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911发布日期:2019-04-20 03: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来推广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按照装配式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的要求,可分为等现浇梁柱节点和非等现浇梁柱节点,等现浇装配式梁柱节点又被称为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被广大设计施工一线人员和社会所接受并逐步推广应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了方便预制构件的制作和现场施工,一般分别将混凝土柱和梁分别作为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梁柱构件在梁柱节点核心区域通过钢筋搭接和后浇混凝土进行连接,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预制构件拆分合理,易于设计施工,可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模板和浇筑混凝土工作量。但是,该种连接方式需要在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布置连接钢筋并后浇筑混凝土,由于梁柱节点核心部位的两侧预制梁的纵筋不连贯,且预制柱在节点核心区域的部位存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这将极大的影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性能,而且,由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的受力复杂,承担弯矩和剪力的重分配和传递,特别是在中高烈度地震区域的应用中,如不能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将会严重影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严重阻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预制梁和预制柱,在预制柱的连接节点两侧设置抗剪键和多个闭合钢筋环;预制梁端部设置混凝土抗剪键,预制梁端部纵向设置多个闭合U型钢筋,预制梁端的闭合U型钢筋和预制柱的闭合钢筋环交叉搭接或均匀间隔布置,在连接部位设置预制梁的箍筋,并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

其中,预制柱为多层预制柱或单层预制柱。

其中,各闭合钢筋环伸出预制柱侧面的长度不小于1.5-2倍预制梁高,各闭合钢筋环由一整根钢筋弯折形成,闭合钢筋环的搭接部位设置于预制柱内。

其中,预制梁为叠合梁,此时梁上钢筋应由下部钢筋向上弯折形成闭合环。

其中,预制梁端部的闭合U型钢筋由上下部钢筋弯折在中部闭合形成闭合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预制梁柱构件连接的位置和构造措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部位构造图;

图2为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后的节点构造图;

图3为预制梁吊装施工平面图;

图4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结构图;

图5为预制梁吊装施工立体结构正视图;

图6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节点构造立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7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节点构造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预制柱,2-预制梁,3-闭合钢筋环,4-抗剪键,5-抗剪键,6-闭合U型钢筋,7-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区域,8-预制梁叠合层,9-箍筋,10-预制梁吊装施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预制柱1和预制梁2,在预制柱1的梁柱核心区域的预制混凝土部位设置抗剪键4,预制柱1节点核心区域伸出连接用的闭合钢筋环3;预制梁2可为叠合梁构件,预制梁2端部设置混凝土抗剪键5,预制梁2的端部上下层配筋根据设计要求配置,并将上下层的钢筋弯折后对接形成闭合U型钢筋6,作为预制梁端连接部位的连接钢筋;在施工时,预制梁2自上而下吊装施工,将预制梁2的闭合U形钢筋6和预制柱1的闭合钢筋环3交叉搭接或均匀间隔布置,然后在连接部位现场设置箍筋9,而后浇筑混凝土完成施工。预制柱1可为多层预制柱或单层预制柱,预制柱1全浇筑混凝土。

闭合钢筋环3伸出预制柱1侧面的长度不小于1.5倍预制梁2高,当预制梁跨度较大时,即跨高比较大,大于1/12时,伸出的闭合钢筋环3长度不小于2倍预制梁高;闭合钢筋环3由一整根钢筋弯折形成,且钢筋闭合环的搭接部位,布置在节点核心区域部位内,设置于预制柱1内。当所需连接钢筋面积较大需采用双层配筋时,可设置内外两圈闭合钢筋环,此时,闭合钢筋环的长度应按内环钢筋的长度计算。

为方便楼板的施工,预制梁2设计为叠合梁构件,此时预制梁2上闭合U型钢筋6应由下部钢筋向上弯折形成闭合环,如果不需要采用叠合梁,可将上下部钢筋弯折形成闭合U型钢筋6。预制梁2端部的上下部钢筋应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当上下部钢筋的配筋面积接近时,宜采用对称配筋的形式,当上下部钢筋的配筋面积差别较大时,应调整选用钢筋的直径,保证上下部钢筋的根数相同。当上下部钢筋配筋面积较大时,宜采用集束配筋的形式以方便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上下部钢筋数量较多时,预制梁2采用双层配筋时,设置内外两圈闭合的钢筋环,此时,闭合U型钢筋的长度应为按内环钢筋的长度。

当预制梁2和预制柱1按照设计在预制构件制作完成后需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先进行预制柱1的吊装施工及设置临时支撑,然后自上而下吊装预制梁2,将预制梁2端部的闭合U型钢筋6和预制柱1的闭合钢筋环3交叉设置,布置的形式可为二者搭接或均匀间隔布置,闭合U型钢筋6和闭合钢筋环3的横向端部应分别于预制柱1和预制梁3侧面距离20mm。闭合U型钢筋6和闭合钢筋环3的连接处设置箍筋9,箍筋9采用开口箍筋的形式,连接部位的箍筋应做加密处理,待箍筋布置完成后,在预制梁2端部的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制构件的现场拼装施工。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应采用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振捣密实,特别是预制梁2端部和预制柱1核心区域设置的抗剪键处,同时,应特别注意现场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扰动闭合U型钢筋6和闭合钢筋环3。

施工时,首先进行多层预制柱的吊装施工,预制柱1的连接采用柱底灌浆套筒连接,吊装施工前检查基础或下层柱待连接钢筋定位是否准确,出现偏差时应在施工前调整钢筋的位置,除底层柱外的多层预制柱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柱的反弯点处,也可根据需要在柱底部进行连接,当预制柱1施工完成后设置可靠的临时支撑,满足吊装预制梁2和楼板施工时施工荷载的要求;待预制柱1安装施工结束后,检查预制柱1的施工质量和定位是否准确,待预制柱1连接灌浆套筒内灌浆料强度达到要求后开始预制梁2的吊装。预制梁2的吊装应以层为单位,吊装方向为至上而下,如图3所示,预制梁吊装施工方向10,预制梁2吊装完成后梁底应搭建脚手架作为支撑,考虑梁柱节点需要现浇混凝土和楼板施工等,需同时满足侧向施工荷载的要求。预制梁2吊装施工时,应特别仔细检查确保预制柱1节点区域伸出的闭合钢筋环3和预制梁2端部闭合U型钢筋6交叉位置准确,搭接长度满足规定和承载力的要求,同时二者钢筋应相互搭接,如果由于设计施工等因素出现无搭接的情况时,应保两者钢筋间隔距离均匀,由于施工造成钢筋变形时应及时调整钢筋位置;待预制梁2吊装施工完成后,在闭合钢筋环3和预制梁2端部闭合U型钢筋6交叉位置布置箍筋9,此处需要进行箍筋加密处理,箍筋加密长度应同时满足现行规程对梁端箍筋加密长度和现浇连接区域的长度的要求;施工现场箍筋施工完成后,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宜采用强度等级比预制梁2和预制柱1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且浇筑的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应保证不扰动闭合钢筋环3和闭合U型钢筋6,浇筑混凝土需要振捣密实,特别是预制柱节点处和梁端处抗剪键处;待预制梁2施工完成后,进行楼板施工,楼板可采用预制叠合板或现浇楼板,完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