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9007发布日期:2019-05-22 02:01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配筋砌体结构造价低,施工操作简单快捷,施工速度快,材料来源方便,易就地取材,但目前配筋砌体结构中大多使用钢筋作为配筋,但是,钢筋现场加工不易,钢筋易被腐蚀,耐久性差,另外,砌体在受压状态下,将产生压缩变形,故砌体容易破坏,刚度低,抗震性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久性好、安全可靠、抗震性能好、便于施工的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包括配筋网、混凝土砌块、配套砂浆和灌孔混凝土,砌体通过若干个混凝土砌块按照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和配套砂浆砌筑形成,配筋网包括若干根水平纤维筋和若干根竖向纤维筋,各根水平纤维筋分别上下排列水平布置在砌体中,各根竖向纤维筋分别左右排列竖直布置在砌体中;每根水平纤维筋均至少由两节横筋通过水平连接件串联而成,每根竖向纤维筋均至少由两节竖筋通过竖向连接件串联而成。

水平连接件和竖向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水平连接件为u型卡扣或全灌浆套筒。

水平纤维筋和竖向纤维筋为碳纤维筋、玄武岩纤维筋、玻璃纤维筋或者芳纶纤维筋等。

砌体中的每皮水平灰缝的厚度为10~15mm,水平纤维筋水平设置在水平灰缝中。

每个混凝土砌块上均开设有两个竖向孔洞,混凝土砌块错缝砌筑,相邻两皮混凝土砌块上的竖向孔洞均上下对应,每根竖向纤维筋从上到下依次贯穿插入相应的各皮竖向孔洞内。

各根竖向纤维筋的顶部均设有锚固段,锚固段锚固在砌体最顶部的一皮混凝土砌块内。

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场地平整→(b)抄平放线→(c)立皮数杆→(d)砌筑一皮混凝土砌块→(e)放置水平纤维筋→(f)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砌体顶部→(g)清扫芯柱→(h)插入竖向纤维筋→(i)灌注芯柱混凝土→(j)保温层及保护层施工。

步骤(a)具体为:施工现场做到“四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为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b)具体为:砌砖前,应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定出各皮的位置轴线和标高,并用m7.5水泥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其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给出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用墨线弹出墙的轴线和宽度线,并标出门窗洞口位置;

步骤(c)具体为:在房屋的四大脚、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较多的位置,用锚钉或斜撑固定皮数杆,保证与水平面垂直;

步骤(d)具体为:砌筑时一般采用“批灰挤浆三一砌法”;遵循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砌筑混凝土砌块;

步骤(e)具体为:将水平纤维筋放置在水平灰缝中,不得有露筋现象。

步骤(g)具体为:将竖向孔洞内的垃圾、砂浆或杂物从清扫口清理干净,然后封闭清扫口;

步骤(h)具体为:将竖向纤维筋从上往下插入到竖向孔洞,并固定。

步骤(i)具体为:在竖向孔洞内灌注灌孔混凝土,每次连续浇筑的高度宜为半个楼层高度或者1.8m,每次浇筑后便用小直径的振捣棒逐孔振捣;

步骤(j)具体为:砌筑完成后对砌体外侧进行保温层以及保护层的施工。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的配筋网由水平纤维筋和竖向纤维筋组成,使用纤维筋代替传统配筋砌体中的钢筋,由于纤维筋较普通钢筋耐久性、耐腐蚀性更强,如此,便能提高配筋砌体的耐久性,而且,纤维筋的刚度更好,自重较小,地震作用力小,显著提高配筋砌体的抗震性能,有效克服了传统配筋砌体中存在的缺陷,再者,纤维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容易,便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耐久性好、安全可靠、抗震性能好、便于施工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混凝土砌块砌筑的砌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平纤维筋设置在水平灰缝中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竖直纤维筋在砌体中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灌注灌孔混凝土后的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砌体结构中竖向纤维筋的锚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水平纤维筋设置在水平凹槽中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混凝土砌块纵向截面下的水平凹槽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混凝土砌块横向截面下的竖向凹槽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两根纤维筋之间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发明的两根纤维筋之间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发明的两根纤维筋之间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纤维筋在工厂预制形成90°弯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纤维筋在工厂预制形成135°弯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纤维筋在转弯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砌块;2.灌孔混凝土;3.水平纤维筋;4.竖向纤维筋;5.竖向孔洞;6.锚固段;7.水平凹槽;8.竖直凹槽;9.u型卡扣;10.全灌浆套筒;11.90°弯钩;12.135°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5、图9-图11所示,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包括配筋网、混凝土砌块1、配套砂浆和灌孔混凝土2,砌体通过若干个混凝土砌块1按照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和配套砂浆砌筑形成,配筋网包括若干根水平纤维筋3和若干根竖向纤维筋4,各根水平纤维筋3分别上下排列水平布置在砌体中,各根竖向纤维筋4分别左右排列竖直布置在砌体中;每根水平纤维筋3均至少由两节横筋通过水平连接件串联而成,每根竖向纤维筋4均至少由两节竖筋通过竖向连接件串联而成。

水平连接件和竖向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水平连接件为u型卡扣9或全灌浆套筒10。

