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2590发布日期:2019-04-23 20:47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配式组合楼盖中,混凝土预制板一般通过后浇层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其中混凝土预制板板端需要伸出胡子筋,在浇筑上层混凝土后,胡子筋锚入后浇层以保证楼板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上述构造做法受力性能好,应用广泛,但板端伸出胡子筋非常不便于预制板的运输,且板端支座连接处构造较为复杂,胡子筋之间以及胡子筋和钢梁上翼缘的栓钉容易互相冲突,增加了施工难度。

还有一种板端锚入支座的常见方法是板端不出筋,在预制板板端处直接放置附加钢筋来代替胡子筋,但这种方式在施工现场会出现附加钢筋容易移位的问题,并且在预制板较厚时,位于板顶的附加钢筋与预制板底部纵筋距离较远,难以有效传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近两年提出了一种板端不出筋的预制板构造,但这种预制板只有单向可以布置附加钢筋,无法满足组合楼盖体系中双向组合梁纵向抗剪的要求。

另外,传统预制板侧边没有设置胡子筋,这对于单向板而言是合理的,但在组合梁交叉位置处,板侧边需要与沿板长方向的组合梁相连接,如果直接在板顶放置附加钢筋,也会存在钢筋易移位且与预制板底部横筋距离较远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为方便预制板的运输和施工,并且提升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提出一种对传统预制板端部和侧边构造的改进方法,预制板两端取消外伸的胡子筋,在板两端支座处预留条形槽孔,位于两方向组合梁交叉位置处的预制板还需在侧边开平台,预制板吊装就位后在槽孔和平台上布置附加钢筋,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叠合板。这种改进方法可以方便预制板的运输和吊装就位,降低现场施工难度,且方便附加钢筋的布置和定位,保证预制板与后浇层及钢梁的有效连接,提高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传统混凝土预制板在组合楼盖体系中应用的局限和不足,提出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板运输困难、施工时胡子筋容易冲突、附加钢筋易移位等问题。

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组合楼盖体系的预制板板端不出筋的构造,取消了预制板两端外伸的胡子筋,同时在板两端支座处预留条形槽孔,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组合楼盖体系的预制板侧边开平台的构造,组合梁交叉位置处的预制板在靠近沿板长方向钢梁一侧开设平台。预制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端槽孔和侧边平台上布置附加钢筋,再后浇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叠合板,保证了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传力明确,降低预制板运输和施工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楼盖体系包括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附加钢筋和上部混凝土后浇层;所述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板端不出筋,同时在板两端支座处预留一排条形槽孔;所述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适用于两方向组合梁交叉位置处,在两端开槽的基础上,在预制板靠近另一方向组合梁的侧边开平台;所述附加钢筋放置于条形槽孔内和侧边平台上,并伸出板边缘一定长度以实现与相邻构件的连接;所述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板端与相邻两道平行的组合梁相连;所述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板端与相邻两道平行的组合梁相连,一侧边与另一方向组合梁相连;所述上部混凝土后浇层与预制板形成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预制板通过条形槽孔和侧边平台内的附加钢筋和后浇混凝土与后浇层及钢梁牢固连接,保证了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所述预制板板端不出筋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预制板两端不出筋,在板端支座处预留条形槽孔,槽孔均匀分布于预制板内钢筋之间,槽孔宽度保证附加钢筋可以放入且后浇混凝土可充分流入槽内,槽孔深度保证不与板内横向钢筋冲突且槽底部混凝土板仍完整可作为混凝土后浇层的模板。

所述预制板侧边开平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两方向组合梁交叉位置处,混凝土预制板在靠近另一方向组合梁的侧边开平台,平台沿板长通长开设,平台宽度到板端最外侧槽口的外边缘,平台深度保证不与板内横纵向钢筋冲突且平台底部混凝土板仍完整可作为混凝土后浇层的模板。

所述置于板端条形槽孔内的附加钢筋,其特征在于,长度为钢梁两侧预制板槽孔长度与板端间距之和,可替代传统胡子筋的作用,并作为组合梁的纵向抗剪钢筋。

所述置于板侧边平台的附加钢筋,其特征在于,长度为沿板长方向钢梁两侧预制板平台宽度与板侧边间距之和,可保证沿板长方向钢梁两侧楼板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作为沿板长方向组合梁的纵向抗剪钢筋。

所述上部混凝土后浇层,其特征在于,以预制板和钢梁上翼缘为模板进行浇筑,可不搭设额外的模板,后浇混凝土流入预制板两端条形槽口和侧边平台内,使混凝土后浇层、附加钢筋、预制板形成混凝土叠合板,可协同受力。

