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367发布日期:2019-10-19 02:4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当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因此,深入研究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对缓解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硅片是半导体和光伏领域的主要生产材料。硅片多线切割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硅片加工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刀锯片、砂轮片等切割方式,也不同于先进的激光切割和内圆切割,它的原理是通过一根高速运动的钢线带动附着在钢丝上的切割刃料对硅棒进行摩擦,从而达到切割效果。在整个过程中,钢线通过十几个导线轮的引导,在主线辊上形成一张线网,而待加工工件通过工作台的下降实现工件的进给。

现有相关技术中,线切机可包括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钢线经由进线端导轮的引导进入主辊所在区域形成线网,线网的出线端经出线导轮后返回。然而,若钢线材料发生断开,则在剩余钢线材料不够长时,由于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会导致钢线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例如无法同时满足钢线引入、钢线引出,以及线网形成的需求,进而导致无法正常加工,进一步还会导致该剩余钢线材料只能被废弃,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以解决钢线材料较少时无法正常工作,并导致材料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包括轨道、进线导轮、出线导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轨道的第一端靠近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所述轨道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区域;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能沿所述轨道移动,且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轨道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出线导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进线导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

可选的,所述进线导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靠近所述轨道的第一端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架体、垫板结构与上架体,所述下架体安装于所述轨道,所述垫板结构连接于所述下架体的靠近所述轨道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上架体连接于所述垫板结构的靠近所述轨道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进线导轮安装于所述上架体的靠近所述轨道的第一端的一侧,且所述进线导轮高于所述下架体与所述垫板结构。

可选的,所述垫板结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架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垫板结构与所述上架体之间通过连接固定件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装配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垫板结构沿竖直向分布有多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架体沿竖直向分布有多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固定件所穿过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位置是根据所述进线导轮所需的高度变化的。

可选的,所述连接固定件为第一螺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定位件确定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轨道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定位件确定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轨道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第二螺栓结构。

可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旋转臂,所述进线导轮连接于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轴心平行于所述轨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片线切机,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通过轨道,以及沿轨道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实现第一支架上进线导轮与第二支架上出线导轮的移动,进而,在发生钢线断开等情况下,为了适于剩余钢线的长度,可通过移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改变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的位置,使其能够满足较短剩余钢线下的加工需求,即可便于减小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同时,可保障该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避免材料的浪费,有效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进一步利用下架体、垫板结构与上架体,使得进线导轮在保障钢线引导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整两个导轮位置时,进线导轮相对于出线导轮的极限位置发生变化,故而,在进线导轮相对于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出线导轮能够更靠近轨道的第一端,有效减少了引出至出线导轮的钢线的长度,进而可使得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进一步缩小,即在更短长度的剩余钢线下,仍可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以及保障该更短的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轨道;

2-进线导轮;

3-出线导轮;

4-第一支架;

41-下架体;

42-垫板结构;

43-上架体;

44-连接固定件;

5-第二支架;

6-第一定位件;

7-第二定位件;

8-旋转臂;

9-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和图2,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包括轨道1、进线导轮2、出线导轮3、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

所述轨道1的第一端靠近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所述轨道1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区域,即图1和图2中,形成线网的区域位于轨道1的右侧,进而,轨道1的右侧一端为轨道1的第一端。

进线导轮2与出线导轮3的作用可例如:切割舱进的钢线9绕过进线导轮2转向90°后绕入主辊形成线网,即进入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再由线网出线端绕过出线导轮3转向90°后返回线舱。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第二支架5均能沿所述轨道1移动,且所述第一支架4位于所述第二支架5与所述轨道1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出线导轮3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5,所述进线导轮2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4。

第一支架4,可理解为任意可实现沿轨道1移动的适于进线导轮2安装的结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第一支架4沿轨道1的移动,第一支架4的与轨道1连接的表面可配置有便于实现滑动的第一滚轮、第一滚珠等结构,第一支架可设置有与轨道1相匹配的第一滑槽,进而,轨道1可插入第二滑槽,进而实现两者的滑动。

第二支架5,可理解为任意可实现沿轨道1移动的适于出线导轮3安装的结构。其可通过第二底座与轨道1连接安装。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第二支架5沿轨道1的移动,第二支架5的与轨道1连接的表面可配置有便于实现滑动的第二滚轮、第二滚珠等结构,第二支架5可设置有与轨道1相匹配的第二滑槽,进而,轨道1可插入第二滑槽,进而实现两者的滑动。

轨道1,可理解为任意可便于实现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移动,进而使得进线导轮2与出线导轮3发生位置变化的结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轨道1可以呈直线,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轨道1也可以呈弧线、曲线、折线等任意形状,只要使用了轨道1改变进线导轮2与出线导轮3的位置,就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轨道,以及沿轨道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实现第一支架上进线导轮与第二支架上出线导轮的移动,进而,在发生钢线断开等情况下,为了适于剩余钢线的长度,可通过移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改变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的位置,使其能够满足较短剩余钢线下的加工需求,即可便于减小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同时,可保障该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避免材料的浪费,有效节约成本。

