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池及漂浮场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0604发布日期:2019-06-05 22:1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漂浮池及漂浮场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漂浮池及漂浮场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常感到疲劳,传统的桑拿、蒸汽浴、保健按摩等已被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紧张的工作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还有保健的作用。漂浮池作为一种室内漂浮疗养装置,使人体在漂浮液中漂浮起来,其源于死海漂浮,人在漂浮液中处于失重状态,人体97%以上的肌肉可彻底放松,同时人体能吸收漂浮液中所富含的微量元素,代谢皮肤死细胞,对改善人体微循环、调理人体某些功能性疾病、提升身体的免疫力等功效。

现有的漂浮池主要是在漂浮池的内壁上设置一层印花层,来模拟海边的情景,使人们来放松身体,但是,印花层因长时间受高温影响容易脱落,同时,印花层溶于漂浮液中,影响漂浮液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漂浮池,以解决现有漂浮池的印花层因长时间受高温影响容易脱落,掉落的印花层溶于漂浮液并影响漂浮液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池,包括:池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池壳本体的外侧的保温层;

所述池壳本体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夹设在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印花层,且所述内壳体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玻璃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壳体的底端铺设有玉石层。

进一步的,所述玉石层包括多个分布均匀的玉石,且所述玉石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面;

所述玉石的底面与所内壳体的底端通过玻璃胶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池壳本体的流液口设置在所述池壳本体的底壁,且所述流液口嵌于多个所述玉石层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温层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流液口贯穿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远红外保温膜,且在所述远红外保温膜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传导保温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池,在池壳本体中注入适当温度的漂浮液,使漂浮者能够在漂浮液中漂浮;通过在池壳本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能够减少漂浮液的温度的下降,使温度保持基本稳定;其中,池壳本体至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壳体、印花层和内壳体,且内壳体为透明材质,印花层模拟海景的图案,印花层透过内壳体,能够使漂浮者感觉在海边漂浮,使身体更加的放松;其中,内壳体能够隔离印花层和外界环境,起到保护印花层的目的,减少甚至避免印花层因为温度高脱落的情况,影响漂浮池的美观;同时,也减少出现印花层溶于漂浮液中,影响漂浮液的质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漂浮场馆,以解决现有漂浮池的印花层因长时间受高温影响容易脱落,掉落的印花层溶于漂浮液并影响漂浮液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场馆,包括:房体和所述的漂浮池,所述漂浮池设置在所述房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房体的墙体为远红外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漂浮场馆还包括花瓣撒入装置,所述花瓣撒入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至少一个花瓣储槽;

所述花瓣储槽设置所述房体的外侧,所述房体的墙壁设置有传递窗,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花瓣储槽的下方,所传送机构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传递窗并伸入所述房体内,并位于所述漂浮场馆内的上方,以使所述花瓣储槽内的植物花叶通过花瓣储槽的开口漏到所述传送机构,并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植物花叶输到漂浮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场馆,将漂浮池设置在房体内,使漂浮者能够在独立的空间进行漂浮,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和外界的打扰,使漂浮者能够快速的进入身体放松,思想平静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漂浮者消除疲劳。其中,漂浮池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场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场馆中池壳本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提供的池壳本体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安装玉石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池壳本体;200-保温层;300-底座;400-墙体;600-模具;110-内壳体;111-玉石;120-外壳体;130-印花层;140-流液口;410-传递窗;510-花瓣储槽;511-开口;512-自动门;520-传送机构;530-导向板;610-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漂浮池,包括:池壳本体100和设置在池壳本体100的外侧的保温层200;池壳本体100包括外壳体120、内壳体110和夹设在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之间的印花层130,且内壳体110为透明材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漂浮池,在池壳本体100中注入适当温度的漂浮液,使漂浮者能够在漂浮液中漂浮;通过在池壳本体100的外侧设置保温层200,能够减少漂浮液的温度的下降,使温度保持基本稳定;其中,池壳本体100至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壳体120、印花层130和内壳体110,且内壳体110为透明材质,印花层130模拟海景的图案,印花层130透过内壳体110,能够使漂浮者感觉在海边漂浮,使身体更加的放松;其中,内壳体110能够隔离印花层130和外界环境,起到保护印花层130的目的,减少甚至避免印花层130因为温度高脱落的情况,影响漂浮池的美观;同时,也减少出现印花层130溶于漂浮液中,影响漂浮液的质量的情况。

其中,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的材料有多种,例如,内壳体110为透明塑料或者玻璃,外壳体120为陶瓷或者玻璃。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均为玻璃结构,也就是,池壳本体100为双层玻璃,印花层130夹设在双层玻璃之间。

其中,玻璃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例如,钢化玻璃、夹丝玻璃或者防弹玻璃。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工艺成本,在本实施例,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均为钢化玻璃。

另外,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壳体110的底端铺设有玉石层。其中,玉石层浸泡液体内,玉石层受热,玉石层受热后释放多种特有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和远红外线,与人体形成共振并吸收,并与漂浮液协同作用,提高了疗养、保健的效果。

具体的,玉石层包括多个分布均匀的玉石111,且玉石111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面,通过使玉石111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面,减少了玉石111割伤漂浮者的情况,且能够使玉石111稳定的铺设在池壳本体100的底端。

