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88878发布日期:2019-09-29 18:23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幕墙领域,尤其是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幕墙,又名建筑幕墙、帷幕墙,是现代化建筑的经常使用的一种立面,一般由金属、玻璃、石材以及人造板材等材料构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外层,作用如墙体,美观、防风、防雨、节能等。幕墙不承受任何结构荷载,仅与结构板或柱连接承受自重和抵抗风压。

现代工艺的幕墙是利用各种强劲、轻盈、美观的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砖石或窗墙结合,包围在主体结构的外围而使整栋建筑达到美观、多功能而又安全的外墙工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越来越向高层、高档、多功能方向发展,为了使建筑物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建筑物的外立面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在玻璃外再设置格栅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幕墙结构形式。

常见的玻璃幕墙格栅,为单层格栅,而对于一些双层格栅的结构,常用的单层格栅与建筑基体连接的结构往往无法适用,因此只能采用内层格栅和外层格栅分别与建筑基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这就造成格栅与建筑基体之间的连接点较多,极大的增加了格栅安装的难度和繁琐度,并且施工后,会存在很多外漏的螺钉,严重影响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并且,对于一些大尺寸的幕墙,整根的格栅增加了安装的施工难度,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基体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外格栅及内格栅,所述外格栅和外格栅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横梁交叉,所述外格栅的后表面位于所述内格栅的前表面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安装座包括预埋于建筑基体中的镀锌板预埋件,所述镀锌板预埋件的表面板上设在有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与表面板连接的加强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所述横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及螺母与所述水平连接板螺接,所述螺栓及螺母通过与所述螺栓垂直的上、下盖板8、遮挡。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后表面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上容置槽及开口向下的下容置槽,两者之间保持间隙,所述上容置槽及下容置槽的槽口处分别卡接所述上、下盖板。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位于同一高度的横梁由多个短梁拼接而成,相邻短梁之间通过导向插芯连接,所述导向插芯与所述短梁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侧板处。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外格栅通过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表面的l形连接板连接横梁,所述外格栅与所述l形连接板的连接点位于其内侧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内格栅上具有朝向所述横梁且与所述横梁厚度匹配的豁口,所述横梁上具有与所述内格栅的宽度匹配的避让口,所述内格栅5通过位于其内腔中的l形或u形的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每条所述内格栅和/或外格栅由多个格栅体拼接而成,相邻格栅体之间通过一插接在两个格栅体内的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格栅体的连接点位于其靠近建筑基体的侧板处。

双层幕墙格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建筑基体的设定位置固定安装座;

s2,将一短梁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安装座上,并在固定的短梁的一端插接导向插芯并与短梁固定,将另一短梁套接在导向插芯外周,并将该短梁与另外的安装座固定,将至少两根短梁拼接得到一横梁,通过上盖板及下盖板卡接到所述横梁上以遮盖螺栓;

s3,在横梁的设定位置固定一组u形或l形连接件;

s4,将一组内格栅上的豁口与横梁上的缺口咬合后,通过螺钉将每个内格栅与一个u形或l形连接件固定;

s5,在横梁的上表面的设定位置通过螺钉固定一组l形连接板;

s6,通过螺钉将一组外格栅与每个l形连接板固定。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横梁来安装内格栅和外格栅,只需要将横梁与建筑基体连接即可,相对于常规的内格栅与外格栅分别与建筑基体连接的结构,极大的减少了与建筑基体的连接点,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繁琐性。

2、本方案的固定座采用预埋方式设置,一来能够有效的保证固定的牢靠性,同时不需要采用螺接等方式安装,不会影响美观,更有利于提高后续格栅的安装效率。

3、本方案的采用上、下盖板对螺栓和螺母进行遮盖,同时结合螺栓连接的位置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螺钉和螺栓等外露,改善了最终结构的美观性。

4、横梁自身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与内格栅和外格栅的连接要求及前后位置要求,并且能够有效的与上、下盖板配合固定实现螺栓的遮挡。

5、本方案的横梁、内格栅、外格栅采用多个部分拼接的形式,极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采用导向插芯、连接杆进行相邻部分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相邻部分的位置精度,避免错位发生,有效的改善了最终结构的美观性。

6、本方案提供了一中实现双层格栅安装的可靠方法,并且整个方案的施工过程简单,易于实现,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剖视图;

图3是本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座与建筑基体卡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平安装板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多个短梁与导向插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横梁与内格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横梁与内格栅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2是格栅体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揭示的双层幕墙格栅结构,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包括设置在建筑基体1上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设置有外格栅4及内格栅5,所述外格栅4和外格栅4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横梁交叉且所述外格栅4的后表面41位于所述内格栅5的前表面51的前方。

