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855发布日期:2019-11-05 23: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抗震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使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界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方钢管混凝土、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现有技术中,关于具有高强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的设计较少,而钢管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对其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设计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及抗震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灌注于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和连接在两两钢管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两钢管之间,将钢管混凝土结构内的各钢管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呈三角空间结构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呈双三角形结构,包括交叉焊接一体的连接杆、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横杆的长度大于下横杆,所述连接杆与上、下横杆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内壁与连接件的交汇处放置有加强片,用来加强钢管与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横截面沿纵向为变截面,上下截面面积比为0.7-0.9。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上下截面面积比为0.8。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内表面焊接有钢制加劲肋,用于增强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钢制加劲肋的长度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钢管中灌注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呈三角空间放置,并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加强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2)本实用新型钢管内壁与连接件的交汇处设有加强片,进一步提高了钢管与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抗震系数。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材料易得,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强件具体位置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钢管;2、混凝土;3、加强片;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2,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1、灌注于钢管1内部的混凝土2和连接在两两钢管1之间的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位于两钢管1之间,将钢管混凝土结构内的各钢管1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钢管1呈三角空间结构放置;所述连接件4呈双三角形结构,包括交叉焊接一体的连接杆、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横杆的长度大于下横杆,所述连接杆与上、下横杆焊接;所述钢管1内壁与连接件4的交汇处放置有加强片3,用来加强钢管与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所述钢管1横截面沿纵向为变截面,上下截面面积比为0.7-0.9;所述钢管1上下截面面积比为0.8;所述钢管1内表面焊接有钢制加劲肋,用于增强钢管1与混凝土2之间的粘结性能;所述钢制加劲肋的长度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2灌注入钢管1内,混凝土2增强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4将钢管混凝土结构内的各钢管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将钢管1设置成三角空间结构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且钢管1横截面沿纵向为变截面,上下截面面积比为0.7-0.9,使得整个结构重心下移有利于抗震性能的增强。

本实用新型在钢管1内表面焊接有钢制加劲肋,用于增强钢管1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如下:

钢管的制作:制作三根圆筒形状相同的钢管,在钢管内表面焊接钢制加劲肋,钢管的上下截面直径比为0.7-0.9,在钢管侧表面指定位置开口。

连接件制作:将两杆交叉焊接形成一体的连接杆,将连接杆与上、下横杆焊接,上横杆的长度大于下横杆。

如图1-2,使用时首先用三点定位将钢管1放置好,将加强片3焊接在钢管1与连接件4交汇处的钢管内壁,用于加强钢管1和连接件4之间的稳定性,再将连接件4与加强片3焊接完成,连接件4将钢管混凝土结构内的各钢管1连接为一个整体,钢管1上开口尺寸与连接件尺寸相匹配,最后将混凝土浇入钢管内壁,工作时钢管与混凝土共同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