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3491发布日期:2020-04-14 13: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钢筋绑扎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钢筋绑扎工具。



背景技术:

现如今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大断面、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城市地铁车站结构、基础筏板结构、地下剪力墙结构、大断面中板结构等结构构件因使用阶段所承受荷载较大,且经常存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共同作用的工况,同时考虑到抗震性能,在上述结构配筋设计阶段往往会设置拉结筋来提高结构、构件的斜截面抗剪能力,拉结筋与内外侧钢筋网片均需采用绑丝绑扎固定牢固,以达到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要求。施工的程序为先进行迎水面钢筋网片的安装,然后设置架立筋,再安装背水面的钢筋网片,然后安装拉结筋,最后分别对拉结筋与钢筋网片的内外节点进行绑扎。拉结筋安装后因单面空间有限、结构钢筋排距较大,导致拉钩安装后,操作操作者只能从内净空侧对迎水面的钢筋节点进行绑扎,受传统工具及钢筋排距的制约,对有限空间侧的钢筋节点绑扎较为困难。目前常见的方式是操作者钻到钢筋骨架内进行施工作业,但近年来钢筋骨架坍塌事故屡见不鲜,操作者进入钢筋骨架内施工具有极大的风险,且长时间蜷缩在骨架内,钢筋骨架内部拉结筋密集,导致作业效率低下,绑扎质量难以保证。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存在部分施工单位在拉结筋安装后不对迎水面钢筋节点进行绑扎,但无法保障结构的耐久性,从而预留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钢筋骨架节点的绑扎对于整个钢筋骨架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施工现场对于有限空间一侧的钢筋节点绑扎并无较好的施工方式,容易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迎水面的钢筋网片以及拉结筋位移、松散。采用操作者钻入钢筋骨架内施工,安全风险较高,且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实现对有限空间侧的钢筋节点进行绑扎且能够保障施工安全、操作便捷、钢筋绑扎质量高的钢筋绑扎工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绑扎工具,以解决现有的对有限空间侧的钢筋节点进行绑扎的施工安全风险大、操作不便、钢筋绑扎质量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绑扎工具,用于利用绑丝绑扎固定钢筋节点,所述钢筋绑扎工具包括:

连接架;

铰接于所述连接架一端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可绕铰接端进行转动调节;

设于所述第一杆件底端、供装设所述绑丝的绑丝固定盘;

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另一端的第二杆件;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杆件上对应所述绑丝固定盘设置的绑丝钩;

通过移动所述第二杆件可使得所述绑丝钩勾住所述绑丝固定盘上的绑丝,进而上提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而使得所述绑丝部分托住所述钢筋节点的底部且所述绑丝的两端位于所述钢筋节点的上方,进而转动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使得绑丝的两端相交叉,旋转所述第二杆件而使得所述绑丝钩勾住所述绑丝上靠近所述绑丝固定盘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

本发明通过设有绑丝固定盘的第一杆件、设有绑丝钩的第二杆件以及连接架,通过移动第二杆件可使得绑丝钩勾住绑丝固定盘上的绑丝,进而上提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而使得绑丝部分托住钢筋节点的底部且绑丝的两端位于钢筋节点的上方,进而转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使得绑丝的两端相交叉,旋转第二杆件而使得绑丝钩勾住绑丝上靠近绑丝固定盘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本申请的钢筋绑扎工具无需操作者钻入钢筋骨架也可实现对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且该工具操作便捷、钢筋绑扎质量高。绑丝固定盘可装设多个绑丝,避免了绑丝在操作中脱落,每次伸入钢筋网片可连续对多个节点进行绑扎,施工效率高。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绑丝呈u型,包括一呈弧形状的弧形部以及位于弧形部两侧的侧边部;

所述绑丝固定盘包括:底盘、设于所述底盘上且供限位所述侧边部的一对固定扣、安装连接于每对所述固定扣之间且供压住所述绑丝的弹性件。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绑丝固定盘上靠近所述第二杆件的一侧设有一凹槽以及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凸牙;

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凹槽处;

所述凸牙的边缘设置有挡板以夹住限位所述弧形部。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杆件穿过的长槽,且所述第二杆件可于所述长槽中进行移动调节。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杆件上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箍以及第二限位箍;

所述第一限位箍的直径大于所述长槽的宽度。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杆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杆件通过铰接螺杆铰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上靠近所述绑丝固定盘处具有一呈c型的弯曲部。