本方案采用横梁与建筑基体1连接来代替每个内格栅与外格栅与建筑基体1连接的方式,有效的减少格栅与建筑基体1连接时所需的连接件的数量,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

具体来看,所述安装座2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觉有一定支撑及连接作用的结构,并且其材质可以是各种具有足够强度、刚度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不锈钢、硬塑料、铝合金等,如附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安装座2包括预埋于建筑基体1中的镀锌板预埋件21,优选其包括表面板211及支脚212,采用镀锌板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防腐性能,避免锈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镀锌板预埋件21在建筑基体施工时预先埋入到建筑基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镀锌板预埋件21与安装座2的固定,同时,由于预先埋入,因此不需要采用膨胀螺钉等进行固定,避免了螺钉外漏影响美观的问题。

当然,所述镀锌板预埋件21也可以通过膨胀螺栓等固定在建筑基体1上,或者所述镀锌板预埋件21也可以卡接在所述建筑基体1上,例如,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建筑基体1的表面形成插槽或外凸的卡条12,所述镀锌板预埋件21上形成有与所述插槽或卡条匹配的结构213,不过这种结构下,镀锌预埋件21与建筑基体1并不是固定连接。

如附图3所示,所述镀锌板预埋件21的表面板211与所述建筑基体1的表面11平齐或陷入到所述建筑基体1内,所述表面板211上与其垂直的设在有水平连接板22,所述水平连接板22的两侧设置有与表面板211连接的加强板23,从而提高水平连接板3的支撑性,并且,所述水平连接板22及加强板23优选采用钢板并与所述表面板211焊接在一起,另外,由于焊接时会造成镀锌板预埋件21的焊接位置的镀锌层破坏,从而无法发挥镀锌层的抗锈蚀性能,因此,为了避免焊接区域的镀锌板的锈蚀,在焊接区域外周涂布有防水密封胶层以进行保护,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保护。

如附图5所示,所述水平连接板22与所述横梁3连接,所述横梁3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优选为水平设置,具体的,所述横梁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2是一中空的长方体管,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后表面321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上容置槽311及开口向下的下容置槽312,两者之间保持间隙,所述水平连接板22插接在所述上容置槽311及下容置槽312的间隙处,并且通过一贯穿上容置槽311的槽底3111、水平连接板22及下容置槽312的槽底3121的螺栓7与螺母8实现固定连接,为了避免螺栓7及螺母8外露影响美观,所述螺栓6及螺母7通过与所述螺栓6垂直的上、下盖板8、9进行遮挡。

此处,如附图5所示,优选所述上、下盖板8、9分别卡接在所述上容置槽311及下容置槽312的槽口处,详细来看,此处上、下盖板8、9的结构相同,仅仅是使用时的朝向不同,下文以上盖板8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上盖板8包括一平板81,所述平板81的一面处设置有靠近所述平板81相对的两条侧边的卡扣82,所述卡扣82包括一与平板垂直的竖板821,所述竖板821靠近所述平板81的侧边的一面形成有卡台822,所述卡台822的纵截面近似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卡台821的顶面8222与所述平板81的底面保持间隙,并且其外顶角8221及为圆角,所述上容置槽311的相对的内侧板3112处形成有凸台3113,所述凸台3113的外端面为圆角,当上盖板8卡接到所述上容置槽311中时,所述凸台3113嵌入到所述卡台821与平板81之间的间隙处。所述下盖板9通过上述相同的结构与下容置槽312卡接,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可以是一块平板,或者是一个插槽,并且第一连接部3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与所述水平连接板22固定在一起。

另外,当所述横梁3为一根时,对于一些宽度较大的幕墙而言,过长的横梁3将不利于安装操作,为了便于进行施工,鉴于此,如附图2、附图6、附图7所示,使位于同一高度的横梁3由多个短梁33拼接而成,相邻短梁33之间通过插接在它们的第二连接部22的内腔中的导向插芯34连接,每个所述导向插芯34与至少一个短梁33通过螺钉36连接固定,并且,所述导向插芯34与所述短梁33的连接点(螺钉36的位置或焊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内侧侧板321处,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横梁3自身的结构对连接点进行遮挡,避免螺钉或焊接点外露。

如附图8所示,所述外格栅4优选是中空的长方体管,所述外格栅4通过固定在所述横梁3上表面的l形连接板10连接横梁3,具体的,所述l形连接板10的底板101固定在所述横梁3的第二连接部32处,且其侧板102与所述横梁3的前表面平齐或突出于横梁3的前表面,所述外格栅4的延伸方向与横梁3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所述外格栅4与所述侧板101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螺接或焊接,并且,所述外格栅4与所述l形连接板10的连接点位于其内侧侧板41上,从而可以利用外格栅自身的结构对位于其后方的l形连接板10进行遮挡,且不会使螺钉70外漏。

