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3265发布日期:2019-05-07 22:2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与墙面板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逐步走向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

结合附图5所示的一种屋架连接结构,包括上下两个墙体立柱、顶梁5、横梁14、第一屋架3和第二屋架4,其中顶梁5安装在下墙体立柱2的上方,上墙体立柱1安装在顶梁5的上方,横梁14采用L型安装板固定连接于顶梁5一侧,第一屋架3的安装于上墙体立柱1的上方,第二屋架4固定安装于第一屋架3。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L型安装板一侧与横梁14底面固定,另一侧与顶梁5侧面相固定,在横梁14的重力作用下,即使L型安装板的结构强度较高,那么长期也容易产生形变,造成横梁14与顶梁5之间的结构不稳定性,鉴于此,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架连接结构,消除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提高在安装墙面板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安装完成后在外界作用力下墙面板不容易发生形变,板材使用寿命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屋架连接结构,包括上墙体立柱、下墙体立柱、顶梁、横梁、第一屋架和第二屋架,其中顶梁安装在下墙体立柱的上方,上墙体立柱安装在顶梁的上方,所述横梁与顶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横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顶梁一侧,所述第一屋架的安装于上墙体立柱的上方,第二屋架固定安装于第一屋架,所述连接件为其中一个角设置为缺口槽的菱形安装板,所述菱形安装板位于缺口槽的两边均向同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安装片,所述横梁卡嵌于缺口槽内,菱形安装板与顶梁之间、与上墙体立柱之间、以及与下墙体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螺钉,两块第一安装片与横梁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菱形安装板与顶梁之间、与上墙体立柱之间、以及与下墙体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螺钉,两块第一安装片与横梁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钉,使得菱形安装板安装于屋架连接结构的固定强度提高,同时不再采用L型板的水平段来支撑,而是通过两块第一安装片进行支撑,第一安装片受到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下的,而第一安装片与菱形安装板之间为共面,不存在折弯,所以两者之间不容易发生形变,或者弯折,因此结构强度也比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菱形安装板位于缺口槽的底边沿朝向第一安装片一侧延伸设有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与横梁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螺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菱形安装板与横梁之间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槽内设置有垫片,所述横梁压紧所述垫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事先将菱形安装板固定在顶梁和下墙体立柱上后,因为缺口槽难以正好与顶梁上表面出于同一平面,而设置的垫片能够补偿该缺口槽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屋架、第二屋架和上墙体立柱之间设置有安装面板,所述上墙体立柱穿设有若干第四螺钉,而后第四螺钉再穿设安装面板以及第一屋架或第二屋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第一屋架和第二屋架分别单独连接上墙体立柱,那么第一、第二屋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就比较低,第一屋架或者第二屋架受到外作用力时就容易与上墙体立柱之间产生松动;而在三者之间通过安装面板进行固定,则提高了三者的连接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屋架与第二屋架之间设置有转接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菱形安装板四个角设置有倒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四个角部位比较光滑,方便工作人员捏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片的上部设置为斜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部为尖角状,由此横梁卡入时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菱形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墙体立柱;2、下墙体立柱;3、第一屋架;4、第二屋架;5、顶梁;6、菱形安装板;61、缺口槽;62、第一安装片;63、第二安装片;7、第一螺钉;8、第二螺钉;9、第三螺钉;11、安装面板;12、转接片;14、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至5,一种屋架连接结构,包括上墙体立柱1、下墙体立柱2、顶梁5、横梁14、第一屋架3和第二屋架4,其中顶梁5安装在下墙体立柱2的上方,上墙体立柱1安装在顶梁5的上方,横梁14与顶梁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为其中一个角设置为缺口槽61的菱形安装板6,菱形安装板6四个角设置有倒角(也可以为图中示出的平整结构),横梁14通过菱形安装板6固定连接于顶梁5一侧,第一屋架3的安装于上墙体立柱1的上方,第二屋架4固定安装于第一屋架3。

具体如下设置:菱形安装板6位于缺口槽61的两边均向同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安装片62,横梁14卡嵌于缺口槽61内,菱形安装板6与顶梁5之间、与上墙体立柱1之间、以及与下墙体立柱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螺钉7,两块第一安装片62与横梁14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钉8。第一安装片62的上部设置为斜边,使得上部为尖角状,由此横梁14卡入时较为便捷。

菱形安装板6位于缺口槽61的底边沿朝向第一安装片62一侧延伸设有第二安装片63,所述第二安装片63与横梁14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螺钉9。

因为缺口槽61难以正好与顶梁5上表面出于同一平面,为了能够补偿该缺口槽61深度,在缺口槽61内设置有垫片,所述横梁14压紧所述垫片。

因为菱形安装板6与顶梁5之间、与上墙体立柱1之间、以及与下墙体立柱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螺钉7,两块第一安装片62与横梁14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钉8,使得菱形安装板6安装于屋架连接结构的固定强度提高,同时不再采用L型板的水平段来支撑,而是通过两块第一安装片62进行支撑,第一安装片62受到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下的,而第一安装片62与菱形安装板6之间为共面,不存在折弯,所以两者之间不容易发生形变,或者弯折,因此结构强度也比较高。

本实施例还在第一屋架3、第二屋架4和上墙体立柱1之间设置有安装面板11,上墙体立柱1穿设有若干第四螺钉,而后第四螺钉再穿设安装面板11以及第一屋架3或第二屋架4。第一屋架3与第二屋架4之间设置有转接片12,如果第一屋架3和第二屋架4分别单独连接上墙体立柱1,那么第一、第二屋架3,4之间的连接强度就比较低,第一屋架3或者第二屋架4受到外作用力时就容易与上墙体立柱1之间产生松动;而在三者之间通过安装面板11进行固定,则提高了三者的连接结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