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90435发布日期:2021-03-30 21: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纳米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材料与普通纳米材料类似,它在光学、电学、磁性等方面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2004年通过电泳法净化单层碳纳米管时发现的尺寸小于10nm的细小碳纳米颗粒首次被命名为碳点,它是一种新型的小尺寸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具备优异的荧光性质,碳点又被称之为荧光碳点(fcds)。从荧光碳点的发现到实现应用的短短十几年里,荧光碳点已经成为碳纳米家族的一颗新星,合成荧光碳点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制备方法也层出不穷。荧光碳点各方面的性质和应用也被研究得越来越细致和全面,并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相比于有机染料和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qds),荧光碳点除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稳定性、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所以,荧光碳点的性质与应用的研究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基于其优异而可调的荧光性质(pl),荧光碳点被用作一种新型而独特的荧光探针或荧光标记物,在生物成像、检测以及医药传输方面被广泛地应用。除了优异的下转换荧光性质外荧光碳点还显示出优异的上转换荧光性质(ucpl),有研究人员基于荧光碳点的这个性质设计出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复合催化剂,不仅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光的吸收,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反应的催化效率。光照下,荧光碳点的荧光能够被已知的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有效地淬灭,说明荧光碳点具有优异的光生电子转移的特性,它既可以作为电子给体又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基于此,荧光碳点还可应用于能源转化、环境保护、光伏器件等相关领域。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该纳米碳基材料对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第一导电物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第二导电物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施加0.1~110v优选5~80v的电压进行电解1~30天优选5~15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溶液,其中第一导电物为石墨棒;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碳点溶液与含有含铂化合物和碱的第一溶液混合,在100~200℃进行水热反应0.5~48h得到第一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与含有酸的第二溶液混合,收集固体产物并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碳基材料。可选地,步骤a中,所述石墨棒的直径为2~20mm,长度为2~100cm;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物为铁棒、铁板、石墨棒、石墨板、铜板或铜棒,优选为铁棒、石墨棒或铜棒,进一步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导电物的尺寸相匹配的石墨棒。可选地,步骤a中,所述电解后的电解液为含水溶液,所述含水溶液的水含量为80重量%以上;和/或所述碳点溶液的碳点浓度为0.01~5mg/ml,优选为0.1~1mg/ml。可选地,步骤b中,所述含铂化合物为氯铂酸、氯铂酸胺、溴铂酸、三氯化铂、四氯化铂水合物、二氯化二氯羰基铂、二硝基二氨基铂或四硝基铂酸,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和/或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或尿素,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可选地,步骤b中,所述碳点溶液、所述含铂化合物和所述碱的重量比为100:(0.01~20):(5~500),优选为100:(0.1~5):(10~200)。可选地,步骤c中,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酸为乙酸、盐酸、硝酸、硫酸或磷酸,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和/或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碱的重量比为1:(0.1~20),优选为1:(0.2~5)。可选地,步骤d中,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优选为40~120℃;时间为1~48h,优选为2~24h;所述干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和/或,所述干燥在由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保护气氛下进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碳基材料。可选地,以纳米碳基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铂的含量为0.01~30重量%,优选为0.05~10重量%,更优选为0.1~5重量%。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环烷烃和氧化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含有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纳米碳基材料。可选地,所述氧化反应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进行,以10ml所述环烷烃为基准,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2~100mg,优选为10~60mg;或者,所述氧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所述环烷烃的重时空速为0.01~10h-1,优选为0.05~2h-1。可选地,所述环烷烃为选自c6~c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烷烃和c8~c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二环烷烃中的一种,优选为环己烷或甲基环戊烷;和/或,所述氧化剂为含氧气体,优选为空气或氧气;和/或,所述环烷烃与所述含氧气体中的氧气的摩尔比为1:(1~5)。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氧化反应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引发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基过氧化氢、乙苯过氧化氢或过氧丙酸,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和/或,以10ml所述环烷烃为基准,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01~0.3ml。可选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50~200℃,优选为60~180℃;时间为1~72h,优选为2~24h;压力为0.01~20mpa,优选为0.01~10mpa。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采用负载铂的纳米碳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环烷烃的氧化反应,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原料转化率和目的产物选择性较高。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纳米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第一导电物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第二导电物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后置于电解液中施加0.1~110v优选5~80v的电压进行电解1~30天优选5~15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溶液,其中第一导电物为石墨棒;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碳点溶液与含有含铂化合物和碱的第一溶液混合,在100~200℃进行水热反应0.5~48h得到第一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与含有酸的第二溶液混合,收集固体产物并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碳基材料。根据本公开,步骤a中,所述石墨棒为石墨制成的棒状物,其尺寸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例如,所述石墨棒的直径可以为2~20mm,长度可以为2~100cm,其中所述长度指石墨棒的轴向长度。根据本公开,步骤a中,所述第二导电物可以为常见的各种能够导电的物质,且没有材质和形状上的要求,如形状上可以是常见的棒状或板状,具体如铁棒、铁板、石墨棒、石墨板、铜板、铜棒等,优选地选择棒状的如铁棒、石墨棒、铜棒等,进一步优选石墨棒,另外尺寸上也没有特殊限定,最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导电物的尺寸相匹配的石墨棒。进行所述电解时,所述第一导电物和第二导电物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3~10cm。根据本公开,步骤a中,所述电解液可以为电阻率为0~20mω·cm-1的含水溶液,进一步地,所述含水溶液的水含量可以为80重量%以上。所述含水溶液还可以含有常见的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等)或有机溶剂(如醇、酮、醛、酯等)。所述电解液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导电物的材质、尺寸,以及电解的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本公开,步骤a中,所述浓缩处理为本领域的常见技术手段,如利用膜分离浓缩等,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经过浓缩处理得到的碳点溶液的碳点浓度为0.01~5mg/ml,优选为0.1-1mg/ml。