请参考图1,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旋转臂8,所述进线导轮2连接于所述旋转臂8的第一端,所述旋转臂8的第二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所述旋转臂8的旋转轴心平行于所述轨道1。

该实施方式可实现进线导轮2相对于第一支架4的旋转,以便于适应各种角度的钢线9引导。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线导轮2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4的靠近所述轨道1的第一端的一侧。该实施方式下,可避免第一支架4对钢线9产生干扰、影响。然而,其会造成出线导轮3与轨道1的第一端之间相对距离较大,进而,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若发生钢线9断开后,在进线导轮2与出线导轮3移动至进线导轮2与出线导轮3之间的钢线9部分最短的位置时,依旧没法保障剩余钢线9能够满足加工需求,则依旧会导致剩余钢线9的材料浪费,依旧会导致加工无法继续。即加工所需的钢线9长度需要进一步缩小。

以PV500HD的线切机为例,将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应用于该线切机时,对于加工长度小于165毫米的钢线,即便将导轮移动到极限位置,依旧无法满足加工需求。

故而,本实施例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图3所示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3,所述第一支架4包括下架体41、垫板结构42与上架体43,所述下架体41安装于所述轨道1,可沿轨道1移动,例如可通过第一底座安装于轨道1,所述垫板结构42连接于所述下架体41的靠近所述轨道1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上架体43连接于所述垫板结构42的靠近所述轨道1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进线导轮2安装于所述上架体43的靠近所述轨道1的第一端的一侧,且所述进线导轮2高于所述下架体与所述垫板结构。

该实施方式进一步利用下架体、垫板结构与上架体,使得进线导轮在保障钢线引导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整两个导轮位置时,进线导轮相对于出线导轮的极限位置发生变化,故而,在进线导轮相对于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出线导轮能够更靠近轨道的第一端,有效减少了引出至出线导轮的钢线的长度,进而可使得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进一步缩小,即在更短长度的剩余钢线下,仍可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以及保障该更短的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板结构42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架体43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垫板结构42与所述上架体43之间通过连接固定件44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装配在一起。

其中的连接固定件可以为第一螺栓结构,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可以具有与第一螺栓结构对应的螺纹。具体的,第一连接孔可以为沉孔也可以为通孔,第二连接孔通常为通孔。

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连接固定件也可采用螺钉结构、卡扣结构等,即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垫板结构42沿竖直向分布有多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架体43沿竖直向分布有多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固定件4所穿过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位置是根据所述进线导轮所需的高度变化的。

即:将该连接固定件装配于不同的连接孔,可实现上架体43相对于垫板结构42的不同高度位置,例如:若选择垫板结构42的较低位置的第一连接孔与上架体43的较高位置的第二连接孔装配在一起时,上架体43可处于较低的位置,进而使得上架体43的进线导轮2也处于较低位置;再例如:若选择垫板结构42的较高位置的第一连接孔与上架体43的较低位置的第二连接孔装配在一起时,上架体43可处于较高的位置,进而使得上架体43的进线导轮2也处于较高位置。

再进一步,除了以上所描述的较高位置与较低位置,本实施方式还可实现多种梯级的高度变化,从而,根据进线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钢线9情况进行变化,满足加工需求。可见,本实施方式中垫板结构42与上架体43之间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调的。

此外,垫板结构42与下架体4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与上架体43与垫板结构42的连接方式相同或相近。进而,两者相对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调的。

具体实施过程中,以PV500HD的线切机为例,即便钢丝线的加工长度小于165毫米,也可继续加工,并且不会对加工过程造成干扰,其在不产生多余劳动时间和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能大幅度的提高加工件的断线挽救率。

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第一支架4通过第一定位件6确定所述第一支架4相对于所述轨道1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架5通过第二定位件7确定所述第二支架5相对于所述轨道1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6与所述第二定位件7为第二螺栓结构。对应的,轨道1可设有与第二螺栓结构配合的孔结构,其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沉孔,其中可配置有与第二螺纹结构匹配的螺纹。

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6与第二定位件7也可以为卡扣结构、螺钉结构、凸起结构、插销结构等等,轨道上可配置有相应的配合部,以实现位置的锁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硅片线切机,包括以上所涉及的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片线切机的钢线导轮装置与硅片线切机,通过轨道,以及沿轨道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实现第一支架上进线导轮与第二支架上出线导轮的移动,进而,在发生钢线断开等情况下,为了适于剩余钢线的长度,可通过移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改变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的位置,使其能够满足较短剩余钢线下的加工需求,即可便于减小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同时,可保障该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避免材料的浪费,有效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进一步利用下架体、垫板结构与上架体,使得进线导轮在保障钢线引导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整两个导轮位置时,进线导轮相对于出线导轮的极限位置发生变化,故而,在进线导轮相对于用于形成线网的区域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出线导轮能够更靠近轨道的第一端,有效减少了引出至出线导轮的钢线的长度,进而可使得加工所需的钢线长度进一步缩小,即在更短长度的剩余钢线下,仍可保障加工过程能够继续,以及保障该更短的剩余钢线无需被废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