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0382发布日期:2019-09-25 01:05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房屋建筑规模十分巨大,近几年每年建成房屋达16亿—20亿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我国历史上,这几十年是房屋建设高潮期。现有的大型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的开间面积非常大,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开间内通过墙体隔开多个分隔区域以方便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砖石或者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进行墙体,这样的方式不仅施工困难,并且在后期需要改造时只能完全损毁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砖石或者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进行墙体,这样的方式不仅施工困难,并且在后期需要改造时只能完全损毁墙体”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包括两个墙板立柱,两个墙板立柱之间设置有墙板组件,墙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墙板立柱固定;所述墙板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墙面板,两个墙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内部支撑板,内部支撑板与墙板立柱垂直设置并与墙面板平行设置;所述内部支撑板的两端与两个墙板立柱之间设置有挂接组件,内部支撑板的端部通过挂接组件与墙板立柱固定连接;墙面板的内表面与内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墙面板与内部支撑板通过插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墙板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楼板固定。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墙板立柱做为墙体的两侧支撑,两个墙板立柱之间的两个平行的墙面板组成室内分隔的墙体,单层的墙面板的厚度过薄,隔音性和刚性均较差,所以本申请中采用两层平行的墙面板并且在两个墙面板之间设置了内部支撑板作为两个墙面板的支撑,提高了墙面板的支撑刚性。为了方便安装,本申请中设置了挂接组件连接内部支撑板的端部和墙板立柱,设置了插接组件连接墙面板和内部支撑板,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方便拆卸可以多次使用。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墙板立柱为空心方管柱体;所述挂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墙体立柱上的若干插接孔,插接孔包括方形的上部进孔和条形的下部挂孔,上部进孔和下部挂孔连通,上部进孔的宽度大于下部挂孔的宽度,下部挂孔的形状与内部支撑板的横截面配合设置;所述内部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挂板,固定挂板的形状与上部进孔形状配合设置,内部支撑板的两端穿过下部挂孔,固定挂板设置于墙板立柱内。

本申请中,墙板立柱采用空心的柱体,这样可以减轻墙板立柱的重量,方便安装运输,方形的柱体可以在四个表面上均链接墙面板,墙板立柱可以金属板折弯成型。本申请中在内部支撑板与墙板立柱连接时,将内部支撑板端部的固定挂板穿过上部进孔伸入墙板立柱内,向下按压内部支撑板使得内部支撑板插接于下部挂孔内,由于固定挂板的尺寸宽度大于下部挂孔宽度,所以固定挂板可以固定于墙板立柱内并使得内部支撑板的端部卡于下部挂孔内固定住内部支撑板与墙板立柱的相对位置。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墙面板由若干条形板拼接而成;所述插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内部支撑板两侧的插接条,插接条的横截面为T型,插接条的T型下端与内部支撑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插接条沿内部支撑板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条形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插接槽,插接槽内部形状与插接条配合设置,插接条插接于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条上设置有一个方便插接槽插于插接条上的缺口。

本申请中,墙面板通过若干条形板拼接而成,方便运输,并且比较方便安装于内部支撑板上。条形板上的插接槽通过插接条上的缺口卡于插接条上,然后将插接槽在插接条上滑动将条形板移动至预定位置。在需要拆下时,反向操作即可。在所有的条形板安装至预定位置后,墙面板与墙板立柱之间可能会有一个较窄的缝隙,此时可以使用与条形板同材料的条状板材补于缝隙上,连接形式可以使用热熔胶胶粘。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墙板立柱的每个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板边槽,板边槽沿墙板立柱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墙面板的两端插接于板边槽内。

为了固定墙面板的边沿与墙板立柱的连接,本申请中设置了板边槽,通过将墙面板的边沿插接于板边槽内使得墙面板的边沿得以固定。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条形板的一侧边沿上设置有侧部折弯边,相邻的条形板的边沿设置于侧部折弯边折弯后形成的凹槽内,侧部折弯边与插接条表面接触。

本申请中,侧部折弯边与插接条表面接触可以使得条形板的边沿得到支撑,降低条形板固定后的晃动。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侧部折弯边折弯后形成的凹槽内粘贴有胶条,相邻的条形板的边沿与胶条表面接触。

条形板的一侧边沿通过侧部折弯边与插接条表面接触,条形板的另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条形板上的胶条接触,使得条形板的两侧边沿都得到支撑。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墙面板表面与墙板立柱表面上板边槽的开口侧部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粘固定。

通过热熔胶固定板边槽与墙面板,使得墙面板在固定后边沿不会移动,进而固定墙面板的位置。

优化的,上述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所述条形板为金属彩钢板,条形板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棱。

