更广。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在将施工支架运输到施工地点时,施工人员将挡杆5作为推手将施工支架以推车的形式推动到施工地点,然后施工人员再将施工支架展开布置好,进行施工。在需要对施工支架的长度进行调节时,施工人员将顶板通过加长组件3进行加长,使得施工支架作用的范围更大。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图6所示,在第二站板22和加长板32上穿设有多个安装螺栓35,多个安装螺栓35的布置方向与加长板32上设置的多个连接孔33的布置方向垂直,使得在将站板2加长时,施工人员用多个安装螺栓35将第二站板22和加长板32进行固定,使得加长后的站板2更为牢固。

在第二站板22上设置有用于将安装螺栓35突出站板2的部分进行收起的嵌槽,使得安装螺栓35在安装完毕后嵌入嵌槽中,让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与受到安装螺栓35的阻挡而出现绊倒的情况。

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装修施工支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在挡杆5上垂直设置有用于放置工具的安装板9,安装板9上凸出设置有把手10,既使得施工人员方便将工具进行摆放,不需要在将工具放置在站板2上,让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性更高,也使得在对施工支架进行推动时更为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