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119发布日期:2019-11-08 23:56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耙。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人类的住处从洞穴、茅草屋、土屋、瓦房逐渐发展为如今的钢筋水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住房的要求也愈发增多。在要求房屋稳固、防风防震、承重力良好的同时,对房屋的防水、隔热等性能的要求也逐渐严格。

目前在建筑施工时,为了提高房屋的性能,增加房屋的使用寿命,施工人员会在建造的过程中平铺多层材料层,而在平铺的过程中,由于层层叠加,难免会破坏之前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现有技术采用传统方法涂布材料层,即将所需的上层材料用小桶分装后放置于各个区域,再用铲子、锄头等工具将上层材料进行分散摊平。由于在使用时,铲子、锄头等与下层材料层直接接触,若用力过大则会造成刮擦,破坏下层材料层,且平铺过程需要注意用力均匀以保障平铺厚度一致,施工效率较低。

例如,建筑施工时会在屋面进行防水处理,以减少潮湿、进水等对建筑本身造成的影响,而其中柔性防水因其具有成膜性、防水效果更好而受到广泛的应用。在建造倒置式屋面时,为了避免室外温度剧变、紫外线辐射作用等对防水层带来的损害,延长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工人们还需在防水层上加一层隔热层。由于防水层具有成膜性,因此在使用铲子、锄头等工具时,若用力过大,稍有不慎就会破坏防水层,影响防水效果,且为了保证隔热效果需要将隔热层平铺均匀,施工效率较低。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在多层材料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不破坏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的同时使上层材料层平铺均匀,其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不利于施工程序的稳定进行。因此,一种在多层材料层施工过程中,减少工具对下层材料层的破坏、保证上层材料层的施工厚度、提高施工效率的施工耙对于建筑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耙,该施工耙包括耙体,所述耙体还包括滚轮,用于平铺多层材料层时具有减少对已铺材料层的损害、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施工耙,其特征在于,包括耙体,所述耙体安装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所述滚轮的下边缘突出于所述耙体的下边缘。

优选地,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轮板,所述轮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所述轮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耙体。

优选地,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锁定件,所述轮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耙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锁定件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半径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下边缘与所述耙体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

优选地,所述耙体的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耙体的下边缘处凹入,所述滚轮穿过所述缺口。

优选地,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耙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耙体设有套筒,所述手柄套接于所述套筒外或所述手柄插入所述套筒内。

优选地,所述手柄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套筒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耙体包括耙体上部分和耙体下部分,所述耙体上部分相对于所述耙体下部分倾斜,所述耙体上部分与所述耙体下部分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施工耙的耙体上安装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下边缘突出于所述耙体的下边缘,使得施工耙在使用时,滚轮可在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上转动,特别是具有成膜性的材料层,如:防水层;耙体本身不与防水层直接接触,排除了耙体由于刮擦而破坏下层材料层的可能,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耙对下层材料层的损害;本施工耙在不破坏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同时,保证了上层材料层平铺均匀且厚度一致,施工人员无需一边小心翼翼地平铺,一边时刻注意厚度和均匀程度;

2、本施工耙的滚轮安装于轮板上,轮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耙体上,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尺寸的滚轮组件,无需更换施工耙,在方便了施工人员使用的同时,携带更加便捷;且所述滚轮的下边缘与所述耙体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可以保证上层材料的厚度,并保持厚度的均匀;

3、本施工耙的滚轮至少有两个,其半径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在确保施工耙在施工时的稳定性的同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制作不同尺寸类型的滚轮组件;在平铺上层材料的过程中,滚轮的一半陷于该材料中,而耙体在滚轮的带动下,于上层材料层表面进行滚动平铺,且可通过滚轮的半径保证上层材料层的厚度一致,并使其平铺均匀,如:可将隔热砂浆层均匀平铺于防水层上,保证其厚度一致并不破坏防水层;

4、本施工耙的耙体下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耙体下边缘处凹入,使得滚轮组件安装于耙体下部分时,滚轮可通过缺口,使滚轮在安装后可以正常使用;耙体下部分的第二通孔和轮板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通过同一个锁定件锁定,使得耙体下部分和滚轮组件连接更牢固,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滚轮与耙体分离的情况;

5、本施工耙的手柄可根据施工人员的身高、施工距离的远近等进行可拆卸替换,并使用固定件进行固定,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利于施工的稳定进行;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更换滚轮组件和手柄,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减少了施工人员的负担,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维持施工程序更加稳定地进行;