水平纤维筋3和竖向纤维筋4为碳纤维筋、玄武岩纤维筋、玻璃纤维筋或者芳纶纤维筋等。

砌体中的每皮水平灰缝的厚度为10~15mm,水平纤维筋3水平设置在水平灰缝中。

每个混凝土砌块1上均开设有两个竖向孔洞5,混凝土砌块1错缝砌筑,相邻两皮混凝土砌块1上的竖向孔洞5均上下对应,每根竖向纤维筋4从上到下依次贯穿插入相应的各皮竖向孔洞5内。

各根竖向纤维筋4的顶部均设有锚固段6,锚固段6锚固在砌体最顶部的一皮混凝土砌块1内。

纤维筋配筋砌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场地平整→(b)抄平放线→(c)立皮数杆→(d)砌筑一皮混凝土砌块1→(e)放置水平纤维筋3→(f)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砌体顶部→(g)清扫芯柱→(h)插入竖向纤维筋4→(i)灌注芯柱混凝土→(j)保温层及保护层施工。顶部

步骤(a)具体为:施工现场做到“四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为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b)具体为:砌砖前,应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定出各皮的位置轴线和标高,并用m7.5水泥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其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给出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用墨线弹出墙的轴线和宽度线,并标出门窗洞口位置;

步骤(c)具体为:在房屋的四大脚、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较多的位置,用锚钉或斜撑固定皮数杆,保证与水平面垂直;

步骤(d)具体为:砌筑时一般采用“批灰挤浆三一砌法”;遵循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砌筑混凝土砌块1;

步骤(e)具体为:将水平纤维筋3放置在水平灰缝中,不得有露筋现象。

步骤(g)具体为:将竖向孔洞5内的垃圾、砂浆或杂物从清扫口清理干净,然后封闭清扫口;

步骤(h)具体为:将竖向纤维筋4从上往下插入到竖向孔洞5,并固定;

步骤(i)具体为:在竖向孔洞5内灌注灌孔混凝土2,每次连续浇筑的高度宜为半个楼层高度或者1.8m,每次浇筑后便用小直径的振捣棒逐孔振捣;

步骤(j)具体为:砌筑完成后对砌体外侧进行保温层以及保护层的施工。

其中混凝土砌块1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则砌体的外侧需要由内到外依次进行保温层和保护层的施工,保温层和保护层均是本领域的常规设计,图中未示,具体结构和施工步骤均不再赘述。

纤维筋通常需要在工厂预制,两根纤维筋之间的连接方法一般是在连接端利用至少两个u型卡扣9锁紧连接,或者,采用纤维筋套筒灌浆连接方法,即用全灌浆套筒10分别套住两根纤维筋相邻的连接端,并向全灌浆套筒10与纤维筋的间隙中灌注专用黏胶,黏胶凝固后将两根纤维筋均锚固在全灌浆套筒10内,通过纤维筋—黏胶交界面及黏胶—全灌浆套筒10交界面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来实现纤维筋应力的传递。当纤维筋受拉时,纤维筋的拉应力通过纤维筋—黏胶交界面的粘结锚固作用传递给黏胶,黏胶中的应力再通过黏胶—全灌浆套筒10交界面的粘结锚固作用传递给全灌浆套筒10,随着拉力的增加,全灌浆套筒10对黏胶的约束效应开始发挥作用,黏胶劈裂变形由此受到限制,粘结锚固作用也明显提高,相对于普通的连接方法而言,纤维筋套筒灌浆连接方法具有接头强度高,抗震性能良好等优势。

如图12-图14所示,纤维筋在熔融状态下弯折,冷却后可形成90°弯钩11或135°弯钩12,以便用于转角处的施工。

本发明的配筋网由水平纤维筋3和竖向纤维筋4组成,使用纤维筋代替传统配筋砌体中的钢筋,由于纤维筋较普通钢筋耐久性、耐腐蚀性更强,如此,便能提高配筋砌体的耐久性,而且,纤维筋的刚度更好,自重较小,地震作用力小,显著提高配筋砌体的抗震性能,有效克服了传统配筋砌体中存在的缺陷,再者,纤维筋制作和加工比较容易,便于施工,能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混凝土砌块1的上表面开设有水平凹槽7,水平凹槽7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敞口,每皮的各个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左右对应连通,水平纤维筋3水平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相应的水平凹槽7中,砌体上最左侧的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左侧闭口,砌体上最右侧的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右侧闭口。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不同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混凝土砌块1为蒸压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砌体外侧无需进行保温层以及保护层的施工,混凝土砌块1的上表面开设有水平凹槽7,混凝土砌块1的左侧面开设有竖直凹槽8,水平凹槽7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敞口,每皮的各个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左右对应连通,水平纤维筋3水平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相应的水平凹槽7中,砌体上最左侧的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左侧闭口,砌体上最右侧的混凝土砌块1上的水平凹槽7右侧闭口,竖直凹槽8的左侧、上侧和下侧均敞口,相邻两皮混凝土砌块1上的竖向凹槽8均上下对应,竖向纤维筋4从上到下依次贯穿插入相应的各皮竖向凹槽8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