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工厂预制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和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板端条形槽口均匀分布于预制板内钢筋之间,槽孔宽度保证附加钢筋可以放入且后浇混凝土可充分流入槽内,槽孔深度保证不与板内横向钢筋冲突且槽底部混凝土板仍完整可作为混凝土后浇层的模板。预制板侧边平台沿板长通长开设,平台宽度到板端最外侧槽口的外边缘,平台深度保证不与板内横纵向钢筋冲突且平台底部混凝土板仍完整可作为混凝土后浇层的模板;

b.现场吊装预制板,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与相邻两道平行的组合梁相连,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置于两方向组合梁交叉位置处,开平台一侧靠近沿板长方向组合梁;

c.在板端槽孔和侧边平台内放入附加钢筋,附加钢筋跨过钢梁,与另一侧混凝土楼板相连,可替代传统胡子筋作用,并作为组合梁的纵向抗剪钢筋;

d.绑扎后浇层钢筋网片,并安装就位;

e.以预制板和钢梁上翼缘为模板进行混凝土后浇层的浇筑,后浇混凝土流入预制板两端条形槽口和侧边平台内,形成混凝土叠合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取消了预制板两端的胡子筋,方便了预制板的运输,施工时也避免了两侧预制板胡子筋和钢梁上翼缘栓钉的冲突,降低施工难度。(2)预制板两端增设了条形槽孔,附加钢筋置于槽孔内,便于定位,后浇混凝土保证附加钢筋和预制板的有效锚固,使附加钢筋可替代原有胡子筋的作用。(3)预制板侧边开设平台,方便布置与沿板长方向组合梁相连的附加钢筋,且缩短了附加钢筋与板内钢筋的距离,传力更直接有效。(4)附加钢筋除保证叠合板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外,还可作为组合梁纵向抗剪钢筋,可充分利用材料,简化构造。(5)该构造传力明确,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与钢梁、附加钢筋、混凝土后浇层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和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与钢梁、附加钢筋、混凝土后浇层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侧视图和a-a剖面图。

图中:1—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2—预制板内纵向钢筋;3—条形槽孔;4—条形槽孔内附加钢筋;5—混凝土后浇层;6—钢梁;7—钢梁上翼缘栓钉;8—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9—沿板长方向钢梁;10—侧边平台;11—侧边平台上附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施工过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包括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1)、条形槽孔内附加钢筋(4)和混凝土后浇层(5),其中预制板(1)两端取消胡子筋,板内纵向钢筋(2)与预制板(1)板端平齐,同时在板端预留一排条形槽孔(3)槽孔均匀分布于预制板内纵向钢筋之间。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1)的端部搭在钢梁(6)上翼缘上,由于取消了胡子筋,预制板安装时不会与钢梁上翼缘栓钉(7)发生冲突,方便施工。预制板(1)吊装就位后,在两端条形槽孔(3)放入附加钢筋(4),以预制板(1)和钢梁(6)为模板浇筑混凝土后浇层(5),形成混凝土叠合板。

如图2所示,混凝土后浇层(5)流入板端条形槽孔(3)内,与预制板(1)、条形槽孔内附加钢筋(4)形成整体,保证了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组合楼盖体系的预制板侧边开平台的构造包括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8)、侧边平台上附加钢筋(11)和混凝土后浇层(5),其中预制板(8)除两端取消胡子筋并开条形槽孔(3)外,在靠近沿板长方向组合梁(9)一侧开侧边平台(10)。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8)吊装至两方向组合梁交叉处,侧边平台靠近组合梁(9),在平台上均匀布置附加钢筋(11),以预制板(8)和钢梁(9)为模板浇筑混凝土后浇层(5),形成混凝土叠合板。

如图4所示,侧边平台上附加钢筋(11)需跨过钢梁延伸至对侧楼板区域,对侧可以搭接混凝土预制板或现浇混凝土楼板(由于对侧搭接关系类似故图中未给出详图)。混凝土后浇层(5)流入侧边平台(10)内,与预制板(8)、侧边平台上附加钢筋(11)形成整体,保证了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为:

本发明所述的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其施工方法如下:工厂预制两端开槽混凝土预制板(1)和两端开槽侧边开平台混凝土预制板(8),槽孔(3)成条形,侧边平台(10)沿板长通长开设;现场吊装预制板(1)和(8),板端搭接在钢梁(6)上翼缘上,预制板(8)侧边平台(10)靠近钢梁(9);在条形槽孔(3)和侧边平台(10)上分别放置附加钢筋(4)和(11),附加钢筋(4)和(11)外伸部分跨过钢梁锚入楼板支座;绑扎后浇层钢筋网片并安装就位后,以预制板(1)和(8)及钢梁(6)和(9)为模板浇筑上部混凝土(5),形成混凝土叠合板。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板端不出筋预制板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解决了传统预制板运输困难、施工时胡子筋容易冲突、附加钢筋易移位、组合梁交叉处预制板与现浇区连接等问题。通过在板端槽孔和侧边平台布置附加钢筋的方式,实现预制板、附加钢筋和后浇层之间的连接,便于叠合板整体受力,且附加钢筋还可作为组合梁的纵向抗剪钢筋,保证了装配式组合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该构造传力明确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