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5007发布日期:2019-09-20 21:0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件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料斗。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件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是搭建预制件模具,并在预制件模具中排布钢筋,最后再通过混凝土料斗向预制件中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在预制件中凝结,即完成预制件的制造。

现有公告号为CN20428283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料斗,包括支架、料斗本体、料门及料门驱动机构,所述料斗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料门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料斗下端的出料口处,所述料门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料门的开闭,所述料斗本体和所述料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料门之间间隙的调节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该混凝土料斗对粘度较高的混凝土进行下料时,混泥土在混凝土料斗中经出料口将极为缓慢,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下料效率,且很有可能发生出料口堵塞的情况,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料斗,借助振动电机带动偏心重块转动,进而带动混凝土料斗整体振动,从而极大提升混凝土下料的效率,减少粘度较高的混凝土在出料管中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料斗,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侧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封闭有开合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开合门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偏心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借助混凝土料斗对混凝土进行下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振动电机带动偏心重块转动,进而带动混凝土料斗整体振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混凝土下料的效率,减少粘度较高的混凝土在出料管中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本体的上侧中部位置固定架设有安装架,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在安装架在料斗本体上侧中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振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在料斗本体上侧中部的位置,从而保证混凝土料斗在振动情况下的稳定性,保证混凝土料斗对混泥土正常进的下料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偏心重块与振动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一一对应,且两所述偏心重块沿振动电机输出轴轴向中心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振动电机设置为双轴电机,并对应其输出轴设置两块沿其输出轴轴向中心对称的偏心重块,一方面,增强混凝土料斗振动的频率;另一方面,增强混凝土料斗振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电机上罩设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罩设偏心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罩设振动电机和偏心重块,减少外界杂物对振动电机和偏心重块干扰的情况发生,保证混泥土料斗正常的振动下料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设置线盒,所述线盒沿安装架向料斗本体外侧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振动电机的电线穿设在线盒中,减少外界杂物腐蚀振动电机的电线,保证振动电机正常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本体的上边缘朝向料斗本体中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防溅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泥土料斗振动时,混泥土料斗内处于上侧的混凝土很有可以发生激荡而溅射,借助防溅圈阻挡混凝土,并减少混凝土从混泥土料斗激荡溅射出来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本体的上侧呈圆筒型设置,所述料斗本体的下侧呈圆锥型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料斗本体的上侧呈圆筒型设置,将料斗本体呈圆锥型结构,从而减少料斗本体内的死角,减少混凝土在料斗本体中残留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本体与出料管连接处呈平滑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斗本体与出料管平滑连接,进一步减少混凝土在料斗本体中残留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振动电机带动偏心重块转动,进而带动混凝土料斗整体振动,从而极大提升混凝土下料的效率,减少粘度较高的混凝土在出料管中堵塞的情况发生;

(2)通过将振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在料斗本体上侧中部的位置,并将两偏心重块沿振动电机输出轴轴向中心对称设置,从而增强混凝土料斗振动的稳定性;

(3)综合利用将料斗本体的上侧设置圆筒型,将料斗本体设置圆锥型结构,以及料斗本体与出料管平滑连接,减少混凝土在料斗本体中残留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混凝土料斗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激振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下料口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料斗本体;21、吊环;22、防溅圈;23、安装架;24、防护罩;25、线盒;26、固定挂钩;3、出料管;31、出料口;4、开合门;41、第一半门;411、第一耳板;42、第二半门;421、第二耳板;5、驱动组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驱动杆;54、铰接杆;6、激振组件;61、振动电机;62、偏心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混凝土料斗,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料斗本体2,料斗本体2的上侧呈圆筒型设置,料斗本体2的下侧呈圆锥型结构,参见图3,料斗本体2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料管3,出料管3的下侧形成有出料口31,且料斗本体2与出料管3之间平滑连接;出料口31处封闭有开合门4,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开合门4开合的驱动组件5;料斗本体2的上侧中部位置固定架设有安装架23,安装架23上设置有激振组件6;并且,料斗本体2的上侧沿其周向均匀固定设置有吊环21。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混泥土装入料斗本体2,并通过吊环21吊起料斗本体2;当对预制件模具进行注入混凝土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开合门4打开出料口31,并启动激振组件6带动料斗本体2振动,从而使得混凝土高效率的注入预制件模具中。

参见图2和图3,出料管3下侧的出料口31截面呈弧形设置,开合门4整体呈弧形设置,且当开合门4闭合出料管3下侧的出料口31时,开合门4完全闭合出料口31。开合门4包括第一半门41和第二半门42,第一半门41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耳板411,第一耳板411转动连接在出料管3上;第二半门42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耳板421,第二耳板421转动连接在出料管3上,且第一半门41和第二半门42向相互远离和靠近的方向转动。当工作人员推动第一半门41和第二半门42相互远离时,出料管3的出料口31被敞开;当第一半门41和第二半门42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一侧抵紧时,出料管3的出料口31被封闭。

参见图2,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第一齿轮51固定在第一耳板411上,且第一齿轮51的轴线与第一耳板411转动的轴线共线,第二齿轮52固定在第二耳板421上,且第二齿轮52的轴线与第二耳板421转动的轴线共线,且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啮合;驱动组件5还包括驱动杆53和铰接杆54。铰接杆5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半门41上,驱动杆53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上,铰接杆54远离第一半门41的一端铰接在驱动杆53的中部。并且,机架1上还设有固定挂钩26。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转动驱动杆53,并拉动铰接杆54驱动第一半门41转动,在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啮合的情况下,第二半门42将与第一半门41同步相向转动,从而实现对出料管3出料口31的封闭和敞开作业。

图1和图2,激振组件6包括振动电机61和偏心重块62,振动电机61为双轴电机,且振动电机61固定在安装架23的中部;偏心重块62与振动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偏心重块62与振动电机61的输出轴的端部一一对应。为保证振动电机61和偏心重块62正常的运行,振动电机61和偏心重块62上侧罩设有防护罩24,且防护罩24固定在安装架23上;安装架23上还固定设置有线盒25,且线盒25沿安装架23向料斗本体2外侧延伸设置,振动电机61的电线穿设在线盒25中。

为减少混凝土从混泥土料斗激荡溅射出来的情况发生,料斗本体2的上边缘朝向料斗本体2中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防溅圈2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混泥土装入料斗本体2,并通过吊环21吊起料斗本体2;当对预制件模具进行注入混凝土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驱动杆53间接驱动开合门4打开出料口31,并启动振动电机61间接带动料斗本体2振动,从而使得混凝土高效率的注入预制件模具中。通过这种方式,极大提升混凝土下料的效率,减少粘度较高的混凝土在出料管3中堵塞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