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829发布日期:2019-11-05 23:5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



背景技术:

先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浇筑构件混凝土,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约75%)放松并切断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产生弹性回缩,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筋间的粘结,对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不需要专门的锚具。

对于一般方法得到的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空心板在自身重力的弯矩图如图2所示,而先张法得到的混凝土空心板底部预应力钢筋产生的偏心力矩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比较可以得出,先张法混凝土空心板底部预应力钢筋提供的抵抗弯矩并不能完全利用,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而且混凝土本身还存在抗拉性能比抗压性能差的特性,会出现因先张法预应力过大从而导致拉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很好地解决了先张法混凝土空心板底部预应力钢筋提供的抵抗弯矩浪费严重、预应力过大导致拉裂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空心板为横向水平设置,空心板底部有六组横向平行且贯穿空心板设置的预应力钢筋,第二、五组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组塑料管,第二、五组预应力钢筋数量和第一组塑料管数量相同,第三、四组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组塑料管,第三、四组预应力钢筋数量和第二组塑料管数量相同,第一、六组预应力钢筋未套设塑料管;所述的第一组塑料管的长度小于第二组塑料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空心板的两端的间距为20m。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组塑料管的长度为3m;所述的第二组塑料管的长度为6m。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组塑料管和第二组塑料管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组至第六组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均为8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组塑料管和第二组塑料管的设置,可以避免空心板底部预应力钢筋提供的抵抗弯矩浪费严重、预应力过大导致拉裂现象的发生,不仅提高了空心板底板的性能,还可以增大空心板底板的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一般方法得到的空心板弯矩图;

图3为一般先张法得到的空心板偏心力矩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板偏心力矩图。

图中:1、第一组预应力钢筋;2、第二组预应力钢筋;3、第三组预应力钢筋;4、第四组预应力钢筋;5、第五组预应力钢筋;6、第六组预应力钢筋;7、第一组塑料管;8、第二组塑料管;9、空心板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用先张法直线预应力钢筋的空心板,空心板为横向水平设置,空心板两端之间的距离为20m,空心板底部9有六组横向平行且贯穿空心板设置的预应力钢筋,第一组预应力钢筋1至第六组预应力钢筋6的数量均为4根;第二组预应力钢筋2和第五组预应力钢筋5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组塑料管7,第二组预应力钢筋2和第五组预应力钢筋5的数量均和第一组塑料管7数量相同,第三组预应力钢筋3和第四组预应力钢筋4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组塑料管8,第三组预应力钢筋3和第四组预应力钢筋4的数量均和第二组塑料管8数量相同, 第一组预应力钢筋1和第六组预应力钢筋6未套设塑料管;所述的第一组塑料管7的长度小于第二组塑料管8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组塑料管7的长度为3m,第二组塑料管8的长度为6m;第一组塑料管7和第二组塑料管8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对于一般方法得到的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空心板在自身重力的弯矩图如图2所示,靠近支座处的弯矩逐渐减小为零,而一般先张法得到的混凝土空心板底部预应力纲筋产生的偏心力矩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底部预应力纲筋提供的抵抗弯矩并不能完全利用,存在浪费情况严重的现象。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比抗压性能差,(抗拉极限值约为抗压极限值的十分之一),混凝土容易受拉开裂,通过添加塑料管的方法,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抵抗弯矩,提高预应力筋的利用率,其预应力偏心力矩图如图4所示,并且可以减少支座处的混凝土的拉应力,从而有效预防混凝土的开裂。

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混凝土因拉力过大从而导致拉裂。还可以提高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力,使预应力构件的性能得到提升,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构件的跨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