条形板上的凸棱增加了条形板的刚性,提高条形板的抗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墙板立柱做为墙体的两侧支撑,两个墙板立柱之间的两个平行的墙面板组成室内分隔的墙体,单层的墙面板的厚度过薄,隔音性和刚性均较差,所以本申请中采用两层平行的墙面板并且在两个墙面板之间设置了内部支撑板作为两个墙面板的支撑,提高了墙面板的支撑刚性。为了方便安装,本申请中设置了挂接组件连接内部支撑板的端部和墙板立柱,设置了插接组件连接墙面板和内部支撑板,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方便拆卸可以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组装拆卸的临时墙板,包括两个墙板立柱1,两个墙板立柱1之间设置有墙板组件,墙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墙板立柱1固定;所述墙板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墙面板2,两个墙面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内部支撑板3,内部支撑板3与墙板立柱1垂直设置并与墙面板2平行设置;所述内部支撑板3的两端与两个墙板立柱1之间设置有挂接组件,内部支撑板3的端部通过挂接组件与墙板立柱1固定连接;墙面板2的内表面与内部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墙面板2与内部支撑板3通过插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墙板立柱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连接板4,固定连接板4通过膨胀螺栓与楼板固定。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墙板立柱1做为墙体的两侧支撑,两个墙板立柱1之间的两个平行的墙面板2组成室内分隔的墙体,单层的墙面板2的厚度过薄,隔音性和刚性均较差,所以本申请中采用两层平行的墙面板2并且在两个墙面板2之间设置了内部支撑板3作为两个墙面板2的支撑,提高了墙面板2的支撑刚性。为了方便安装,本申请中设置了挂接组件连接内部支撑板3的端部和墙板立柱1,设置了插接组件连接墙面板2和内部支撑板3,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方便拆卸可以多次使用。

所述墙板立柱1为空心方管柱体;所述挂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墙体立柱1上的若干插接孔,插接孔包括方形的上部进孔5和条形的下部挂孔6,上部进孔5和下部挂孔6连通,上部进孔5的宽度大于下部挂孔的宽度,下部挂孔6的形状与内部支撑板3的横截面配合设置;所述内部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挂板7,固定挂板7的形状与上部进孔5形状配合设置,内部支撑板3的两端穿过下部挂孔6,固定挂板7设置于墙板立柱1内。

本申请中,墙板立柱1采用空心的柱体,这样可以减轻墙板立柱1的重量,方便安装运输,方形的柱体可以在四个表面上均链接墙面板2,墙板立柱1可以金属板折弯成型。本申请中在内部支撑板3与墙板立柱1连接时,将内部支撑板3端部的固定挂板7穿过上部进孔5伸入墙板立柱1内,向下按压内部支撑板3使得内部支撑板3插接于下部挂孔6内,由于固定挂板7的尺寸宽度大于下部挂孔6宽度,所以固定挂板7可以固定于墙板立柱1内并使得内部支撑板3的端部卡于下部挂孔6内固定住内部支撑板3与墙板立柱1的相对位置。

所述墙面板2由若干条形板8拼接而成;所述插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内部支撑板3两侧的插接条9,插接条9的横截面为T型,插接条9的T型下端与内部支撑板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插接条9沿内部支撑板3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条形板8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插接槽10,插接槽10内部形状与插接条9配合设置,插接条9插接于插接槽10内;所述插接条9上设置有一个方便插接槽10插于插接条9上的缺口12。

本申请中,墙面板2通过若干条形板8拼接而成,方便运输,并且比较方便安装于内部支撑板3上。条形板8上的插接槽10通过插接条9上的缺口12卡于插接条9上,然后将插接槽10在插接条9上滑动将条形板8移动至预定位置。在需要拆下时,反向操作即可。在所有的条形板8安装至预定位置后,墙面板2与墙板立柱1之间可能会有一个较窄的缝隙,此时可以使用与条形板8同材料的条状板材补于缝隙上,连接形式可以使用热熔胶胶粘。

所述墙板立柱1的每个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板边槽11,板边槽11沿墙板立柱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墙面板2的两端插接于板边槽11内。

为了固定墙面板2的边沿与墙板立柱1的连接,本申请中设置了板边槽11,通过将墙面板2的边沿插接于板边槽11内使得墙面板2的边沿得以固定。

所述条形板8的一侧边沿上设置有侧部折弯边13,相邻的条形板8的边沿设置于侧部折弯边13折弯后形成的凹槽内,侧部折弯边13与插接条9表面接触。

本申请中,侧部折弯边13与插接条9表面接触可以使得条形板8的边沿得到支撑,降低条形板8固定后的晃动。

所述侧部折弯边13折弯后形成的凹槽内粘贴有胶条14,相邻的条形板8的边沿与胶条14表面接触。

条形板8的一侧边沿通过侧部折弯边13与插接条9表面接触,条形板8的另一侧边沿与相邻的条形板8上的胶条14接触,使得条形板8的两侧边沿都得到支撑。

所述墙面板2表面与墙板立柱1表面上板边槽11的开口侧部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粘固定。

通过热熔胶固定板边槽11与墙面板2,使得墙面板2在固定后边沿不会移动,进而固定墙面板2的位置。

所述条形板8为金属彩钢板,条形板8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棱16。条形板8上的凸棱16增加了条形板8的刚性,提高条形板8的抗压能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