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板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701发布日期:2019-09-20 21:0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车板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自动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车板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停车系统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现有的自动停车系统,通常是采用一个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然后通过采用搬运机器人讲承载了车辆的载车板运送到预设的位置进行停车。

然而,随着电动车辆的逐渐普及,当将电动车辆自动停放到预设的位置后还需要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但是,采用现有的载车板将电动车辆自动停放到预设的位置后,无法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车板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载车板将电动车辆自动停放到预设的位置后,无法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充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车板,其中,所述载车板包括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

第一插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车板一端,通过移动所述载车板实现所述第一插接件接收外部电源插接匹配插入电连接;

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电连接,以用于对所述载车板承载的车辆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

插接板,与所述载车板固定连接;

第一插头,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以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匹配且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还包括定位结构,以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外部电源进行插接匹配时对所述第一插接件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载车板包括主体部和支撑件,所述主体部包括承载面以用于承载车辆,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背对所述承载面的一侧以用于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侧面,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的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插接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线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主体部内。

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支撑框架及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以用于承载车辆;

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连接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充电系统,其中,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组件和如前文所述的载车板,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基座及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设置与所述基座以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匹配且电连接。

其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车辆搬运器,所述车辆搬运器用于顶起所述载车板以将所述载车板搬运到预设的位置与所述充电组件插接匹配。

其中,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内与所述滑动轨道活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三插接件插接位置相匹配;或者

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三插接件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内与所述滑动轨道活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位置相匹配。

本申请通过通过将第一插接件设置在载车板一端,然后通过移动载车板实现第一插接件与外部电源插接匹配且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插接件能够与外部电源直接连接而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对车辆充电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载车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载车板在II区域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载车板承载车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载车板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载车板在III区域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车辆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载车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载车板在II区域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载车板100包括载车板的主体部110和固定设置在主体部110上的插接组件120。其中,主体部110用于承载的车辆;插接组件120包括设置在主体部110一侧的第一插接件121,设置在主体部110边缘的第二插接件122。其中第一插接件121用于与外部电源直接插接匹配且电连接,第二插接件122与第一插接件121电连接且用于与车辆插接匹配,因此通过的第一插接件12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然后通过第二插接件122使得车辆与外部电源相接通,从而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充电。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将载车板100运输到预设的位置时,可以直接将第一插接件与外部电源直接插接匹配,从而实现对载车板100上承载的车辆进行的自动充电。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载车板承载车辆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载车板100通过其主体部110对车辆300进行支撑,当车辆300可以纯电动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型电动车。其中车辆300上可以设置与第二插接件122相匹配的插接结构,通过将第二插接件122与其插接匹配,从而可以对车辆300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件122可以是与车辆相匹配的插头或者插座。其中为了方便连接,可以将第二插接件122设置为充电枪。同样的,第一插接件121同样也包括与外部电源相匹配的插头或者插座,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可以在主体部110的边缘设置固定结构(图中未显示)以对第二插接件122进行固定,例如可以在主体部110的边缘设置设置插置槽,当不需要进行充电作业时则可以将第二插接件122插置在插置槽内进行固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2,第一插接件121包括插接板123和设置在插接板123上的第一插头124,其中插接板123与主体部110固定连接,第一插头124设置在插接板123上背对主体部110的一侧,以便于通过第一插头124与外部电源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接通电源,进而对载车板100承载的车辆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插接板123上还可以设置第二插头125,第二插头125与第一插头124设置在插接板123的同一侧面。第二插头125的作用是连接信号线。当第一插头124与外部电源插接匹配时,第二插头125同样与外部电源插接配合,其作用是传递识别信号。例如,通过外部电源发出识别信号,通过第二插头125后传递给待充电车辆,待充电车辆接收第二插头125传递的识别信号,确认待充电车辆与外部电源相匹配后,则可以开始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插接板123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定位结构126,定位结构126的作用是:在第一插头124与外部电源插接匹配时,对第一插头124进行定位,从而使得第一插头124能够对准位置后与外部电源进行插接匹配。其中,定位结构126可以是定位柱或者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的插接匹配,从而可以对第一插头124进行定位。进一步的,还可以将定位柱的插入端设置为椎体,通过椎体的尖端与定位槽对位从而使得插接更方便。

进一步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载车板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载车板100包括主体部110和支撑件130,主体部110包括支撑支撑框架111和设置在支撑框架111上的承载板112,其中承载板112设置在支撑框架111的一侧用于承载车辆,支撑件130设置在支撑框架111上,且支撑件130位于支撑框架111背对承载板112的一侧。

其中,支撑件1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30可以在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支撑框架111的边缘,从而可以对主体部110稳定支撑。例如,支撑件130的数量可以是4个,4个支撑件130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111的四个角落区域。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承载板112上设置限位结构115,当车辆设置到承载板112后,限位结构115用于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卡位限定,使得车辆在承载板112上的位置可以固定,请进一步参阅图4,承载板112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结构115,分别卡接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进一步的,还可以将限位结构115在承载板112上的固定位置设置为可调节,通过改变限位结构115在承载板112上的固定位置,从而调节两个限位结构115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限位结构115可以对具有不同轮距的的车辆进行卡和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21可以设置在支撑框架111垂直于承载面的侧面上,第二插接件122可以设置在支撑框架111靠近承载面的一侧,且为了避让车辆,可以将第二插接件122设置支撑框架111的边缘区域。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主体部110的不同侧的边缘区域设置多个插接组件120,以匹配充电口设置在不同位置的车辆。