根据本公开,步骤b中,所述含铂化合物为氯铂酸、氯铂酸胺、溴铂酸、三氯化铂、四氯化铂水合物、二氯化二氯羰基铂、二硝基二氨基铂或四硝基铂酸等,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碱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或尿素,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步骤b中通过加入碱调节体系的ph值有助于改善碳点的物化性能,避免铂的引入对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本公开,步骤b中,所述碳点溶液、所述含铂化合物和所述碱的重量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所述碳点溶液、所述含铂化合物和所述碱的重量比可以为100:(0.01~20):(5~500),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点溶液、所述含铂化合物和所述碱的重量比可以为100:(0.1~5):(10~200)。根据本公开,步骤c中,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酸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酸为乙酸、盐酸、硝酸、硫酸或磷酸,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酸以稀酸溶液的形式存在,例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酸浓度可以为0.1~30重量%,优选0.2~10重量%。根据本公开,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碱的重量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碱的重量比可以为1:(0.1~20),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碱的重量比可以为1:(0.2~5)。步骤c中引入酸有助于提高负载金属的分散性以及其催化性能的发挥。根据本公开,步骤d中,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优选为40~120℃;时间为1~48h,优选为2~24h;所述干燥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所述干燥也可以在由氮气和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氪气和氙气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保护气氛下进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碳基材料。本公开提供的纳米碳基材料负载有较高含量的铂,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产物中酸类的选择性高。根据本公开,以纳米碳基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铂的含量为0.01~30重量%,优选为0.05~10重量%,更优选为0.1~5重量%。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环烷烃和氧化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含有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纳米碳基材料。本公开的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可以在各种常规催化反应器中进行,例如可以在间歇釜式反应器或三口烧瓶中进行,或者在合适的其它反应器例如固定床、移动床、悬浮床、微通道反应器等中进行。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反应可以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进行。这时,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根据环烷烃和氧化剂的用量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以10ml所述环烷烃为基准,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2~100mg,优选为10~60mg。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反应可以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这时,所述环烷烃的重时空速例如可以为0.01~10h-1,优选为0.05~2h-1。根据本公开,所述环烷烃可以为选自c5~c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烷烃和c8~c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二环烷烃中的一种。进一步地,当所述环烷烃为选自c5~c12的取代的单环烷烃和c8~c16的取代的二环烷烃中的一种时,其取代基可以为卤代物或甲基。例如,所述环烷烃可以为环己烷、环戊烷、甲基环己烷、卤代环己烷、甲基环戊烷和卤代环戊烷等,优选为环己烷。根据本公开,所述氧化剂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氧化剂,例如,所述氧化剂可以为含氧气体,进一步可以为空气或氧气。所述环烷烃与所述含氧气体中的氧气的摩尔比可以为1:(1~5)。根据本公开,为了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进一步提高原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氧化反应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引发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引发剂,例如,所述引发剂可以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基过氧化氢、乙苯过氧化氢或过氧丙酸,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上述目的,例如,以10ml所述环烷烃为基准,所述引发剂的用量可以为0.01~0.3ml。根据本公开,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可以为:温度为50~200℃,优选为80~180℃;时间为1~72h,优选为2~24h;压力为0~20mpa,优选为0~10mpa。为了使得氧化反应更充分,优选情况下,所述氧化反应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本公开将负载铂的纳米碳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环烷烃的氧化反应,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产物中目标产物酸类的选择性高。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制备实施例1~8用于说明本公开采用的纳米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实施例1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5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5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5,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1,其pt含量为2.1重量%。制备实施例2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80v的电压进行电解10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10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50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5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5,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2,其pt含量为0.5重量%。制备实施例3在烧杯中加入1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8mm长度5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8mm长度5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20v的电压进行电解5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01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2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5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5,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3,其pt含量为5.3重量%。制备实施例4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15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2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30wt%的盐酸溶液,其中所述盐酸溶液中的盐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1,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4,其pt含量为1.7重量%。制备实施例5在烧杯中加入1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8mm长度5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8mm长度5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3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20v的电压进行电解10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1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胺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胺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1wt%的盐酸溶液,其中所述盐酸溶液中的盐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10,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5,其pt含量为2.7重量%。