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9446发布日期:2019-05-22 02:0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但是目前来说,很多装配式建筑的墙板连接多种多样,存在各种弊端,有的采用机械式连接,连接不牢固,容易松动,或者连接复杂,成本很高。有的直接采用粘接,不容易拆卸,不能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连接牢固,拆卸重装都比较方便。

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包括内墙板、外墙板以及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平行,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压紧梁和第二压紧梁,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上分别用于支承第一压紧梁和第二压紧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梁位于内墙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位于外墙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与所述第一压紧梁一一对应且与第一压紧梁配合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

进一步,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以及用于将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套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立柱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底座本体上凸起形成用于支承所述内墙板或外墙板的凸台。

进一步,所述底座本体内设置有液压管路,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液压腔,所述竖直液压腔内滑动配合设置有竖直活塞,所述竖直液压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立柱安全槽的内腔和液压管路连通,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水平液压腔,所述水平液压腔内滑动配合设置有水平活塞,所述水平液压腔的内外两端分别与立柱安全槽的内腔和液压管路连通。

进一步,所述立柱安装槽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连接层。

进一步,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均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分别与中间板通过胶水连接,所述中间板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

进一步,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均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盖合形成所述空腔的盖板,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砂浆。

进一步,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支撑架,所述底板和盖板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底板和盖板之间由若干根钢筋横竖相间形成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方框内固定连接设置有网片,所述网片平行于底板和盖板平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承所述底板和盖板的支承钉,所述支承钉垂直于底板和盖板平面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包括内墙板、外墙板以及用于将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相互平行,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和外墙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设置固定连接机构,通过两侧的第二压紧梁与第一压紧梁相互压紧,从而组合形成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墙板组件,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连接牢固,拆卸重装都比较方便。采用本发明装置,成本低廉,装配方便。

本发明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液压管路,液压管路内填充有液体,竖直活塞与竖直液压腔滑动密封连接,水平活塞与水平液压腔滑动密封连接,在立柱安装槽安装第一立柱时,设置于立柱安装槽底部的竖直活塞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向下压缩液压管路内的液体,液压管路内的液体从而水平推动水平液压腔内的水平活塞,水平活塞水平运动,从而从周向对第一立柱进行压紧,达到可以自动夹紧的作用,该装置设置方便,能自动对立柱进行夹紧,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也增加了墙板组件的稳定性,结构机理简单,操作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固定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底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沿中心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左墙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包括内墙板1、外墙板2以及用于将内墙板1和外墙板2相互压紧的压紧机构,所述内墙板1和外墙板2相互平行,所述内墙板1和外墙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内墙板1和外墙板2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垂直设置于内墙板1和外墙板2之间,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压紧梁401和第二压紧梁402,还包括第一底座403、第二底座404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403、第二底座404上分别用于支承第一压紧梁401和第二压紧梁402的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所述第一底座403和第二底座40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07,所述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机构5,所述第一压紧梁401位于内墙板1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402位于外墙板2的外侧,所述第二压紧梁402与所述第一压紧梁401一一对应且与第一压紧梁401配合用于将内墙板1和外墙板2相互压紧。本发明装置,内墙板1和外墙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3,设置固定连接机构5,通过两侧的第二压紧梁402与第一压紧梁401相互压紧,从而组合形成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墙板组件,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组装更方便,连接牢固,拆卸重装都比较方便。采用本发明装置,成本低廉,装配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结构5包括第一连接套501、第二连接套502以及用于将第一连接套501和第二连接套50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本体503,所述连接本体50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套501和第二连接套502分别与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套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为截面为矩形的立柱,作为适应,第一连接套501和第二连接套502的内套也方形,第一连接套501和第二连接套502分别与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套接,连接本体503采用弹性材料,从而使第一立柱405和第二立柱406之间有一定的弹性预紧力,使两者可以相互靠近,从而作用在第二压紧梁402与第一压紧梁401上,对内墙板1和外墙板2相互压紧,采用固定连接结构5,结构简单,原理简单,拆卸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403和第二底座404均包括底座本体,以第一底座403为例,第一底座403包括底座本体4031,底座本体403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立柱安装槽4032。底座本体4031上凸起形成用于支承所述内墙板1的凸台4033。本实施例第一底座403和第二底座404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内墙板1和外墙板2对称中心的两侧,立柱安装槽4032用于安装第一立柱405,可拆卸地进行连接,方便装配和运输。

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4031内设置有液压管路4034,所述底座本体4031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液压腔4035,所述竖直液压腔4035内滑动配合设置有竖直活塞4036,所述竖直液压腔403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立柱安全槽4032的内腔和液压管路4034连通,所述底座本体4031的侧面设置有水平液压腔4037,所述水平液压腔4037内滑动配合设置有水平活塞4038,所述水平液压腔4037的内外两端分别与立柱安全槽4032的内腔和液压管路4034连通。本实施例液压管路4034内填充有液体,竖直活塞4036与竖直液压腔4035滑动密封连接,水平活塞4038与水平液压腔4037滑动密封连接,在立柱安装槽4032安装第一立柱405时,设置于立柱安装槽4032底部的竖直活塞4036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向下压缩液压管路4034内的液体,液压管路4034内的液体从而水平推动水平液压腔4037内的水平活塞4038,水平活塞4038水平运动,从而从周向对第一立柱405进行压紧,达到可以自动夹紧的作用,该装置设置方便,能自动对立柱进行夹紧,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也增加了墙板组件的稳定性,结构机理简单,操作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安装槽4032的内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连接层4039。弹性连接层4039可采用橡胶材料,这样第一立柱405设置在立柱安全槽4032内,可以有一定的倾斜的空间,不至于完全与底座本体4031硬性连接,采用此种方式,增加了第一立柱405的活动范围,也保护了底座本体4031和第一立柱405的接触表面,使两者连接更为稳定,降低了维修成本,可重复性利用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墙板1和外墙板2均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之间的中间板,以内墙板为例,内墙板1包括左墙板101、右墙板102以及设置在左墙板101和右墙板102之间的中间板103,所述左墙板101和右墙板102分别与中间板103通过胶水连接,所述中间板103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第一压紧梁401可与第一立柱405可拆卸连接,中间板103的内部空心形成用于管路通过的管路通道,当外墙板上的管路等功能件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相应的中间板103和第一压紧梁401拆下更换即可。本发明装置墙板拆装方便,在拆装时,只需要在内部拆装即可,维护完成后,再完整装上,方便快捷,有效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维护成本,也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墙板101和右墙板102均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墙板本体,以左墙板101为例,墙板本体包括底板1011和与所述底板1011盖合形成所述空腔的盖板1012,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砂浆。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砂浆进行填充,可以提高墙板的防震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底板1011和盖板1012的支撑架1013,所述底板1011和盖板1012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架1013设置在底板1011和盖板1012之间由若干根钢筋横竖相间形成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方框内固定连接设置有网片1014,所述网片1014平行于底板1011和盖板1012平面设置。通过设置网片1014和支撑架1013,可以让墙板的内部结构更为稳定,提高墙板的防震性能和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011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承所述底板1011和盖板1012的支承钉1015,所述支承钉1015垂直于底板1011和盖板1012平面设置。通过设置支承钉1015,可以让墙板的内部结构更为稳定,提高墙板的防震性能和强度。本实施例每一个小框架里面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承钉101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