6、本施工耙的耙体上部分相对于耙体下部分倾斜,耙体上、下部分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相当于增加一道加强筋,可加强整个耙体在使用过程中的承受力,使得耙体在施工过程中不容易被压弯,始终保持直挺的状态,并可保证上层材料层平铺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滚轮立体图;

图2为滚轮组件立体图;

图3为耙体立体图;

图4为耙体左视图;

图5为耙体后方示意图;

图6为安装了滚轮组件的耙体后方示意图;

图7为施工耙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耙体,110、耙体上部分,120、耙体下部分,121、第二通孔、130、耙体下边缘,131、缺口,132、最小宽度,140、套筒,141、第三通孔,142、固定件,150、夹角,200、滚轮组件,210、滚轮,211、最大厚度,220、轮轴,230、轮板,231、第一通孔,240、锁定件,3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再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如图1至图2所述,所述轮板230设有滚轮210,所述滚轮210为圆柱体,所述滚轮210的半径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可制成不同尺寸类型的滚轮组件200;轴线上设有一个轮轴220,为长条形结构,轮轴220设于轮板230的下边缘,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轮板230下边缘连接固定,从而使滚轮210固定于轮板230下边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滚轮210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只要其表面光滑、可在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上滚动并不破坏下层材料层即可;所述滚轮210的半径包括但不限于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所述轮轴220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所述轮轴220的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轮板230的下边缘。

如图3至图6所示,施工耙的耙体上部分110相对于耙体下部分120倾斜,耙体上部分110与所述耙体下部分120之间的夹角150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耙体下边缘130设有凹入的缺口131,所述缺口131的最小宽度132大于所述滚轮210的最大厚度211,使得滚轮组件200可以安装于耙体下边缘130,滚轮210在滚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磕碰,能够正常使用;所述耙体下边缘130设有滚轮组件200,所述滚轮组件200上的第一通孔231和耙体上的第二通孔121一一对应,并通过同一个锁定件240固定;所述滚轮210的下边缘突出于所述耙体下边缘130,滚轮210下边缘与耙体下边缘130的距离大于等于2cm且小于等于4cm,在使用时,滚轮210可以在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上滚动。需要说明的是,耙体下边缘130可以为齿形等;耙体上部分110相对于耙体下部分120的弯折处包括但不限于折角状,也可以为圆弧状;所述缺口131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耙体下边缘130;滚轮组件200安装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耙体下边缘130,只要滚轮210下边缘突出于耙体下边缘130即可;锁定件240包括但不限于螺钉和螺栓的组合,还可以是销钉、铆钉、卡扣和弹扣等用力按压锁定的方式;滚轮210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2个,滚轮组件200的尺寸类型包括但不限于1种。

如图7所示,所述施工耙的耙体100上设有套筒140,所述套筒140为环状结构,所述套筒140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141,所述手柄300插入所述套筒140中,所述固定件142从所述第三通孔141中插入并穿过手柄300,使手柄300与耙体100固定;或者,所述手柄可以套接于套筒140外部或者插入套筒140内,与套筒140螺纹连接;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拆卸并更换手柄300。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142可以为钉子、螺丝、细铁棒等,固定件142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所述固定件142插入第三通孔141后,包括但不限于穿过手柄300,也可以为顶在手柄300上或插入手柄300内;手柄300可以为木杆、金属杆、塑料杆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施工耙,使用前,可以根据施工人员的身高、施工位置与施工人员之间的距离长短来更换手柄300,以达到最佳施工状态;使用时,将所需的上层材料放置于已铺好的下层材料层上,用施工耙将其大致铺开后,将施工耙放置于上层材料层表面,滚轮210陷于上层材料内,确定其与下层材料层接触后开始推拉施工耙,此时,耙体下边缘130在滚轮210的带动下可将上层材料均匀平铺,并保证厚度一致;在推拉的过程中,由于耙体上部分110相对于耙体下部分120倾斜,加强了整个耙体100在施工过程中的承受力,使耙体100保持直挺的状态,从而使施工耙能将上层材料更好地平铺均匀,保证上层材料层的厚度一致;由于滚轮210的半径有2cm和4cm两种,包括但不限于2cm和4cm,因此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需求,跟换不同尺寸的滚轮组件,保证上层材料层的厚度,从而保证其使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施工耙应用于在防水层上平铺隔热砂浆层时,平铺效果更好,可在不破坏防水层的同时保证隔热砂浆层的厚度一致,保证隔热砂浆层的隔热效果;下层材料层包括但不限于防水层,上层材料层包括但不限于隔热砂浆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