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5117发布日期:2020-03-17 16:1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野外遥测站如水文遥测台、土壤遥测站等站房式站点体积较为庞大,设备构造复杂且投资成本较高,这种站房式站点只适用于定点野外环境检测,一旦需要改变检测位置时,转移相当不方便,不适用与野外变点临时检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野外环境临时检测的遥测站点。

申请号为20172081355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野外遥测站,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实现野外站点临时检测的功能,但是其支撑平台的拆装相当不方便,需要提升设备的配合才能实现站点的临时搭建功能,由于野外环境复杂且位置较偏,提升设备或起吊设备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且成本高,大大降低了临时搭建站点的效率,尤其针对需要连续更换不同检测位置的情况,遥测站点的搭建快慢成了整个检测作业工期的决定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建拆卸方便的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包括支撑架、遥测终端机、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和雨量传感器,所述支撑架包括多层上下重叠拼接的单体拼装架以及与最底层单体拼装架可拆卸连接的多个支撑底座,每个支撑底座上均铰接有至少两根抓地杆,且至少两根抓地杆分别铰接在支撑底座不同的侧壁上,最顶层的单体拼装架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平台,所述遥测终端机、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和雨量传感器均安装在支撑平台上,每层单体拼装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踏脚板,其中一块踏脚板位于单体拼装架左侧壁的前端,另一块踏脚板位于单体拼装架右侧壁的后端,且上下相邻单体拼装架之间的踏脚板间隔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单体拼装架包括矩形框架和四个拼接柱,拼接柱包括柱体以及固定在柱体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卡块,柱体顶部固定有插销,柱体底部设置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分别开有与柱体外径匹配的过孔,过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块插接配合的卡接盲孔,所述四个拼接柱通过其柱体上的卡块分别活动插接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过孔内并通过卡接盲孔定位,上层单体拼装架通过其拼接柱底部内孔与下层单体拼装架其拼接柱顶部的插销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踏脚板焊接在矩形框架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过人孔,且支撑平台的底面设置有四个与插销配合的插孔,支撑平台通过插孔与最顶层单体拼装架的拼接柱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有四个,支撑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插销,四个支撑底座通过插销与最底层单体拼装架的拼接柱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防雨板,所述遥测终端机和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的蓄电池位于防雨板内,所述雨量传感器的承雨器设置在防雨板的顶部,且雨量传感器的承雨器底部穿入至防雨板内并安装有电磁球阀,电磁球阀上接有泄水管并通过遥测终端机控制排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架设置为由多层上下重叠的单体拼装架拼接而成,大大提高了支撑架运输和拆装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合理分布踏脚板的位置,不仅便于作业人员攀登,而且配合千斤顶或液压油缸等工具可从支撑架底部轻松实现拆装,无须通过其余的提升设备辅助并能实现高层平台的搭建,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搭建作业难度,从而可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同位置的野外环境检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拼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支撑底座;2-抓地杆;3-单体拼装架;4-支撑平台;5-过人孔;6-太阳能光伏板组件;7-遥测终端机;8-承雨器;9-电磁球阀;10-防雨板;11-蓄电池;31-拼接柱;32-矩形框架;311-柱体;312-卡块;313-插销;321-矩形框架左侧壁;322-第一踏脚板;323-第二踏脚板;324-过孔;325-卡接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野外用一体化遥测站包括支撑架、遥测终端机7、太阳能光伏板组件6和雨量传感器,本方案着重于对临时搭建的功能进行改进,雨量信息采集检测相关设备采用现有成品,故此不再赘述。所述支撑架包括多层上下重叠拼接的单体拼装架3以及与最底层单体拼装架3可拆卸连接的多个支撑底座1。单体拼装架3可采用三角架或四角架等支架形式,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攀登,本实施例中,单体拼装架3采用四角架的结构形式,所述单体拼装架3包括矩形框架32和分别设置在矩形框架32四个边角处的四个拼接柱31,拼接柱31包括柱体311以及固定在柱体311侧壁上的两个卡块312,两个卡块312分别焊接在柱体311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所述柱体311顶部固定有插销313,柱体311底部设置有与插销313配合的插孔,通过插销313和插孔的相互插接以实现上下两层的支撑柱的活动拼接,为了保证矩形框架32的稳定性,所述矩形框架32的四个角分别开有与柱体311外径匹配的过孔324,过孔324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卡块312插接配合的卡接盲孔325,每层单体拼装架3的四个拼接柱31通过其柱体311上的卡块312分别活动插接在矩形框架32的四个过孔324内并通过卡接盲孔325定位,即上层单体拼装架3通过其拼接柱31底部内孔与下层单体拼装架3其拼接柱31顶部的插销313实现可拆卸连接,这种拼接方式的好处在于拆装方便,非常易于运输,适用于野外等地形较复杂的情况。