如附图8、附图9所示,所述内格栅5同样优选是中空的长方体的管状结构,为了便于所述内格栅5与横梁3的连接,在所述内格栅5上具有朝向所述横梁3且与所述横梁3的厚度匹配的豁口52,所述横梁3上具有与所述内格栅5的宽度匹配的避让口35,所述内格栅5通过位于其内腔中的l形或u形的连接件20连接所述横梁3,所述连接件20优选以u形为例,所述连接件20的底板201固定在所述横梁的第二连接部22处,所述内格栅5和所述横梁3通过豁口52及避让口35相互咬合,此时,所述内格栅5的两侧侧板与所述u形的连接件20的两侧板202位置对应,通过螺钉50连接侧板202与内格栅的两侧板即可。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0所示,所述内格栅5具有一豁口(图中未标记),所述豁口从其前侧板延伸到所述内格栅5的内侧板53处,固定时,先通过一u形连接件20卡设在所述横梁3上,并且u形连接件20的底板201朝向所述建筑基体,接着通过所述内格栅5的豁口将内格栅卡接在所述u形连接件20上,将所述u形连接件20的底板201与所述内格栅的内侧板53螺接。

同样的,当幕墙高度很高时,所述外格栅4和内格栅5的长度过长将影响到安装,而如果采用较短的格栅体来进行组装时,将无法保证同一条外格栅4或内格栅5中的多个格栅体的位置一致性,鉴于此,如附图1、附图11、附图12所示,每条所述内格栅5和/或外格栅4由多个格栅体30拼接而成,相邻格栅体30之间通过一插接在两个格栅体内的连接杆40连接,所述连接杆40与所述格栅体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如通过螺接或焊接,所述连接杆40与所述格栅体的连接点(螺钉80的位置或焊接点的位置)位于其靠近建筑基体1的侧板处,从而可以有效的对连接点进行遮挡,避免螺钉等外露影响美观。

并且,在整个方案中,所述螺钉、l形连接板、连接件等优选为不锈钢材质,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一定防腐性能的材质。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上述双层幕墙格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建筑基体1施工时,在建筑基体1的设定位置预埋镀锌板预埋件21,随后将水平连接板22与表面板211焊接在一起,接着再将加强版23与水平连接板22及表面板211焊接为一体,从而得到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数量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如附图所示,在每一层的建筑基体1处设置两排具有高度差的安装座2。

s2,从幕墙的一侧开始,将一短梁331的第一连接部31通过螺栓6和螺母7固定在一排安装座2上(具体固定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附图2所示,一个短梁33固定在两个等高的安装座2上),并在固定的短梁331的一端插接导向插芯34并通过内侧的螺钉36与短梁331固定,此时,导向插芯34具有延伸到所述短梁331外部的部分,接着,将另一短梁332套接在导向插芯34的外漏部分的外周,并将该短梁332与另外的安装座2固定,按照此顺序,依次将至少两根短梁33拼接得到一横梁3,最后,通过一组上盖8及下盖9卡接到所述横梁3的第一连接部31处以遮盖螺栓6及螺母7。

s3,从横梁3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设置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的底板与所述横梁3的上板螺接,并且,所述连接件20在横梁3上的具体位置及数量,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调整。

s4,接着,将一组内格栅5与所述横梁3连接,具体的,将每个内格栅5上的每个豁口51与相应高度的横梁3上的缺口31咬合后,通过螺钉50将每个内格栅的两侧板与一个连接件20的侧板固定,当然每个所述内格栅5可以通过位于所述横梁3上下两面的两个连接件20与横梁3连接,以保证连接的强度。

s5,在每个横梁3的上表面的设定位置通过螺钉固定一组l形连接板10,具体的安装位置及数量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s6,将一组外格栅4与横梁3连接,具体通过螺钉60将每个外格栅4与一列l形连接板10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外格栅和内格栅采用多个格栅体组装而成时,由下至上,如附图1所示,先将一格栅体100固定到所述横梁3上,接着在格栅体100的上端插入一连接杆40,通过位于内侧的螺钉80将连接杆40与格栅体100固定,并使连接杆40局部外漏,接着在连接杆40外漏的部分外周套装另一格栅体300,将所述格栅体300高位的另一横梁3固定,依此将多个格栅体依次连接从而得到需要长度的内格栅和外格栅,这样既方便了施工,同时,又能够保证格栅体位置的精确性,并且,整体的美观性也更好。

最后,上述施工过程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例如,内外格栅的安装顺序同样可以调换。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