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405发布日期:2020-01-31 14: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坠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坠器。



背景技术:

速差式防坠器是专为高空坠落而设计的一种安全保护用具。其工作原理即利用物体下坠的速度差进行自控。速差式防坠器主要由吊环、壳体、安全绳组成,使用时,将壳体一端的吊环挂在结构物上,而安全绳的一端和操作人员连接。

操作人员需要使用速差式防坠器时,需要拉出安全绳,但是一般的安全绳表面比较粗糙,操作人员用手拉出时,容易弄伤手,并且一般安全绳的设计也不方便操作人员拉出安全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坠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旋转绕绳装置以及缠绕在旋转绕绳装置上的安全绳,所述的安全绳一端和旋转绕绳装置连接,所述的安全绳另一端穿出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安全绳的末端用于与人体连接,所述的安全绳位于壳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手持部,所述的手持部用于供操作人员手握,所述的旋转绕绳装置用于使安全绳随操作人员工作移动时自由伸缩,所述的旋转绕绳装置上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的锁止装置用于锁定安全绳防止操作人员继续下坠,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操作人员需要绑安全绳时,操作人员手握手持部,将安全绳拉出绑在身体上,旋转绕绳装置能够随操作人员工作移动时自由伸缩,锁止装置能够锁定安全绳防止操作人员继续下坠。手持部的设计方便操作人员拉出安全绳,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的手持部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所述的弧形凹陷之间通过光滑的圆弧过渡。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的手持部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的手持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出带口,所述的出带口用于安全绳的伸出。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的出带口设置有防磨层,所述的防磨层用于防止安全绳磨损。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的防磨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防坠器中,所述安全绳的末端连接有锁扣,所述的锁扣用于和缠绕在人体上的安全带扣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手持部的设计方便操作人员拉出安全绳,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2.本实用新型手持部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弧形凹陷之间通过光滑的圆弧过渡。当操作人员的手握住手持部时,能与手的形状贴合,符合人体工学。

3.本实用新型手持部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增大摩擦。

4.本实用新型出带口设置有防磨层,防磨层用于防止安全绳磨损。防磨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使用安全绳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安全绳的磨损,而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防磨层能有效防止安全绳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带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旋转绕绳装置;3、安全绳;4、锁止装置;10、吊环;29、出带口;30、防磨层;31、手持部;32、锁扣;33、弧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防坠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旋转绕绳装置2以及缠绕在旋转绕绳装置2上的安全绳3,安全绳3一端和旋转绕绳装置2连接,安全绳3另一端穿出至壳体1的外部,安全绳3的末端用于与人体连接,安全绳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手持部31,手持部31用于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握住,旋转绕绳装置2用于使安全绳3随操作人员工作移动时自由伸缩,旋转绕绳装置2上设置有锁止装置4,锁止装置4用于锁定安全绳3防止操作人员继续下坠,壳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吊环10。

进一步细说,手持部31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33,弧形凹陷33之间通过光滑的圆弧过渡。当操作人员的手握住手持部时,能与手的形状贴合,符合人体工学。

进一步细说,手持部31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增大摩擦。

进一步细说,手持部31由柔性材料制成。柔软的材质使操作人员感觉更加舒适。

进一步细说,壳体1底部开设有出带口29,出带口29用于安全绳3的伸出。出带口29设置有防磨层30,防磨层30用于防止安全绳3磨损。防磨层3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使用安全绳3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安全绳3的磨损,而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防磨层30能有效防止安全绳3磨损。

进一步细说,安全绳3的末端连接有锁扣32,锁扣32用于和缠绕在人体上的安全带扣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旋转绕绳装置2、安全绳3、锁止装置4、吊环10、出带口29、防磨层30、手持部31、锁扣32、弧形凹陷3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