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料管系统及采用该输料管系统的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552发布日期:2019-12-14 01: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料管系统及采用该输料管系统的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料管系统及采用该输料管系统的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柱塞泵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隧道施工。目前的混凝土柱塞在高层建筑输送混凝土料浆时,由于输送管道压力大,沙石摩擦管道,以致管道振动较大,造成末端出料口出现较大摆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精确布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料管系统及采用该输料管系统的泵送装置,能够减少输料管系统的振动,提高布料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料管系统,包括:

进料管,用于接收泵送的料浆,所述进料管为活动设置;

出料管,与所述进料管连通并固定设置,所述料浆通过所述出料管从所述输料管系统中排出。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能够沿管内料浆流动方向滑动。

优选地,还包括:

套筒,套设于所述进料管上,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套筒实现定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外设置有第一阻尼减振装置,所述第一阻尼减振装置用于减小所述进料管沿与所述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减振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连通设置有减振管组。

优选地,所述减振管组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个摆动管和至少三个转动管,其中,两端的所述摆动管分别与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通过一个所述转动管可转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摆动管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转动管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摆动管之间的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减振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阻尼减振装置包括限位件和第二减振弹簧,所述限位件能够连接或抵接在所述转动管的外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送装置,包括泵体,还包括上述的输料管系统,所述泵体将所述料浆泵送至所述输料管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输料管系统包括进料管和出料管,其中,进料管在预设的范围内可活动设置,以实现输料管系统的减振;出料管固定设置,以使得料浆能够从固定设置的出料管的出口稳定地流出,从而提高输料管系统的布料精度。

2.本发明提供的输料管系统通过在进料管上设置第一阻尼减振装置,当进料管沿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时,对进料管施加反向的阻尼减振力,实现输料管系统在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减振。

3.本发明提供的输料管系统通过设置减振管组,使得输料管能够沿料浆流动方向滑动,同时能够横向摆动,实现输料管系统沿料浆流动方向和横向的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输料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料管;

2、套筒;

3、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1、第一减振弹簧;

4、减振管组;41、摆动管;42、转动管;

5、第二阻尼减振装置;51、第二减振弹簧;52、限位件;

6、出料管;

7、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料管系统,包括进料管1和出料管6。进料管1用于接收泵送的料浆,进料管1为活动设置;出料管6与进料管1连通并通过固定支架7固定设置,料浆通过出料管6从输料管系统中排出。具体地,固定支架7可通过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实现其本身的固定,以对出料管6提供固定支撑力。通过活动设置的进料管1实现输料管系统的减振,使得因料浆摩擦管道引起的大部分振动力在进料管1处被消解,最终使得传递至出料管6处的振动力大幅减小,而出料管6固定设置,使得出料管6更为稳定,最终实现提高布料精度的效果。

优选地,进料管1能够沿管内料浆流动方向滑动,以消减输料管系统沿料浆流动方向的振动力。具体地,输料管系统还包括套筒2,套筒2套设于进料管1上,进料管1通过套筒2实现定向滑动。当然,进料管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滑动,如进料管1与出料管6密封滑动套设,或者进料管1与出料管6之间通过柔性波纹管连通。

优选地,进料管1外设置有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用于减小进料管1沿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进一步减小输料管系统的振动。

具体地,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包括第一减振弹簧31,第一减振弹簧31的一端设置于与套筒2的外侧连接,另一端可选地通过支撑件与地面固定设置,以实现第一减振弹簧31的固定,为第一减振弹簧31提供受力支点。当进料管1沿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时,第一减振弹簧31支撑套筒2对进料管1施加反向作用力,以消解进料管1沿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力,通过第一减振弹簧31的弹性恢复力实现对进料管1沿与料浆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阻尼减振。当然,第一减振弹簧31也可以不与套筒2连接,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则直接与进料管1的外侧连接或抵接,只要能为进料管1横向振动提供阻尼减震作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布料过程中,若输料距离较长,可以设置相对较长的进料管1,为使得较长的进料管1的所有部位均能实现减振效果,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阻尼装置3可以沿进料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以使得进料管1能够受到均衡的阻尼减振作用力,防止进料管1各部分受力不均导致进料管1发生破损甚至断裂。

优选地,进料管1和出料管6之间连通设置有减振管组4,以实现进料管1能够沿管内料浆流动方向滑动的效果,从而实现输料管系统在料浆流动方向上的减振。

具体地,减振管组4包括依次连通的两个摆动管41和三个转动管42,摆动管41与进料管1和出料管6之间均通过转动管42可转动连接,相邻两个摆动管41之间通过转动管42可转动连接。当料浆通过减振管组4时,摆动管41能够沿垂直于进料管1的方向摆动,两个摆动管41折叠,以使得进料管1能够沿管内料浆流动的方向滑动。

优选地,两个摆动管41之间的转动管42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减振装置5,以进一步减小进料管1沿料浆流动方向的振动力。

具体地,第二阻尼减振装置5包括第二减振弹簧51,第二减振弹簧51的一端设置于转动管42沿摆动管41摆动方向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设置。当摆动管41摆动时,第二减振弹簧51对摆动管41施加一个与摆动管41摆动方向反向的力,以消减摆动管41的摆动,通过第二减振弹簧51的弹性恢复力实现对进料管1沿料浆流动方向上的阻尼减振。

优选地,为增大第二减振弹簧51对转动管42的施力面积,第二阻尼减振装置5还包括限位件52,限位件52的一侧与转动管42相对设置,第二减振弹簧51固定在限位件52的另一侧。由于转动管42为圆管,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2与转动管42接触的一侧设置为与转动管42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以更贴合转动管42,对转动管42进行施力,同时使得摆动管41摆动时,转动管42不会从限位件52上滑出。

需要注意的是,摆动管41与转动管42的数量并不限定为本实施例中的数量,根据实际输料距离长短,可以将摆动管41设置为三个以上,相对应地将转动管42设置为四个以上,并将第二阻尼装置5设置为两个以上。当然,在该种情况下,第二阻尼装置5也可以设置单个,也能够实现减振效果。

另外,还可以将减振管组4设置为多个,多个减振管组4之间可连接与送料管1同向设置的中间过渡管,并在中间过渡管上如同送料管1一样设置有第一阻尼减振装置3及套筒2。该设置也能够实现输料管系统的减振,尤其对于长距离的需要设置更多摆动管41及转动管42的输料管系统,该种设置能够防止多个摆动管41之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反方向的摆动,更容易控制摆动管41的摆动方向。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送装置,包括泵体,还包括上述的输料管系统,泵体将料浆泵送至输料管系统,输料管系统减振后进行布料,以提高泵送装置的布料精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