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握持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钢筋绑扎工具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钢筋绑扎工具伸入到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处,且使得所述绑丝固定盘位于所述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一侧,所述绑丝钩位于所述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另一侧;

移动所述第二杆件使所述绑丝钩钩住绑丝并使得绑丝部分位于钢筋节点的下方;

上提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使得所述绑丝有部分托住所述钢筋节点的底部且所述绑丝的两端位于所述钢筋节点的上方;

转动调节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而使得所述钢丝的两端相交叉;

旋转所述第二杆件而使得所述绑丝钩勾住所述绑丝上靠近所述绑丝固定盘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从而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对钢筋节点绑扎时的第一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对钢筋节点绑扎时的第二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操作者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绑扎工具,用于利用绑丝绑扎固定钢筋节点。本发明通过设有绑丝固定盘的第一杆件、设有绑丝钩的第二杆件以及连接架,通过移动第二杆件可使得绑丝钩勾住绑丝固定盘上的绑丝,进而上提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而使得绑丝部分托住钢筋节点的底部且绑丝的两端位于钢筋节点的上方,进而转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使得绑丝的两端相交叉,旋转第二杆件而使得绑丝钩勾住绑丝上靠近绑丝固定盘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本申请的钢筋绑扎工具无需操作者钻入钢筋骨架也可实现对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且该工具操作便捷、钢筋绑扎质量高。绑丝固定盘可装设多个绑丝,避免了绑丝在操作中脱落,每次伸入钢筋网片可连续对多个节点进行绑扎,施工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钢筋绑扎工具的主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钢筋绑扎工具,用于利用绑丝绑扎固定钢筋节点,钢筋绑扎工具包括:连接架5、铰接于连接架5一端的第一杆件1、设于第一杆件1底端且供装设绑丝的绑丝固定盘2、转动连接于连接架5另一端的第二杆件3以及位于第一杆件1上对应绑丝固定盘2设置的绑丝钩4,第一杆件1可绕铰接于连接架5的铰接端进行转动调节。具体的,绑丝钩4设置于第二杆件3的底端,绑丝钩4呈c型且端部呈尖钩状。结合图4和图5,通过移动第二杆件3可使得绑丝钩4勾住绑丝固定盘2上的绑丝,进而上提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而使得绑丝部分托住钢筋节点的底部且绑丝的两端位于钢筋节点的上方,进而转动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使得绑丝的两端相交叉,旋转第二杆件3而使得绑丝钩4勾住绑丝上靠近绑丝固定盘2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绑丝呈u型,绑丝包括一呈弧形状的弧形部81以及位于弧形部81两侧的侧边部82。绑丝固定盘2包括:底盘21、设于底盘21上且供限位侧边部82的一对固定扣22、安装连接于每对固定扣22之间且供压住绑丝的弹性件23。绑丝的侧边部82放置于一对固定扣22之间,且每个侧边部82设置有两对固定扣22用于对绑丝的两侧进行限位,弹性件23从绑丝的上方压住绑丝对绑丝进行限位,使得在移动第一杆件1时,绑丝不会轻易滑脱,并且当使用绑丝钩4钩取单根绑丝时,其他绑丝由于受到弹性件23的压力作用,不会被轻易带出。具体的,固定扣22中放置有多个绑丝,以便多次取用。通过绑丝固定盘2装设多个绑丝,避免了绑丝在施工操作中脱落,而且每次伸入钢筋网片可连续对多个节点进行绑扎,施工效率高。

参见图3,进一步的,绑丝固定盘2上靠近第二杆件3的一侧设有一凹槽26以及位于凹槽26两侧的凸牙24,弧形部81位于凹槽26处,凸牙24的边缘设置有挡板25以夹住限位弧形部81。绑丝的弧形部81位于凹槽26处是为了便于绑丝钩4钩取绑丝。凸牙24以及挡板25从绑丝的弧形部81的两侧对绑丝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在移动第一杆件1的过程中绑丝从绑丝固定盘2中滑脱出;另一方面,在绑丝钩4钩出绑丝的过程中,受到凸牙24以及挡板25的限位作用,使得绑丝钩4更容易将绑丝弧形部81拉伸形成套勾状,以便之后对绑丝的缠绕扎结。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5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第二杆件3穿过的长槽52,且第二杆件3可于长槽中进行移动调节。此种设计使得第二杆件3相对于第一杆件1的左右移动和转动的空间较大,便于移动和转动第二杆件3钩取绑丝并对绑丝进行缠绕扎结。

