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束张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2736发布日期:2019-07-24 09:0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束张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束张拉系统,属于预应力张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桥梁预应力施工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序。一般来说,预应力施工通常为多束张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负弯矩张拉时,则需采用单束张拉。目前,单束张拉普遍采用与多束张拉相同的预应力张拉机,张拉过程中,通过测量千斤顶的油压来间接测量张拉力。

但是,这种测力方式需根据千斤顶回归方程和当前液压换算张拉力,中间影响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大。可见,由于缺少专用的测力设备,降低了单束张拉过程中张拉力测量的准确度,从而影响了张拉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束张拉系统,其采用直接方式测量张拉力,可以消除间接测力方式的各种中间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单束张拉中张拉力测量的准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束张拉系统,包括单束张拉千斤顶和限位板;此外,还包括柱式力传感器,所述柱式力传感器和限位板上均具有绞线穿孔,所述柱式力传感器的两端均具有圆形的凸台,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的前端和限位板的背侧均具有圆形的凹槽,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柱式传感器和限位板顺次设置,柱式力传感器两端的凸台分别插入单束张拉千斤顶和限位板上的凹槽内,凸台与凹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凸台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为前卡式千斤顶。

具体的,所述限位板的绞线穿孔入线侧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有辅助卡夹,所述辅助卡夹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多瓣夹片,所述外壳中央设有对应于绞线穿孔的通孔,所述夹片环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夹片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使夹片相互夹紧的弹力结构,所述夹片的夹面上设有用于使绞线单向穿过的倒齿,所述外壳的两个端面均为平面。

具体的,所述夹片共有两瓣,所述外壳内设有径向的导槽,所述弹力结构为设于导槽内的弹簧,所述夹片设置在所述导槽内并受到所述弹簧的顶压。

具体的,所述外壳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轴向与所述通孔的轴向平行,所述夹片上具有固定孔,所述夹片通过固定孔约束在固定柱上,且固定孔与固定柱构成转动结构,所述弹力结构为套在固定柱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搭在夹片和外壳内的承力柱上。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柱式力传感器进行直接测力,可以消除间接测力的各种中间因素的影响,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了单束张拉中张拉力测量的准确度。

2、本实用新型中柱式力传感器两端的凸台分别插入单束张拉千斤顶和限位板,且凸台与凹槽之间为间隙配合。这种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即可保证柱式力传感器、单束张拉千斤顶和限位板之间的约束关系,又可满足它们之间的旋转自由度。

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限位板内设置了辅助卡夹。张拉进顶时,工作锚夹片在钢绞线带动下抵住辅助卡夹的外端面,张拉力卸载时,辅助卡夹和工作锚夹片一同随钢绞线回缩。由于辅助卡夹的端面为平面,这样就可以对工作锚的两瓣夹片起到平整作用,使工作锚夹片回缩后尽量保持对齐。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专利,下面提供一幅或多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辅助卡夹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辅助卡夹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单束张拉系统,包括单束张拉千斤顶6和限位板4;此外,还包括柱式力传感器5,所述柱式力传感器5和限位板4上均具有绞线穿孔,所述柱式力传感器5的两端均具有圆形的凸台(如图1所示,未做标注),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6的前端和限位板4的背侧均具有圆形的凹槽(如图1所示,未做标注),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6、柱式传感器5和限位板4顺次设置,柱式力传感器5两端的凸台分别插入单束张拉千斤顶6和限位板4上的凹槽内,凸台与凹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凸台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单束张拉千斤顶为前卡式千斤顶,这种千斤顶自部集成有工具锚。使用时,如图1所示,在梁体1内设置锚垫板2,梁体外依次设置工作锚3、限位板4、柱式传感器5和单束张拉千斤顶6,即可进行张拉。由于单束张拉千斤顶6内集成有工具锚,因此无需额外的工具锚。

该张拉系统通过柱式传感器5直接测力,可以消除间接测力的各种中间因素的影响,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了单束张拉中张拉力测量的准确度。

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限位板4的绞线穿孔入线侧设有沉孔41,所述沉孔41内设有辅助卡夹42,所述辅助卡夹42包括外壳11以及设于外壳11内的两瓣夹片121,所述外壳11中央设有对应于绞线穿孔的通孔10,所述夹片121环绕所述通孔10设置,所述夹片121的夹面上设有用于使绞线单向穿过的倒齿(未图示),所述外壳11的两个端面均为平面,所述外壳11内还设有径向的导槽14,所述导槽14内设有的弹簧131,所述夹片121设置在所述导槽14内并受到所述弹簧131的顶压。

目前,所有的预应力张拉锚固过程都是靠钢绞线回缩力带动工作锚夹片回缩,但是,工作锚夹片为两瓣结构,因而经常会发生两瓣夹片回缩不一致、两瓣夹片没有对齐的情况。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各种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鉴于此,本例在限位板的穿孔入线侧设置了沉孔,并在沉孔内设置了辅助卡夹。张拉进顶时,工作锚夹片在钢绞线带动下抵住辅助卡夹的外端面,张拉力卸载时,辅助卡夹和工作锚夹片一同随钢绞线回缩。由于辅助卡夹的端面为平面,这样就可以对工作锚的两瓣夹片起到平整作用,使工作锚夹片回缩后尽量保持对齐。

此外,如图4所示,辅助卡夹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

在外壳11内设置有固定柱15,所述固定柱15的轴向与所述通孔10的轴向平行,夹体122上具有固定孔,夹体122通过固定孔约束在固定柱15上并以固定柱15为转轴,固定柱15上套有扭簧132,所述扭簧132的两个扭臂分别搭在设于夹体上和外壳内的承力柱162、161上。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专利实现方案的具体个例,没有也不可能覆盖本专利的所有实现方式,因此不能视作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凡是与以上案例属于相同构思的实现方案,或是上述若干方案的组合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