为了保证整个拼装而成的支撑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1有四个,每个支撑底座1的顶部均设置有插销313,四个支撑底座1通过插销313与最底层单体拼装架3的拼接柱31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支撑底座1上均铰接有至少两根抓地杆2,且至少两根抓地杆2分别铰接在支撑底座1不同的侧壁上,通过将抓地杆2插入至野外的土壤层中,可大大提高支撑底座1的稳定性及野外地形适应性。

为了防止被地面生物破坏以及更好地接收雨量信息,需要支撑架具有一定高度,该高度根据地形需要设置,相关检测通信设备均设置在支撑架的高处,以便于信息的接收与传输,所述最顶层的单体拼装架3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平台4,所述遥测终端机7、太阳能光伏板组件6和雨量传感器均安装在支撑平台4上,所述支撑平台4的底面设置有四个与插销313配合的插孔,支撑平台4通过插孔与最顶层单体拼装架3的拼接柱31可拆卸连接,为了防止雨水浸湿相关用电设备,所述支撑平台4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防雨板10,所述遥测终端机7和太阳能光伏板组件6的蓄电池11均位于防雨板10内,所述雨量传感器采用承雨式雨量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的承雨器8设置在防雨板10的顶部以便于收集相应雨水,且雨量传感器的承雨器8底部穿入至防雨板10内并安装有电磁球阀9,电磁球阀9上接有泄水管并通过遥测终端机7控制排水,当雨量检测完毕后,通过远程控制电磁球阀9打开进行排水,以便于下一次检测作业。

为了降低支撑架搭建的难度,每层单体拼装架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踏脚板,具体地,矩形框架左侧壁321的前端焊接有第一踏脚板322,矩形框架右侧壁的后端焊接有第二踏脚板323,且上下相邻单体拼装架3之间的第一踏脚板322和第二踏脚板323间隔错位设置,所述间隔错位设置是指如下层的矩形框架左侧壁321的前端焊接第一踏脚板322,其右侧壁的后端焊接第二踏脚板323,上层的矩形框架左侧壁321的后端焊接第一踏脚板322,其右侧壁的前端焊接第二踏脚板323,这种形式符合人体左右左右地向上攀爬的习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所述支撑平台4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过人孔5,以方便检修人员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搭建过程是:将各部件运输至检测地点,先将每层单体拼装架3拼装好,再让支撑底座1与最底层的单体拼装架3装配并转移固定至检测位置,每两层单体拼装架3拼接为一组,由人工能操作的高度将下层的单体拼装架3垒置完毕,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将支撑平台4及遥测终端机7、太阳能光伏板组件6和雨量传感器装配在其中一组单体拼装架3上,且该组单体拼装架3作为最顶层进行垒置,当出现人工自身高度不够作业高度的情况,采用两个千斤顶分别定位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进行操作,每个千斤顶用于顶升倒数第二层单体拼装架3相应的踏脚板,第一踏脚板322和第二踏脚板323关于矩形框架32的体心旋转对称,可保证千斤顶在顶升时的稳定性,采用千斤顶顶升完毕后,留出下一个单体拼装架3的装配空间作为新的倒数第二层单体拼装架3来进行装配,然后控制千斤顶收缩,使倒数第二层单体拼装架3与倒数第三层单体拼装架3装配完毕,由于千斤顶一般是直线顶升,踏脚板的位置会影响千斤顶的直线顶升,通过改变千斤顶的位置,使其始终顶升倒数第二层的单体拼装架3便可解决该问题,通过这样反复垒置搭建,最终搭建成需要高度的支撑架;拆卸过程同理,采用千斤顶顶升倒数第二层的单体拼装架3,拆下倒数第一层的单体拼装架3,放下倒数第二层单体拼装架3使其与支撑底座1配合并成为倒数第一层单体拼装架3,再转移千斤顶的位置顶升新的第二层单体拼装架3,再拆卸新的第一层单体拼装架3,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人工高度可操作的位置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