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9016发布日期:2020-02-11 10:2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粗糙面处理方式是涂刷缓凝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缓凝剂均匀涂刷在模板表面,待涂刷表面干燥后会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当新浇筑混凝土与其接触时,薄膜会迅速溶解渗入到混凝土一定深度,并与水泥颗粒快速结合,夺取混凝土中的水分,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混凝土凝固。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模板,并尽快用水冲洗,露出混凝土粗骨料,从而达到粗糙面的效果。但是,这种加工方式得到粗糙面效果的不稳定,受缓凝剂涂刷的均匀性、混凝土的性能及用水冲洗时的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导致粗糙面质量不佳。另外在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也不利于绿色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粗糙面处理时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包括:

侧边模组,所述侧边模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衬模,所述衬模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凹槽的第一凸起,或设置有若干用于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凸起的第一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边模组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侧边模组首尾相接围成封闭框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衬模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侧边模组的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模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侧边形成倒角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位于浇筑时靠近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一侧或者旋转180°之后位于远离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盖模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侧边形成倒角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浇筑时靠近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一侧或者旋转180°之后位于远离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边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下盖模、出筋模、上盖模,所述下盖模的两个侧面上、所述上盖模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衬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盖模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出筋模上依次设置有若干出筋通孔,所述出筋模底部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锥形、梯形、半球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边模组用于墙板、叠合板生产过程中的浇筑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工件尺寸,设置多个侧边模组首尾相接,围成封闭框型用以生产使用,侧边模组上设置有衬模,衬模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拆除侧边模组后,实现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自然形成粗糙面的效果,处理过程不需要涂刷缓凝剂,操作简单,一次成型,满足了混凝土施工强度和浇筑质量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粗糙面处理时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衬模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侧边模组的侧壁上,还可以通过锚固、插接的方式安装,安装结构简单,可靠,且便于拆卸,实现多次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与下盖模之间设置有出筋模,下盖模的两个侧面上、上盖模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衬模,在生产过程中在墙板或叠合板的侧面上形成粗糙面,形成粗糙面的过程不需要涂刷缓凝剂,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部,下盖模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衬模在制作时可以选用橡胶等软材质,以便于衬模更好的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贴合在一起,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可靠的形成粗糙面。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浇筑时,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用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边上形成倒角,当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面上不需要设置倒角时,则使用竖直侧面朝向预支混凝土构件,因此,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在模具安装时,将不同的侧面朝向预支混凝土构件,满足生产不同型号、种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需求,从而使本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竖直设置的侧面用于生产上部侧边不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此时,竖直设置的侧面安装设置在朝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一侧;当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需要倒角时,设置有第一折弯部的另一个侧面朝向预制混凝土构件设置,第一竖直面、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30°~140°,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面、第一斜面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面上形成倒角,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满足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上部需要倒角或不需要倒角的各种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盖模竖直设置的侧面用于生产下部侧边不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设置有第二折弯部的另一个侧面用于生产下部侧边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与上盖模配合使用,满足各种预制混凝土构件侧边倒角的使用需求,实现了生产模具的通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与下盖模之间设置有出筋模,出筋模上设置有用于钢筋穿过的出筋通孔,出筋模上的第二凸起插入下盖模上的第二凹槽内进行锚固,一方面,避免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筋模损耗甚至脱落,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出筋模与下盖模分开设置,当需要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设置不同直径的钢筋或不同间距的设置钢筋时,就直接更换出筋模即可,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且更换方便、简单,从而使本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通用性。

5、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出筋模、下盖模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内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具有安装快、标准化、可重复利用的优势,在具有通用性的同时,实现了模具能够多次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边模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衬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边模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方向剖面图;

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出筋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盖模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出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出筋模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模的侧视图;

图中:1-衬模,2-侧边模组,21-下盖模,22-出筋模,23-上盖模,24-第一折弯部,241-第一竖直面,242-第一斜面,25-第二折弯部,251-第二竖直面,252-第二斜面,3-第一凸起,4-第二凹槽,5-第二凸起,6-混凝土构件,7-出筋通孔,8-钢筋,9-安装孔,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面模具,包括:

