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183发布日期:2019-08-07 01:1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板,特别是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



背景技术:

炼钢炉渣(steelmaking slag)是指炼钢过程金属料(铁水和废钢等)中的杂质被氧化剂氧化而生成的氧化物再与造渣剂和炉衬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产物的总称。

2015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56.22×104t/a,人均消费约16kg,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按照每生产1t不锈钢产生20%的渣量(包括电炉、AOD炉渣等)估算,2015年我国不锈钢钢渣为431.24×104t/a。

现目前,巨量的炼钢炉渣的堆积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缓解环境压力,正在大力的开发和利用炼钢炉渣,将其废物利用。而炉渣混凝土墙板就是其中的一个应用。

混凝土墙板作为一种新型、轻便、易安装和环保节约的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大规模的基建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目前的墙板的结构多为平板结构,在拼接式,依靠混凝土以及加强筋进行连接,因此,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混凝土连接时,连接面光滑,完全依靠混凝土的粘接强度,导致墙板连接强度不高;2、连接缝隙处的混凝土较少,时间久了之后,连接缝隙处容易开裂,影响美观和安全;3、设置加强筋时,需要在墙板内部设置安装孔,脱模较为困难,因此增加了墙板的制作难度,另外,当两块墙板拼接时,中间的空间很小,周围无法挪动时,加强筋很难安装进去,增加了拼接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强度高,连接处不易开裂,安全又美观,墙板制作和安装难度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包括有墙板本体,沿墙板本体四边的中部设有凹槽,墙板本体的两侧设有面积小于墙板本体面积的凸起部,凸起部的边上设有连接槽。

前述的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所述凸起部的边缘与墙板本体边缘的垂直距离为4-6cm。

前述的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所述连接槽的内部空间越靠近凸起部中心处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墙板本体的四边上设置凹槽,墙板连接时,用于粘结的混凝土可以陷入凹槽中,形成同时深入相邻2块墙板的内部的连接卡子,与单纯的平面连接相比,该结构的连接更加牢固;并且凹槽设于外侧,脱模容易,易制作;安装时,只要墙板能够装入,则不会影响粘结料混凝土的敷设,具有易安装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墙板本体两侧设置凸起部,相当于在墙板本体两侧的边缘处设置了凹陷部,并在凹陷部的底部设置了连接槽,连接缝隙处的混凝土可以在凹陷部处涂成平面,不易开裂,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美观;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相邻墙板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板连接时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板连接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本体,2-凹槽,3-凸起部,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一种拼接式炉渣混凝土墙板,如附图1-3所示,包括有墙板本体1,沿墙板本体1四边的中部设有凹槽2,墙板本体1的两侧设有面积小于墙板本体1面积的凸起部3,凸起部3的边上设有连接槽4。

墙板本体1利用炼钢炉渣作为原料,按照常规的炉渣混凝土墙板的配方和工艺制作而成,制作磨具时,在模具四边的中部分别设置凸起,并在两侧的周边分别设置凸起部和制作连接槽的模头。墙板本体1使用时,首先,在需要拼接的墙板本体1的连接面上分别抹上混凝土粘结料,粘结料塞满凹槽2和接触面的表面,然后将墙板本体1拼接入位;拼接完成后,将混凝土粘结料继续涂抹在相邻墙板本体1的凸起部3之间的间隙处,粘结料完全填充至连接槽4内,直至涂抹厚度与凸起部3持平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3的边缘与墙板本体1边缘的垂直距离为4-6cm,这样既能有充足的空间填充粘结料,避免开裂和保证美观,同时,也不会浪费粘结料。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4的内部空间越靠近凸起部3中心处越大,也就是说连接槽4的截面是呈喇叭状,越靠近凸起部3的边缘,口径越小。当粘结料凝固后,能够给墙板本体1提供较大的拉力,尽量避免相邻墙板本体1受力向两侧分开,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