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6526发布日期:2020-03-24 21:3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模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混凝土浇铸普遍使用的模板,主要有木模板、竹模板、塑胶模板等。现有的组合式模板,通常是将墙体材料如水泥等倒入可拼装铝模板的墙体模具内,待墙体材料完全凝固后再将铝模板拆卸重复利用。

如申请号为:cn201610503512.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外梁模板、吊架、设置于所述外梁模板上的加固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外梁模板一侧的楼面板,所述外梁模板包括梁外侧模板和位于所述楼面板与梁外侧模板之间的梁内侧模板;所述吊架包括吊拉部、连接部以及平行于所述吊拉部的定位部;所述加固单元包括背楞、对拉螺杆以及两个辅助定位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防止跑模、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好、加固性能强、无后期维护成本且施工效率较高。

组合式建筑模板在构造剪力墙时,在模板拼接完成后通常会使用钢管作为顶柱用以固定剪力墙模板整体,防止剪力墙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胀模和鼓模现象,目前工地上所使用钢管的长度固定,在使用钢管对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实地测量才能得出所需各种钢管的长度需求,然后才能上报计划领取相应钢管使用,费时费力,耽误工期,且使用钢管固定模板时,钢管与模板的接触端面较小,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内部张力变大,钢管与模板接触的一端受力较大,容易戳坏模板,甚至造成鼓模现象,稳定性不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工地上所使用钢管的长度固定,在使用钢管对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实地测量才能得出所需各种钢管的长度需求,然后才能上报计划领取相应钢管使用,费时费力,耽误工期,且使用钢管固定模板时,钢管与模板的接触端面较小,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内部张力变大,钢管与模板接触的一端受力较大,容易戳坏模板,甚至造成鼓模现象,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包括顶块,外固定管和微调机构;所述顶块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内固定管的顶部;所述外固定管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微调机构活动连接在外固定管的顶部;所述内固定管过盈插接在外固定管的内部;所述固定座通过地面预埋钢筋卡接在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管的管体设有调距孔,且调距孔均匀分布在内固定管的管体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外固定管的顶部管体设有微调孔,且微调孔的外部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微调孔外侧螺纹的长度为内固定管相邻三个调距孔之间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旋筒、转筒和定位杆,所述旋筒通过螺纹拧接在外固定管微调孔外部的螺纹处,所述定位杆过盈插接在内固定管的调距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的顶面内部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形状与定位杆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旋筒的顶部设有插块,所述转筒内的底部设有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的顶面设有固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可改变支撑长度适应对不同高度的模板的固定,省去了实地测量得出所需钢管长度和数量的这一步骤,加快了施工进度,且内固定管顶面顶块的设计增大了该装置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加稳定的对模板进行支撑,降低了鼓模和胀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首先,可通过定位杆在固定管的调距孔内的插接位置大体预估所需使用长度,将顶块卡接在模板外侧后可通过微调机构对固定长度实行进一步的调节,使得该装置与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紧密,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其次,转筒顶面卡槽的设计使得定位杆能够卡接且没入在卡槽的内部,使得该装置在固定模板时定位杆不会脱出调距孔内造成该装置的固定功能失效的现象发生,能够稳定的对模板进行固定和支撑,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再者,顶块的顶面设有固定槽,顶块可通过固定槽卡接在模板的凸起处,增大了顶块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将顶块的位置固定,不会出现顶块滑脱模板的表面而导致固定作用失效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微调机构插块和插槽的设计使得转筒在旋转时顶部的转筒能够推动定位杆带动内固定管上升或者下降,且微调孔外的螺纹长度为三个调距孔之间的距离,使得微调机构能够调节的范围更大,能够稳定的实现对模板的固定支撑,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的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旋筒和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固定较矮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固定较高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b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顶块;2、外固定管;3、微调机构;4、内固定管;5、固定座;101、固定槽;201、微调孔;301、旋筒;302、转筒;303、定位杆;401、调距孔;3011、插块;3021、卡槽;302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包括顶块1,外固定管2和微调机构3;顶块1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内固定管4的顶部;外固定管2通过销杆转动连接在固定座5的内部;外固定管2的顶部管体设有微调孔201,且微调孔201的外部设有螺纹,如附图2和附图8所示,该设计使得旋筒301旋转时能够在螺纹的作用下上升或者下降,并通过转筒302推动定位杆303带动内固定管4上升或者下降实现对模板的紧密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微调孔201外侧螺纹的长度为内固定管4相邻三个调距孔401之间的长度,如附图2和附图8所示,该设计使得微调机构3能够调节的范围更大,能够稳定的实现对模板的固定支撑,提高了该装置的适应性;微调机构3活动连接在外固定管2的顶部;微调机构3包括旋筒301、转筒302和定位杆303,旋筒301通过螺纹拧接在外固定管2微调孔201外部的螺纹处,定位杆303过盈插接在内固定管4的调距孔401内,如附图2、附图4和附图8所示;旋筒301的顶部设有插块3011,转筒302内的底部设有插槽3022,如附图4所示,该设计使得旋筒301的旋转升降功能与转筒302卡接定位杆303的功能能够独立实现且互不干扰;内固定管4过盈插接在外固定管2的内部;固定座5通过地面预埋钢筋卡接在地面。

其中,内固定管4的管体设有调距孔401,且调距孔401均匀分布在内固定管4的管体竖直方向,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8所示,使得该装置能够通过定位杆303再调距孔401内的插接位置改变内固定管4在外固定管2内部的位置,从而实现该装置固定长度可调节的目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其中,转筒302的顶面内部设有卡槽3021,且卡槽3021的形状与定位杆303的形状相同,如附图2、附图4和附图8所示,该设计使得转筒302顶面卡槽3021能够将定位杆303卡接且没入在卡槽3021的内部,使得该装置在固定模板时定位杆303不会脱出调距孔401内造成该装置的固定功能失效的现象发生,能够稳定的对模板进行固定和支撑,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其中,顶块1的顶面设有固定槽101,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该设计使得顶块1可通过固定槽101卡接在模板的凸起处,增大了顶块1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将顶块1的位置固定,不会出现顶块1滑脱模板的表面而导致固定作用失效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首先根据所需要的使用长度调节定位杆303与内固定管4的调距孔401的插接位置从而改变内固定管4伸出外固定管2的长度,将顶块1顶面的固定槽101卡接在模板横向的凸起内固定位置,增大了顶块1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将顶块1的位置固定,不会出现顶块1滑脱模板的表面而导致固定作用失效的现象发生,同时将固定座5的圆孔套入地面预埋的固定钢筋内,通过微调机构3再次调节内固定管4的长度,微调孔201外侧螺纹的长度为内固定管4三个调距孔401的长度,使得微调机构3能够调节的范围更大,旋筒301旋转时能够在螺纹的作用下上升或者下降,并通过转筒302推动定位杆303带动内固定管4上升或者下降实现对模板的紧密固定,插块3011和插槽3022的设计使得旋筒301的旋转升降功能与转筒302卡接定位杆303的功能能够独立实现且互不干扰,转筒302顶面卡槽3021能够将定位杆303卡接且没入在卡槽3021的内部,使得该装置在固定模板时定位杆303不会脱出调距孔401内造成该装置的固定功能失效的现象发生,能够稳定的实现对模板的固定支撑,对该处模板固定完成后,可按上述步骤继续对其余模板进行固定,待浇筑完成撤模时,只需通过微调机构3的旋筒301反转,使得内固定管4向外固定管2的内部收缩,即可解除该装置的对模板的固定关系,方便模板从混凝土构件的拆除。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