需要说明的是,玉石111的品种有多种,例如,海蓝宝、琥珀、托帕石、碧玺、玛瑙、和田玉或者石榴石。不同的玉石111的成本不同,含有微量元素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玉石111的结构有多种,例如,玉石111为圆片、矩形片或者多棱片。在本实施例中,玉石111为正六边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玉石111的底面与内壳体110的底端通过玻璃胶粘接。通过玻璃胶使玉石111固定在内壳体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模具600确定玉石111的分布,如图4所示,模具600包括平板和设置在平板上多个均匀分布的槽孔610,玉石111能够卡在槽孔610中。其中,槽孔610的形状与玉石111的形状相同,相邻槽孔610之间的距离是相邻的两个玉石111的缝隙。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玉石111和槽孔610均为正六边形,其中,玉石111和槽孔610的边长是3cm,相邻的两个槽孔610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两个玉石111的缝隙是3mm。

具体的,铺设过程为:首先,将多个玉石111放入模具600的槽孔610内;然后,玉石111的底部与内壳体110的底端通过玻璃胶粘结;最后,去掉模具600。通过使用模具600,能够使玉石111根据模具600的形状进行分布设计,从而使多个玉石111均匀分布。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池壳本体100的流液口140设置在池壳本体100的底壁,且流液口140嵌于多个玉石层内。

通过流液口140向漂浮池内添加漂浮液,漂浮结束后,通过流液口140向外将使用后的漂浮液流出。其中,将流液口140嵌于多个玉石层内,能够起到隐藏流液口140的目的,减少了流液口140对整体海景结构的影响。

其中,通过管路阀门控制漂浮液的流向。

需要说明的是,流液口140与漂浮液保温箱通过管路连通,通过漂浮液保温箱为漂浮池提供温度适中的漂浮液。

为了使漂浮液能够充分的使用,减少漂浮液的浪费和消耗,在本实施例中,漂浮液循环使用。其中,在流液口140与漂浮液保温箱之间设置多个过滤器和杀菌器,通过过滤器将杂物进行过滤,并通过杀菌器将细菌进行灭菌。

另外,在漂浮池还包括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能够测量漂浮池内漂浮液的高度,从而控制管路阀门的关闭。

此外,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保温层200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00,流液口140贯穿底座300。

也就是,池壳本体100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00,通过底座300支撑池壳本体100,使池壳本体100站立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200为远红外保温膜,且在远红外保温膜与外壳体120之间设置有传导保温膜。通过远红外保温膜能够保证漂浮液温度的相对恒定,通过传导保温膜能够对外壳体120进行保护,同时,又能够使远红外有效传导至漂浮池内进行加热。

另外,远红外保温膜释放远红外的同时,与玉石111能够形成远红外玉石磁场,对人体细胞形成共振并促进人体对有益物质的吸收,与漂浮液协同作用,提高了疗养、保健的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远红外保温膜包括碳晶膜,其中,碳晶膜中的碳晶复合层中含有炭纳米管、改性后的球磨短纤维、树脂涂料和红外发射粉体,因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保险、隔热作用,并具有红外辐射强、电热转化效率高、表面温差小、耐腐蚀和抗老化性好的特点。

另外,在漂浮池中还可以添加各种具有不同疗效作用的植物花叶。通过植物花叶,能够实现芳香养生,美容养颜的功效。

为了方便清理漂浮池内的花瓣或者其他杂质,从而利于漂浮液的循环利用,在本实施例中,流液口140处设置有过滤网,能够将花瓣或者其他杂货进行过滤。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场馆,包括:房体和实施例一提供的漂浮池,漂浮池设置在房体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场馆,将漂浮池设置在房体内,使漂浮者能够在独立的空间进行漂浮,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和外界的打扰,使漂浮者能够快速的进入身体放松,思想平静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漂浮者消除疲劳。其中,漂浮池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房体的墙体400为远红外墙体400。通过设置远红外墙体400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减小热量的散失,同时,红外线能够激活生物大分子活性,消炎,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

另外,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漂浮场馆还包括花瓣撒入装置,通过花瓣撒入装置将植物花叶倒进漂浮液中起到美容养颜的目的。

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1,花瓣撒入装置包括传送机构520和至少一个花瓣储槽510;花瓣储槽510设置房体的外侧,房体的墙壁设置有传递窗410,传送机构520的一端设置在花瓣储槽510的下方,所传送机构520的另一端穿过传递窗410并伸入房体内,并位于漂浮场馆内的上方,以使花瓣储槽510内的植物花叶通过花瓣储槽510的开口511漏到传送机构520,并通过传送机构520将植物花叶运输到漂浮池中。

也就是,传送机构520的一端在花瓣储槽510的下方,传送机构520的另一端在漂浮池的上方,从花瓣储槽510的开口511漏的植物花叶落到传送机构520,通过传动机构将植物花叶运输到漂浮池中。在传送机构520的一端的上方至少设置一个花瓣储槽510,花瓣储槽510装有不同的植物,漂浮者可以根据进行需要选择植物花叶;通过将不同的植物花叶散入到漂浮池中,根据植物花叶的特性,能够提高养生效果;同时,通过花瓣撒入装置的设置,能够减少劳动力,也能够实现自动化;此外,花瓣储槽510设置房体的外侧,能够减少房体的占有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花瓣储槽510的开口511设置有自动门512,当需要在漂浮池中添加植物花叶时,打开自动门512,植物花叶从开口511处漏出,当不需要添加植物花叶时,自动门512关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的结构有多种,例如,驱动机构为带传送组件或者传送板。当驱动机构为带传送组件时,通过传动带的移动带动植物花叶移动;当驱动机构为传送板时,传送板倾斜设置,且在房体外侧的传送板高于在房体内的传送带。

其中,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带传送组件。

为了能够使植物花叶顺利的落到漂浮池内,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带传送组件的一端,且靠近漂浮池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板530,当植物花叶脱离带传送组件的传送带后,植物花叶顺着导向板530落到漂浮池内。

需要说明的是,花瓣撒入装置可以能够直接设置在房体内,与漂浮池为整体结构,为漂浮池提供植物花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