侧边模组2,侧边模组2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衬模1,衬模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在混凝土构件6的表面形成凹槽的第一凸起3,或设置有若干用于在混凝土构件6的表面形成凸起的第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边模组2用于墙板、叠合板生产过程中的浇筑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工件尺寸,设置多个侧边模组2首尾相接,围成封闭框型用以生产使用,侧边模组2上设置有衬模1,衬模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拆除侧边模组2后,实现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自然形成粗糙面的效果,处理过程不需要涂刷缓凝剂,操作简单,一次成型,满足了混凝土施工强度和浇筑质量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粗糙面处理时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侧边模组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侧边模组2首尾相接围成封闭框型。

进一步,衬模1通过螺栓设置在侧边模组2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衬模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侧边模组2的侧壁上,还可以通过锚固、插接的方式安装,安装结构简单,可靠,且便于拆卸,实现多次利用。

进一步,侧边模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下盖模21、出筋模22、上盖模23,下盖模21的两个侧面上、上盖模23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衬模1。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23与下盖模21之间设置有出筋模22,下盖模21的两个侧面上、上盖模23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衬模1,在生产过程中在墙板或叠合板的侧面上形成粗糙面,形成粗糙面的过程不需要涂刷缓凝剂,操作简单。

进一步,上盖模23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混凝土构件6的侧边形成倒角的第一折弯部24,第一折弯部24位于浇筑时靠近混凝土构件6的一侧或者旋转180°之后位于远离混凝土构件6的一侧,

第一折弯部2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面241、第一斜面242,第一竖直面241与上盖模23靠近出筋模22的一面连接,第一斜面242与上盖模23远离出筋模22的一面连接。

进一步,下盖模21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混凝土构件6的侧边形成倒角的第二折弯部25,第二折弯部25位于浇筑时靠近混凝土构件6的一侧或者旋转180°之后位于远离混凝土构件6的一侧,

第二折弯部2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面251、第二斜面252,第二竖直面251与下盖模21靠近出筋模22的一面连接,第二斜面252与下盖模21远离出筋模22的一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23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部24,下盖模21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25,衬模1在制作时可以选用橡胶等软材质,以便于衬模1更好的与第一折弯部24、第二折弯部25贴合在一起,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可靠的形成粗糙面。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6浇筑时,第一折弯部24、第二折弯部25用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6的侧边上形成倒角,当预制混凝土构件6的侧面上不需要设置倒角时,则使用竖直侧面朝向预支混凝土构件6,因此,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在模具安装时,将不同的侧面朝向预支混凝土构件6,满足生产不同型号、种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6的需求,从而使本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23竖直设置的侧面用于生产上部侧边不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6,此时,竖直设置的侧面安装设置在朝向预制混凝土构件6的一侧;当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6需要倒角时,设置有第一折弯部24的另一个侧面朝向预制混凝土构件设置,第一竖直面241、第一斜面242之间的夹角为130°~140°,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面241、第一斜面242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面上形成倒角,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满足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6时上部需要倒角或不需要倒角的各种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盖模21竖直设置的侧面用于生产下部侧边不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6,设置有第二折弯部25的另一个侧面用于生产下部侧边需要倒角的预制混凝土构件6,与上盖模23配合使用,满足各种预制混凝土构件6侧边倒角的使用需求,实现了生产模具的通用性。

进一步,下盖模2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

出筋模22上依次设置有若干出筋通孔7,出筋模22底部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二凹槽4内的第二凸起5。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23与下盖模21之间设置有出筋模22,出筋模22上设置有用于钢筋8穿过的出筋通孔7,出筋模22上的第二凸起5插入下盖模21上的第二凹槽4内进行锚固,一方面,避免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筋模22损耗甚至脱落,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出筋模22与下盖模21分开设置,当需要在预制混凝土构件6内设置不同直径的钢筋或不同间距的设置钢筋时,就直接更换出筋模22即可,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且更换方便、简单,从而使本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通用性。

进一步,第一凸起3的形状为锥形、梯形、半球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下盖模21、出筋模22、上盖模23上均设置有安装孔,下盖模21、出筋模22、上盖模23通过设置在安装孔9内的连接件10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模23、出筋模22、下盖模21通过设置在安装孔9内的连接件10连接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具有安装快、标准化、可重复利用的优势,在具有通用性的同时,实现了模具能够多次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