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花园植被区免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703发布日期:2019-09-13 22:1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花园植被区免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花园植被区免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的屋顶花园设计一般包括防渗漏层、隔根层、保湿层、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层、植被层等结构以保证植被存活和防止植被根茎穿透原建筑屋顶造成的渗水现象,然而实践证明传统屋顶花园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屋顶渗水现象,屋顶渗水现象成为屋顶花园推广的一个重要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花园植被区免防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放置土壤的承重板,所述的承重板通过龙骨架放置在屋顶平面上,所述的土壤与承重板之间设有透水层,所述的透水层为铺设在承重板上的煤渣、粗砂粒和碎石,所述的承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承重板的下方还设有集水槽。

所述的龙骨架包括平行布置的多个龙骨单元,多个所述的龙骨单元通过连接管连成一体,所述龙骨单元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板的宽度方向相吻合。

所述龙骨单元的截面呈倒U型,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顶板以及垂直于顶板设置的立板,所述的顶板与承重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立板的下板面直接放置在屋顶平面上。

所述的连接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依次贯穿多个龙骨单元的立板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管沿龙骨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连接管位于龙骨单元的两块立板之间,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的相交处通过管接头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靠近立板的下端设置,第一连接管与承重板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集水槽设置在相邻两个龙骨单元之间且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的集水槽沿承重板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的集水槽整体呈U型,包括底板及垂直于底板的侧板,所述的底板直接置于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的侧板与相邻龙骨单元的立板形成间隙配合。

所述的土壤内预埋有喷水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水平设置,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垂直于进水管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顶端高于土壤的上表面,且喷水管的顶端设有喷头。

所述的土壤为无菌椰酸土。

所述的龙骨单元为金属碳塑钢龙骨架或塑料龙骨架。

所述的渗水孔为方形的通孔,渗水孔的宽度不大于1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在屋顶直接布置植被区,还能防止植被区渗水对屋顶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 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龙骨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龙骨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集水槽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的一种屋顶花园植被区免防水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土壤1的承重板2,承重板2通过龙骨架放置在屋顶平面上,土壤1与承重板2之间设有透水层3,透水层3为铺设在承重板上的煤渣、粗砂粒和碎石,承重板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渗水孔21,承重板2的下方还设有集水槽4。优选的,土壤1采用无菌椰酸土;透水层3的厚度不小于10mm;渗水孔21为方形的通孔,渗水孔21的宽度不大于10mm。

进一步的,如图4、图7所示,龙骨架包括平行布置的多个龙骨单元5,多个龙骨单元5通过连接管连成一体,龙骨单元5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板2的宽度方向相吻合。具体的,龙骨单元5的截面呈倒U型,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顶板51以及垂直于顶板51设置的立板52,顶板51与承重板2通过螺栓连接,立板52的下板面直接放置在屋顶平面上;连接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管6及第二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6依次贯穿多个龙骨单元5的立板设置,第二连接管7沿龙骨单元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连接管7位于龙骨单元5的两块立板之间,第一连接管6及第二连接管7的相交处通过管接头相连,第一连接管6靠近立板52的下端设置,第一连接管6与承重板2之间留有间隙。也就是龙骨架由龙骨单元5和连接龙骨单元5的连接管组成,连接管由横竖方向交织布置的第一连接管6与第二连接7组成,龙骨单元5的立板上开设有供第一连接管6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管6沿承重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各个龙骨单元5的立板,第一连接管6均匀间隔布置多根,同时,龙骨单元5内设有沿龙骨单元5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7处于相同平面内,且两者的相交处通过管接头相连成一体。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集水槽4设置在相邻两个龙骨单元5之间且放置在第一连接管6上,集水槽4沿承重板2的宽度方向布置,集水槽4整体呈U型,包括底板41及垂直于底板41的侧板42,底板41直接置于第一连接管6上,侧板42与相邻龙骨单元5的立板形成间隙配合。也就是集水槽4与相邻两个龙骨单元5之间的空间形成间隙配合,同时集水槽4的底板放置在第一连接管6上,第一连接管6对集水槽4起支撑作用。集水槽4用于收集浇水时通过渗水孔渗透下来的水或雨水,集水槽4内的水少时,可自行蒸发,集水槽4内的水多时,会从集水槽4的两端流向屋顶上的排水管道。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土壤1内预埋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进水管8,进水管8水平设置,进水管8上设有垂直于进水管8的喷水管81,喷水管81的顶端高于土壤1的上表面,且喷水管81的顶端设有喷头82。需要对植被浇水时,水流由进水管8流进喷水管81,再由喷头82喷出。

进一步的,龙骨单元5为金属碳塑钢龙骨架或塑料龙骨架,也可以采用别的材料。当龙骨单元5为金属碳塑钢龙骨架时,龙骨单元5顶板的厚度不低于4mm,当龙骨单元5为塑料龙骨架时,顶板的厚度不低于5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根据植被区实际面积的需求,增加承重板及龙骨架,即可增加土壤种植区域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喷水装置可实现自动浇水或施液态肥;2)集水槽可使土壤的渗水直接蒸发或导流至屋顶的排水管,避免渗水直接落到屋顶对屋顶产生存坏;3)龙骨架结构轻盈,布置方便,与连接管配合后可将土壤的重力传递到屋顶,承重能力强。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