进一步的,插接组件120还包括连接线140,连接线14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接件121和第二插接件122以实现第一插接件121和第二插接件122的电连接。

其中,为了防止车辆碾压到连接线140,可以将连接线140设置到支撑框架111内。具体来讲,将连接线140设置到承载板112背对其对车辆的承载面的一侧。即,可以在支撑框架111上设置通孔,连接线140穿过通孔后与第二插接件122连接。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支撑框架111内设置容置空间将连接线140收容于容置空间内,当需要对车辆充电时,拉动第二插接件122,使得连接线140穿出容置空间,使得第二插接件122能够与车辆的充电接口的位置匹配。当不需要对车辆充电时,将第二插接件122重新安放在载车板100的边缘区域,此时连接线140可以收缩回容置空间中。

具体请参阅图4,支撑框架111包括设置在其边缘区域的4根主支撑梁1111,4根主支撑梁1111两两相对设置,且两两端部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其中,4根主支撑梁中的至少一根主支撑梁1111可以设置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可以作为前文所述的容置空间,连接线140穿过容置空间后与第二插接件122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框架111内设置一个电源截止开关,以控制外部电源是否能够与第二插接件122接通。

具体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所示载车板在III区域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根主支撑梁1111通过一个连接管150连接,连接管150内部具有一连接腔151,两根主支撑梁1111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两根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可以与连接腔151连通,从而使得连接线140的一端可以穿过两根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及连接腔151后与第二插接件122连接。

其中,连接线14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第一连接线141的一端与第一插接件121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第一插接件121所连接的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后伸入连接腔151中;第二连接线142的一端与第二插接件122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第二插接件122所连接的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后伸入连接腔151中。其中,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伸入连接腔151中的一端为开路设置。

支撑件130的内部设有所述电源截止开关131,其中,电源截止开关131可以与支撑件130活动配合。具体为,载车板100设置到地面或者其他的平台上时,支撑件130与地面或者其他的平台接触从而对载车板100的主体部110进行支撑,此时电源截止开关131受压而向靠近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的方向运动,从而将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电连接;当载车板100脱离地面或者其他的平台时,电源截止开关13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使得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处于开路状态。因此电源截止开关131在这里也可以起到保险开关的作用,只有当电源截止开关131将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电连接后,才能实现通路进而开始进行充电。

具体的,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伸入连接腔151中的一端相互间隔设置,截止开关131可以为以活动连杆,截止开关131靠近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相匹配的电连接端,当截止开关131向靠近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的方向运动时,活动连杆的电连接端插入到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之间,从而将第一连接线141和第二连接线14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142与第二插接件122,其中第二连接线142可以分为设置在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内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在主支撑梁1111的中空结构外与第二插接件122连接的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二连接线14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公母插接的方式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即在第二连接线14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分别设置公座或者母座,使得第二连接线14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插接连接。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第二插接件122与载车板100的主体部110可拆卸连接,当第二插接件122故障时可以方便跟换维修;同时当载车板100上承载的待充电车辆的充电头与第二插接件122不匹配时,也可以方便将第二插接件122拆卸后更换与之相匹配的插接件。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充电系统。请参阅图6-图7,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车辆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充电系统200包括充电组件210和如前文所述的载车板100。其中充电组件210包括充电基座211和设置在充电基座211上的第三插接件212。

其中,第三插接件212用于与第一插接件121相插接匹配从而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的,充电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车辆搬运器,车辆搬运器可以是搬运机器人,其中车辆搬运器的作用是:进入载车板100的底部将载车板100及载车板100上的车辆顶起,以对载车板100进行运输,使得载车板100能够到达预设的位置,从而使得载车板100上的第一插接件121与充电组件210上的第三插接件212相匹配插接。

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车辆搬运器将载车板100运输到预设的位置,然后车辆搬运器进一步带动载车板100运动,使得第一插接件121与第三插接件212插接匹配。由于完成第一插接件121与第三插接件212插接匹配后,车辆搬运器会将载车板100放下,使得整个载车板100可以通过支撑件130得到稳定支撑,从而对载车板100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在此过程中,载车板100会整体向下运动,不利于第一插接件121与第三插接件212相插接匹配。因此,为了使得第一插接件121与第三插接件212能够稳定插接,还可以将第一插接件121和第三插接件21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活动式的。

具体请参阅图7,其中,充电组件210的基座211上还设置有滑动导轨213,第三插接件212设置在滑动导轨213内与滑动导轨213活动匹配。当车辆搬运器带到载车板100,使得第一插接件121与第三插接件212插接匹配后,在车辆搬运器放下载车板100的过程中,第三插接件212可以在滑动导轨213内滑动。因此,当载车板100落地后,第三插接件212任能够与第一插接件121相插接,而不会出现第三插接件212和第一插接件121断开连接的问题。

进一步的,基座211上还可以设置弹性件(图中未显示),弹性件一端连接基座211,其另一端连接第三插接件212,从而对第三插接件212进行支撑,使得第三插接件212在滑动导轨213内设置时,第三插接件212的位置与车辆搬运器顶起载车板100后第一插接件121的位置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三插接件212在基座211上为活动式设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21在载车板100上也可以活动式,其实活动式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前文第三插接件212在基座211上为活动式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车板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通过将第一插接件设置在载车板一端,然后通过移动载车板实现第一插接件与外部电源插接匹配且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插接件能够与外部电源直接连接而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对车辆充电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通过将第一插接件或者第三插接件设置在滑动轨道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插接件或者第三插接件在滑动轨道中的位置,使得第一插接件与第三插接件相插接匹配时位置相匹配,从而使得第一插接件与第三插接件连接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