制备实施例6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5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0.05:200,150℃下进行水热反应8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5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5,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6,其pt含量为0.7重量%。制备实施例7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5mg/ml的碳点溶液;将0.1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氨水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氨水的重量比为100:10:1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5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氨水的重量比为1:20,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7,其pt含量为10.2重量%。制备实施例8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将得到的电解后的电解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碳点浓度为0.5mg/ml的碳点溶液;将0.3mol/l的氯铂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第一溶液,称取前述的碳点溶液加入该第一溶液并混合,其中碳点溶液、氯铂酸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0:2:20,100℃下进行水热反应12h,过程中不断回流得到第一混合物,待第一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滴加30wt%的醋酸溶液,其中所述醋酸溶液中的醋酸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的重量比为1:0.5,收集固体产物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130℃、氮气的保护气氛下干燥1h得到纳米碳基材料c8,其pt含量为1.9重量%。制备对比例1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得到电解后的电解液。将该电解后的电解液在-20℃,50pa下进行冷冻干燥24h,得到作为对比的纳米碳基材料d1。制备对比例2在烧杯中加入500ml电阻率为18mω·cm-1的超纯水,将阳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和阴极石墨棒(直径10mm长度30cm)置于其中,保持阳极石墨棒和阴极石墨棒之间的距离在10cm,将阳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并将阴极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施加50v的电压进行电解8天,得到电解后的电解液。将所述电解后的电解液与0.1mol/l的氯铂酸按照重量比50:1在800℃下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处理后的物料在-20℃,50pa下进行冷冻干燥24h,得到作为对比的纳米碳基材料d2,其pt含量为0.1重量%。测试实施例1~14用于说明本公开的环烷烃的催化氧化方法。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采用气相色谱(gc:agilent,7890a)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hermofishertraceisq)分析氧化产物。气相色谱的条件:氮气载气,在140k程序升温度:60℃,1分钟,15℃/分钟,180℃,15分钟;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300℃;检测器温度,300℃。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原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环烷烃转化率%=(反应前加入的环烷烃的摩尔量-反应后剩余的环烷烃的摩尔量)/反应前加入的环烷烃的摩尔量×100%;目标产物选择性%=(反应后生成的目标产物的摩尔量)/反应前加入的环烷烃的摩尔量×100%。测试实施例1将5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和10ml环己烷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将0.1m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为引发剂滴加到上述体系中密封,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5:1),在130℃,2.0mpa下搅拌该混合物反应5h后,降温、卸压取样后离心和过滤分离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2~8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催化氧化环己烷,不同的是,分别采用相同用量的纳米碳基材料c2~c8替换c1。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9将6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和10ml环己烷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将0.2ml异丙苯基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滴加到上述体系中密封,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2:1),在100℃,2.5mpa下搅拌该混合物反应8h后,降温、卸压取样后离心和过滤分离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10将1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和10ml环己烷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将0.1ml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滴加到上述体系中密封,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4:1),在130℃,2.0mpa下搅拌该混合物反应5h后,降温、卸压取样后离心和过滤分离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11将8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和10ml环己烷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将0.1ml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滴加到上述体系中密封,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1:1),在130℃,2.0mpa下搅拌该混合物反应5h后,降温、卸压取样后离心和过滤分离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12将5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装填于固定床反应器中,将环己烷和叔丁基过氧化氢送入反应器中,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5:1),以10ml环己烷为基准,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用量为0.1ml,环己烷的重时空速为1h-1,在130℃,2.0mpa下反应5h后,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13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催化氧化环己烷,不同的是,不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实施例14将50mg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和10ml甲基环戊烷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将0.1ml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滴加到上述体系中密封,通入氧气(氧气与环己烷摩尔比为5:1),在130℃,2.0mpa下搅拌该混合物反应5h后,降温、卸压取样后离心和过滤分离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对比例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催化氧化环己烷,不同的是,使用相同用量的纳米碳基材料d1替换纳米碳基材料c1。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对比例2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催化氧化环己烷,不同的是,使用相同用量的纳米碳基材料d2替换纳米碳基材料c1。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测试对比例3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催化氧化环己烷,不同的是,不使用纳米碳基材料c1作为催化剂。分析氧化产物结果列于表1。表1催化剂来源环烷烃转化率,%目标产物选择性,%测试实施例14186测试实施例23682测试实施例34088测试实施例43883测试实施例54085测试实施例63783测试实施例74378测试实施例84282测试实施例93884测试实施例103177测试实施例113478测试实施例123787测试实施例133477测试实施例143280测试对比例11838测试对比例22361测试对比例3419由表1可见,采用本公开的方法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且原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更高。在纳米碳基材料中引入铂,有利于其催化性能的提高,在优选铂的含量为0.05~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5重量%时,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环烷烃的选择性氧化,提高产物中目标产物酸类的选择性。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