参见图1,进一步的,第二杆件3上位于连接架5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箍31以及第二限位箍32,第一限位箍31的直径大于长槽52的宽度。一方面,第一限位箍31和第二限位箍32对连接架5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架5可在第一限位箍31和第二限位箍32之间移动,避免第二杆件3从连接架5中滑脱;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杆件3相对于第一杆件1的上下移动和转动的空间较大,便于移动和转动第二杆件3钩取绑丝并对绑丝进行缠绕扎结。具体的,第一限位箍31和第二限位箍32呈环状,第一限位箍31以及第二限位箍32焊接固定于第二杆件3上。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件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7,第二握持部7呈l型,第二握持部7的一端与第二杆件3垂直固定连接。第二握持部7的l型结构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者旋转第二杆件3且不易于在转动中将第二杆件3从手中滑脱。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通过铰接螺杆51铰接于连接架5的一端。具体的,连接架5呈u型,连接架5具有一u型槽,第一杆件1通过铰接螺杆51铰接于u型槽的开口端。

参见图1,进一步的,第一杆件1上靠近绑丝固定盘2处具有一呈c型的弯曲部11,弯曲部11的设计是为了给绑丝钩4留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使得绑丝钩4能够钩住位于绑丝钩4一端的绑丝并带着位于绑丝固定盘2一端的绑丝一起旋转并缠绕扎结。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握持部6,第一握持部6呈t字型,第一握持部6的t字型的竖直端与第一杆件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握持部6的t字型结构设计是为了便于操作者更牢固地握住第一杆件1。

结合图4和图5,下面对本发明的钢筋绑扎工具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操作者于结构的内净空侧将钢筋绑扎工具伸入到有限空间侧的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处,且使得绑丝固定盘2位于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一侧,绑丝钩4位于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另一侧。移动第二杆件3使绑丝钩4钩住绑丝并使得绑丝部分位于钢筋节点的下方。上提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使得绑丝有部分托住钢筋节点的底部且绑丝的两端位于钢筋节点的上方。转动调节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而使得钢丝的两端相交叉。旋转第二杆件3而使得绑丝钩4勾住绑丝上靠近绑丝固定盘2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从而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绑丝缠绕扎结后,将绑丝钩4从绑丝上抽出。

结合图4和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钢筋绑扎工具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钢筋绑扎工具伸入到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处,且使得绑丝固定盘2位于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一侧,绑丝钩4位于待绑扎固定的钢筋节点的另一侧。

移动第二杆件3使绑丝钩4钩住绑丝并使得绑丝部分位于钢筋节点的下方。

上提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使得绑丝有部分托住钢筋节点的底部且绑丝的两端位于钢筋节点的上方。

转动调节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3而使得钢丝的两端相交叉。

旋转第二杆件3而使得绑丝钩4勾住绑丝上靠近绑丝固定盘2的部分,进而使得绑丝的两端缠绕连接,从而实现了钢筋节点的绑扎固定。

绑丝缠绕扎结后,将绑丝钩4从绑丝上抽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有绑丝固定盘的第一杆件、设有绑丝钩的第二杆件以及连接架,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穿过钢筋网眼,将绑丝固定盘和绑丝钩移动至钢筋节点的两侧且位于钢筋节点的后方,使绑丝钩从绑丝固定盘上钩取绑丝,将绑丝固定盘和绑丝钩移动至钢筋节点的前方,将位于绑丝固定盘一端的绑丝与位于绑丝钩一端的绑丝交叉,将绑丝钩钩住位于绑丝钩一端的绑丝并带着位于绑丝固定盘一端的绑丝一起旋转并缠绕扎结。1、本申请的钢筋绑扎工具无需操作者钻入钢筋骨架进行施工,操作者位于结构的内净空侧即可实现对有限空间一侧的钢筋节点的绑扎,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不同厚度的板、墙类构件施工。2、该钢筋绑扎工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钢筋绑扎质量高。3、绑丝固定盘可装设多个绑丝,避免了绑丝在操作中脱落,每次伸入钢筋网片可连续对多个节点进行绑扎,施工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操作者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