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878发布日期:2019-11-05 23:5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和搭乐高一样,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装不只是“搭”,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以保障拼装房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上层装配式柱与下层预留钢筋装配时,因下部空间狭小,不便于观察,无法快速的对准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预留钢筋的位置,且夜间施工时,更加不利于观察,大大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上层装配式柱与下层预留钢筋装配时,因下部空间狭小,不便于观察,无法快速的对准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预留钢筋的位置,且夜间施工时,更加不利于观察,大大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包括上层装配式柱、下层建筑构件、预留钢筋、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环形荧光圈、环形不锈钢镜面和粘膜贴层;所述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上对应于四根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预留钢筋上均套接有一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分别通过黏合剂粘接在所述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且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均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中四个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底端面均高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中其它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顶端面一厘米,该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之间形成一处预留槽;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环形荧光圈,且所述环形荧光圈厚度为一厘米,故设置在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四处预留槽内的所述环形荧光圈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下层建筑构件浇筑成型时,在四根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预留钢筋上均套接有一个厚度和内径均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相一致,但外径大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外径五毫米的预留环形垫圏,且该四个预留环形垫圏顶端面均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优选的,所述上层装配式柱浇筑成型时,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底端面至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厚度和直径均与所述环形荧光圈厚度和外径相一致的预留圆柱块,且该四个预留圆柱块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优选的,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均粘接有一层可拆卸的所述粘膜贴层,且所述粘膜贴层尺寸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故所述粘膜贴层完全遮掩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

优选的,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的内径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径相一致,且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外径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环形荧光圈内端直径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底端面开口部位的直径相一致;

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天施工条件下,通过吊装设备将上层装配式柱吊起,并将其移动至所述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的正上方,并缓慢将其下落,直至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内的所述预留钢筋即将接触,其间距在一至二厘米之间,停止下落。

2)、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所粘接的所述粘膜贴层,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所反射显示出的所述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画面,以调整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

3)、夜间施工条件下,当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所粘接的所述粘膜贴层,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所反射显示出的所述环形荧光圈所散发的荧光,以准确的观察清楚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的位置,以便于调整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

4)、当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后,吊装设备控制再次控制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下落,最终使得所述预留钢筋插接入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内。

5)、之后,通过电动灌浆泵依次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的灌浆口相连接,通过注浆管将灌浆料注入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内,直至灌浆料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出浆口流出,并及时封堵出浆口,确保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内灌浆料填充密实,且灌浆料也铺设满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接触端面之间,然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边缘接触端面通过封缝座浆料封实,当灌浆料与封缝座浆料固化后,完成所述上层装配式柱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的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上对应于四根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预留钢筋上均套接有一个环形不锈钢镜面,通过环形不锈钢镜面的设置,利于上层装配式柱与下层建筑构件装配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所反射显示出的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画面,以调整上层装配式柱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从而保证所有的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均与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解决了现有上层装配式柱与下层预留钢筋装配时,因下部空间狭小,不便于观察,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均粘接有一层可拆卸的粘膜贴层,且粘膜贴层尺寸与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故粘膜贴层完全遮掩环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通过粘膜贴层对不锈钢镜面顶端面的保护,隔离外物与不锈钢镜面顶端面的直接接触,以防止不锈钢镜面顶端面被割划磨损。

本实用新型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一个环形荧光圈,通过环形荧光圈的设置,利于夜间施工,上层装配式柱与下层建筑构件装配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所反射显示出的环形荧光圈所散发的荧光,以保证在昏暗环境下也可准确的观察清楚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的位置,以便于调整上层装配式柱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从而保证所有的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均与预留钢筋位置相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装配式柱和下层建筑构件装配部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装配式柱底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建筑构件顶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不锈钢镜面和粘膜贴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荧光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层装配式柱,2-下层建筑构件,3-预留钢筋,4-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5-环形荧光圈,6-环形不锈钢镜面,7-粘膜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包括有:上层装配式柱1、下层建筑构件2、预留钢筋3、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环形荧光圈5、环形不锈钢镜面6和粘膜贴层7;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上对应于四根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预留钢筋3上均套接有一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分别通过黏合剂粘接在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且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均与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层装配式柱1中四个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均高于上层装配式柱1中其它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顶端面一厘米,该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均与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之间形成一处预留槽;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一个环形荧光圈5,且环形荧光圈5厚度为一厘米,故设置在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四处预留槽内的环形荧光圈5底端面均与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其中,下层建筑构件2浇筑成型时,在四根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预留钢筋3上均套接有一个厚度和内径均与环形不锈钢镜面6相一致,但外径大于环形不锈钢镜面6外径五毫米的预留环形垫圏,且该四个预留环形垫圏顶端面均与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其中,上层装配式柱1浇筑成型时,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至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厚度和直径均与环形荧光圈5厚度和外径相一致的预留圆柱块,且该四个预留圆柱块底端面均与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其中,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均粘接有一层可拆卸的粘膜贴层7,且粘膜贴层7尺寸与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故粘膜贴层7完全遮掩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通过粘膜贴层7对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的保护,隔离外物与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的直接接触,以防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被割划磨损。

其中,环形不锈钢镜面6的内径与环形荧光圈5内径相一致,且环形不锈钢镜面6的外径大于环形荧光圈5外径三厘米.保证不锈钢镜面6有足够的尺寸反射显示出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对应于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部位。

其中,环形荧光圈5内端直径与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开口部位的直径相一致,故环形荧光圈5不会对预留钢筋3插接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的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天施工条件下,通过吊装设备将上层装配式柱1吊起,并将其移动至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的正上方,并缓慢将其下落,直至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与下层建筑构件2内的预留钢筋3即将接触,其间距在一至二厘米之间,停止下落。

2)、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所粘接的粘膜贴层7,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画面,以调整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

3)、夜间施工条件下,当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所粘接的粘膜贴层7,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环形荧光圈5所散发的荧光,以准确的观察清楚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位置,以便于调整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

4)、当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后,吊装设备控制再次控制上层装配式柱1下落,最终使得预留钢筋3插接入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

5)、之后,通过电动灌浆泵依次与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灌浆口相连接,通过注浆管将灌浆料注入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直至灌浆料从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出浆口流出,并及时封堵出浆口,确保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灌浆料填充密实,且灌浆料也铺设满上层装配式柱1与下层建筑构件2接触端面之间,然后上层装配式柱1与下层建筑构件2边缘接触端面通过封缝座浆料封实,当灌浆料与封缝座浆料固化后,完成上层装配式柱1与下层建筑构件2的装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上对应于四根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预留钢筋3上均套接有一个环形不锈钢镜面6,通过环形不锈钢镜面6的设置,利于上层装配式柱1与下层建筑构件2装配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画面,以调整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从而保证所有的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均与预留钢筋位置3相对应,解决了现有上层装配式柱1与下层预留钢筋3装配时,因下部空间狭小,不便于观察,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的,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一个环形荧光圈5,通过环形荧光圈5的设置,利于夜间施工,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环形荧光圈5所散发的荧光,以保证在昏暗环境下也可准确的观察清楚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位置,以便于调整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从而保证所有的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均与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