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0436发布日期:2021-03-30 21:1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厂房建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电子厂房洁净室地面均采用高架地板系统,将工作机器(制造设备或是计算机)放置在高架地板上,高架地板系统中的地板与真正的地面之间有一定的悬空空间,悬空空间除了可供布置管线以及工作人员施工外,亦可设置抽气设备,持续地将产生的尘埃带走,以此保持所需要的环境洁净度。

由于高架地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它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系统仅采用四支脚架进行支撑,其承重能力不如真实的地面或是楼面牢固。一般来说,高架地板支撑结构承受工作机器有重量限制,过大的重量会造成地板永久变形或破裂,甚至导致塌陷造成工作机器的损坏。

在大型电子厂房洁净室中,工作机器越来越重,前述的变形或破裂现象更为明显。此外,当具有高重心的工作机器进行操作而引起晃动过大时,现有的高架地板支撑结构容易翻覆,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通过方管的设置,能大幅提高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承重能力,特别是,此高架地板支撑结构不会大幅地增加成本,且又容易实施。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此高架地板支撑结构是用以架设至少一地板。此高架地板支撑结构包含复数支主脚架、复数支副脚架以及至少一方管。复数主脚架设置于地板的角落处,复数支副脚架设置于主脚架之间,至少一方管架设于副脚架上。地板架设于主脚架与方管上。

在一实施例中,副脚架可以设置于方形单位的相对两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副脚架的数量可以为二。

在一实施例中,副脚架的数量可以为四。又,在一实施例中,方管可以包括纵向方管与横向方管,就一较佳实施例而言,纵向方管可以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横向方管。

在一实施例中,副脚架的上端可以包括u型承座,以定位方管。

在一实施例中,地板可以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主脚架上。

在一实施例中,主脚架的长度大于副脚架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高架地板支撑结构更可以包括复数支钢梁,用以连接主脚架,就一较佳实施例而言,方管的抗弯强度大于钢梁。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通过方管的设置,能大幅提高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承重能力,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补强布局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

图4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补强布局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

图5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补强布局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

图6a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点焊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焊接点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螺杆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高架地板支撑结构20-方形单位12-主脚架14-副脚架1402-u型承座1404-底座16-方管1602-纵向方管1604-横向方管18-地板22-焊接点17-斜撑架24-螺杆26-角钢32-肋骨34-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方管16补强布局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12)。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此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具有多个方形单位20,以架设至少一地板18。各个方形单位20包含四支主脚架12、复数支副脚架14以及至少一方管16。

四支主脚架12设置于地板18的角落处,以固定地板18。

复数支副脚架14可以设置于主脚架12之间,亦可以设置于地板18的相对两侧边。在一实施例中,副脚架的数量为二个以上。在一实施例中,主脚架12的高度大于副脚架14的高度,便于在副脚架14上方保留空间以容纳方管16。

至少一方管16架设于副脚架14上,副脚架14设置于主脚架12之间,其上端可以包括u型承座1402,以固定方管16,所述方管16并支撑于地板18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方管16包括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交错固定于副脚架14上。在一实施例中,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副脚架14上。就一较佳实施例而言,纵向方管1602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横向方管1604,亦可以是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上分别具有相互对应的缺口以相互嵌合的方式连接,但本案并不限于此。由于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的主要功能是在于支撑地板18,纵向方管1602亦可以不固定于横向方管1604。又,如图2所示,方管16是呈十字设置于方形单位20(或是地板18)内,方管16的二端分别固定于副脚架14上。副脚架14设置于主脚架12的中间位置,使得地板18有8点的支撑点。

不过,本案亦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方管16补强布局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12)。如图中所示,这些方管16均为横向方管1604。这些横向方管1604是固定于副脚架14上。在一实施例中,这些横向方管1604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副脚架14上。副脚架14设置于主脚架12之间,其上端可以包括u型承座1402,以固定方管16,所述方管16并支撑于地板18的底部,使得地板18有6点的支撑点。

在本实施例中,地板18呈正方形,多片地板18拼凑架设于主脚架12上。不过亦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地板18亦可以是长方形或是其他可连接延伸的形状。地板18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主脚架12上,但地板18与主脚架1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胶水粘接、铆钉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链连接等。

在一实施例中,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更可以包括复数支钢梁(未图示),用以连接主脚架12,副脚架14的顶端再分别固定于钢梁的底部。

图5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方管16补强布局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隐藏主脚架12)。在本实施例中,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更包括复数支斜撑架17,用以增加副脚架14的侧向支撑力,斜撑架17的一端固定于方管16上,另一端固定于楼地板上。

请参阅图6a和6b,图6a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方管16点焊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方管16焊接点22局部放大图。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之间可以采用八点点焊连接。不过亦不限于此,其他焊接方式亦可适用于本案。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高架地板支撑结构的方管螺接示意图。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之间可以是以采用角钢26与螺杆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方管1602与横向方管1604是以螺杆24穿过角钢26和方管16固定的方式。不过亦不限于此,其他螺接方式亦可适用于本案。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一种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能通过方管16的设置,大幅提高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的承重能力。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高架地板支撑结构10亦具有结构简单与成本低的优点。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