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850发布日期:2019-06-11 22:3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体系,尤其涉及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轻质建筑很难实现自保温技术。目前的轻建筑主体结构没有完全包裹在内(即无冷桥),无法实现整体浇筑轻基混凝土自保温,形成一个刚柔并济的自保温有机受力体系,尤其抗水平荷载(地震、风)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系由二级结构构成,所述二级结构包括主结构和次结构,所述主结构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包括钢柱以及连接起钢柱的钢梁;所述二次结构为龙骨、有筋扩张网结构,所述有筋扩长网结构包裹住所述框架结构;所述有筋扩张网和框架结构之间通过龙骨连接,所述龙骨和有筋扩张网结构构成有筋扩张网层。

进一步,所述有筋扩张网层之间通过木质支撑层连接。

进一步,所述木质支撑层包括但不限于木支撑层、竹支撑层或低导热系数的尼龙材料。进一步,所述有筋扩张网层上可浇筑轻基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双层有筋扩张网层之间构成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浇筑轻基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钢框架主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好,施工便捷,空间及造型处理灵活。

2.本建筑体系的二级结构的龙骨和有筋扩张网将主体结构完全包裹在内(即无冷桥),整体浇筑轻基混凝土自保温),形成一个刚柔并济的自保温有机受力体系,尤其抗水平荷载 (地震、风)能力显著提升。外墙体实现自保温(无需单独设置保温层);自保温墙体将结构构件整体外包裹,建筑不存在冷桥;墙面基层不开裂;隔声楼板、保温屋面与竖向构件同时浇筑施工大大降低震裂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保温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有筋扩张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钢柱;2、有筋扩张网;3、钢柱架;4、有筋扩张网层;5、保温层;6、木质支撑层;7、浇筑腔;8、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2所示:一种自保温无冷桥全密闭节能建筑体系。所述二级结构包括主结构和次结构,所述主结构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包括钢柱以及连接起钢柱1的钢梁8;所述二次结构为龙骨、有筋扩张网2结构,所述有筋扩桩网结构包裹住所述框架结构;所述有筋扩张网和框架结构之间通过龙骨连接,所述龙骨结构和有筋扩张网结构构成有筋扩张网层4。

木质支撑层6包括但不限于木支撑层、竹支撑层;有筋扩张网2层的外层设置保温层 5,保温层5包裹有筋扩张网2层;有筋扩张网2层上可浇筑发泡水泥;双层有筋扩张网2层之间构成浇筑腔7,所述浇筑腔7内浇筑轻基料发泡水泥。本建筑体系的二级结构的龙骨和有筋扩张网2将主体结构完全包裹在内(即无冷桥),整体浇筑轻基料混凝土(自保温),形成一个刚柔并济的自保温有机受力体系,尤其抗水平荷载(地震、风)能力显著提升。外墙体实现自保温(无需单独设置保温层);自保温墙体将结构构件整体外包裹,建筑不存在冷桥;墙面基层不开裂;隔声楼板、保温屋面与竖向构件同时浇筑施工大大降低震裂隐患。无保温要求的墙体,采用单层专用龙骨即可,龙骨的腹板开口和窄翼缘设计,有效增强了发泡水泥与结构的握裹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