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7820发布日期:2019-07-10 09:20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板材减振隔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群众对住宅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办公场所要求隔声效果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个人隐私、安静生活空间的正常需求,提供合格的防噪和降噪功能的现代化建筑,已成为业主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9285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面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的压型钢板、保温层、防水层和光电转换层,所述光电转换层与外部储电设备相连接;光电转换层设置为可收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片,薄膜太阳能电池片可直接粘贴于防水层的表面。

但是,当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屋面板遇到下雨下雪时,雨水或雪跌落在钢屋顶上,产生撞击辐射噪声和结构振动,若没有减振吸音材料对声音的吸附、对振动进行缓震,则会影响屋内居民正常生活起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其具有减振隔音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钢结构网架一侧的彩钢夹芯板层,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彩钢夹芯板层靠近钢结构网架一侧的减振外层、减振内层、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远离隔音层的一侧与钢结构网架连接,所述减振外层和减振内层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减缓外部撞击的减振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或雪落在彩钢夹芯板层上,利用减振外层、减振组件和减振内层对雨水或雪的撞击进行缓振,再利用隔音层将雨水或雪对彩钢夹芯板层进行撞击的声音隔开,最后利用吸音层将未能隔开的声音进行吸附,从而可以减小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层产生的振动和声音。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减振内层上的第一隔振垫片、与第一隔振垫片远离减振内层的一侧连接的空心且敞口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一端与弹簧抵触、另一端伸出外套筒并与外套筒的内侧壁滑移连接,所述内套筒远离第一隔振垫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隔振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通过弹簧对内套筒支撑,有利于减缓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层产生的撞击,从而可以做到减缓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外层为减振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减振棉层具有疏松的微孔结构,从而能够吸收震动,有利于减缓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内层为复合纤维隔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纤维隔振垫具有隔振频谱宽、重量轻、施工方便和防水防霉的优势,所以将其铺在减振组件下方可以进一步减缓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的撞击,有利于减缓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层为阻尼隔音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隔音毡层采用胶水将隔音毡与面板复合成一体,形成阻尼结构,当雨水或雪花撞击在彩钢夹芯板层上时,产生的撞击声音,会迫使阻尼隔音毡跟着一起振动,进而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阻尼最终达到阻尼减振降噪的作用,从而可以实现隔声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为玻璃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棉是一种玻璃纤维制作而成的有弹性的毡状体,其具有的大量微小的空气孔隙,使其起到保温隔热、吸声降噪及安全防护等作用,通过玻璃棉将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层撞击的声音进行吸附,从而可以进一步隔声。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层沿其宽度方向向外凸出设有凸块,所述吸音层沿其宽度方向向内凹陷设有与凸块凹凸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音层的凸块与吸音层的凹槽凹凸配合,有利于隔音层与吸音层更稳定的安装,进而可以增加减振隔声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层、吸音层之间涂覆有吸音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涂料层是采用生物纤维、矿物纤维等为主要原料结合其他防火剂、防湿、防酶腐剂等,通过专业机械将之与粘胶剂一起喷出,附着于内屋面、墙面,形成2~10mm厚的表观具有多孔隙棉状涂层材料;其具有黏结牢固、无接缝、耐久、美观、防水、防结露、防腐蚀、防火、无毒、不燃、保温隔热以及良好的吸声性能,利用吸音涂料层可以进一步将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层撞击的声音进行吸附,有利于实现隔音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在彩钢夹芯板层和钢结构网架之间依次设有减振外层、减振组件、减振内层、隔音层和吸音层,从而可以将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层产生的振动、声音进行减振与隔音;

2、利用外套筒内的弹簧对内套筒的支撑,从而可以有效的将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产生的振动进行缓振,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减振;

3、利用隔音层的凸块和消音层的凹槽进行凹凸配合,有利于隔音层和消音层稳固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2、彩钢夹芯板层;3、减振外层;4、减振内层;5、隔音层;6、吸音层;7、减振组件;71、第一隔振垫片;72、外套筒;73、内套筒;74、第二隔振垫片;75、弹簧;8、凸块;9、凹槽;10、吸音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钢结构屋面减振隔声结构,包括设置在钢结构网架一侧的彩钢夹芯板层2,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彩钢夹芯板层2靠近钢结构网架一侧的减振外层3、减振内层4、隔音层5和吸音层6,吸音层6远离隔音层5的一侧与钢结构网架连接,减振外层3和减振内层4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减缓外部撞击的减振组件7;减振外层3为减振棉,减振内层4为复合纤维隔振垫,隔音层5为阻尼隔音毡,吸音层6为玻璃棉,隔音层5、吸音层6之间涂覆有吸音涂料10;将减振外层3铺在彩钢夹芯板层2上,利用减振组件7粘结在减振外层3和减振内层4之间,再将隔音层5粘附在减振内层4上,将吸音涂料层10涂覆在隔音层5上,最后将吸音层6铺在隔音层5上,最后将吸音层6粘附在钢结构网架上。

参照图1,减振组件7包括设置在减振内层4上的第一隔振垫片71、与第一隔振垫片71远离减振内层4的一侧连接的空心且敞口的外套筒72,外套筒72底部设有弹簧75,弹簧75采用1个,外套筒72内设有内套筒73,内套筒73一端与弹簧75抵触、另一端伸出外套筒75并与外套筒72的内侧壁滑移连接,内套筒73远离第一隔振垫片7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隔振垫片74;将内套筒73套在外套筒72内,利用弹簧75对内套筒73底部的支撑,从而可以将雨水或雪花对彩钢夹芯板产生的振动隔开。

参照图1,隔音层5沿其宽度方向第二隔振垫片向外凸出设有凸块8,吸音层6沿其宽度方向向内凹陷设有与凸块8凹凸配合的凹槽9,利用隔音层5、吸音层6和吸音涂料层10,从而可以进一步对声音进行吸收,通过隔音层5的凸块8和吸音层6的凹槽9的配合,有利于加强跟隐藏和吸音层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如下:当雨水或雪花撞击在彩钢夹芯板上,产生了振动和声音,通过减振外层3、减振组件7和减振内层4对振动进行缓冲,从而可以减缓雨水和雪花产生的振动;利用隔音层5、吸音涂料层10和吸音层6对声音进行吸附,从而可以做到减振隔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