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917发布日期:2019-04-20 03:5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体间的连接结构,尤其是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围墙或围栏,多是由砖块和水泥砌筑而成,这种围墙成本高、耗时长、运输不方便,当需要构建围墙的场所是在城市或风景名胜区时,还需要考虑到美观的问题,利用砖块、水泥及钢板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木塑型材连接结构,申请号为:201721021307.5,申请日为:2017.08.16,它包括包括第一木塑型材、第二木塑型材、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木塑型材具有中空槽,所述第二木塑型材表面成型有燕尾槽,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燕尾槽中,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一楔块、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第二楔块的楔形面滑动配合,且整体形成一可插入所述中空槽的插接块,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成一整体,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连动所述第二楔块的螺钉。

上述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连接装置所包括的零部件较多,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携带较多的零部件极易出现掉落或在装配过程中出现漏装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且结构简单的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木塑型材、第二木塑型材、弹片和双组份水性粘合剂,所述第一木塑型材正视为“T”字形,所述第一木塑型材包括正方形木塑型材和圆柱形木塑型材,所述圆柱形木塑型材表面设有螺纹且其末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弹片,螺纹的作用是:1)注塑时,便于通气,2)增大接触面积,所述弹片正视呈半圆弧状,所述弹片下端圆滑且上端为勾状,弹片的作用是:当第一木塑型材插入第二木塑型材内的凹槽时,弹片可勾住第二木塑型材上的凹槽,起到锁止的效果,所述第一木塑型材的下端插入第二木塑型材内,所述第二木塑型材上设有“凸”字形凹槽,所述第二木塑型材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连通凹槽的A通孔和B通孔,A通孔和B通孔的作用分别是:A通孔用于输入本胶,B通孔用于输入硬化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用于连接圆柱形木塑型材和第二木塑型材的双组份水性粘合剂。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通过螺丝钉安装在第一木塑型材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数量为两片,所述圆柱形木塑型材12与两弹片2的宽度大于“凸”字形凹槽顶部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为:

1)将第一木塑型材中的圆柱形木塑型材插入第二木塑型材上的“凸”字形凹槽内,并上下拉动,确保圆柱形木塑型材已深入凹槽内,当感觉到弹片将凹槽勾住时即可;

2)分别向A通孔和B通孔插入A注塑管和B注塑管,使A注塑管和B注塑管均与凹槽连通;

3)向A注塑管注入本胶,向B注塑管注入硬化剂,两者需同时进行;

4)待观察到第二木塑型材表面溢出AB胶时,停止注入,此时将第一木塑型材完全插入第二木塑型材即可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组份水性粘合剂作为连接剂,使第一木塑型材与第二木塑型材的连接更加简便,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装配时由于零部件较多而出现漏装的问题,而且无需生产较多的零部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柱形木塑型材放大图。

图中,1、第一木塑型材;11、正方形木塑型材;12、圆柱形木塑型材;121、螺纹;2、弹片;21、螺丝钉;3、第二木塑型材;31、凹槽;32、A通孔;33、B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环保双组份水性粘合剂制成的木塑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木塑型材1、第二木塑型材3、弹片2和双组份水性粘合剂,所述第一木塑型材1正视为“T”字形,所述第一木塑型材1包括正方形木塑型材11和圆柱形木塑型材12,所述圆柱形木塑型材12表面设有螺纹121且其末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弹片2所述弹片2正视呈半圆弧状,所述弹片2下端圆滑且上端为勾状,所述第一木塑型材1的下端插入第二木塑型材3内,所述第二木塑型材3上设有“凸”字形凹槽31,所述第二木塑型材3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连通凹槽31的A通孔32和B通孔33,所述凹槽31内填充有用于连接圆柱形木塑型材12和第二木塑型材3的双组份水性粘合剂。

所述弹片2通过螺丝钉21安装在第一木塑型材1上。

所述弹片2的数量为两片,所述圆柱形木塑型材12与两弹片2的宽度大于“凸”字形凹槽31顶部的宽度。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