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8826发布日期:2020-04-17 16:5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汽车开始大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变化的产生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需要,但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公共停车位,经常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面对此情此景,立体车库应运而生,立体车库既可以大面积使用,也可以见缝插针设置,还能与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和停车楼组合实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停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公告号为cn10489536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滑行摇曳式剪叉立体车库,轨道上通过滑动连接安装有轨道小车,轨道小车上固定连接有门式架,轨道小车与剪叉的第一条连杆一端通过一号铰支固定相连,第一条连杆另一端通过三号铰支与回转盘托架相连,剪叉的第二条连杆一端通过二号铰支与地滑轮相连,第二条连杆另一端通过滑动铰支与回转盘托架连接,回转盘托架上安装带有回转盘机构的汽车托盘,回转盘托架通过电磁销与门式架实现适时啮合连接;所述门式架上安装有卷扬电机,卷扬电机同步驱动两个卷筒,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回转盘托架相连,以拉动剪叉实现汽车托盘的升降。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悬臂受力结构不合理、立柱、垂直绳链干扰等问题,但存在以下缺陷:缺少车轮固定装置,可能出现车轮打滑而滑出载车板的问题,为此,亟需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可对车轮进行固定,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可对车轮进行固定,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包括四个立柱,水平间距较小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梁,水平间距较大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纵梁,四个所述立柱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下层载车板,所述纵梁相对的一侧上均安装有用于带动上层载车板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横梁上安装有驱动升降组件运作的驱动组件,所述上层载车板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顶部铰接有挡板,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用于改变挡板铰接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滑杆、滑移套设在滑杆上的两个滑套、分别与两个滑套铰接的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所述第一斜杆及所述第二斜杆的端部共同铰接有立杆,所述第一斜杆及所述第二斜杆之间共同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立杆远离第一斜杆的端部与所述挡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的伸缩端收缩时,可带动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沿着滑杆滑移,两个滑套相互靠近,以此可推动立杆上移;立杆高度的变化可推动挡板转动,以此改变了挡板与上层载车板之间的角度,使挡板呈倾斜状态,进而可对汽车车轮进行限制,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设于上层载车板上表面靠近车辆入口的一侧,且所述调节组件可调节挡板向靠近汽车前轮的一侧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组件调节挡板角度,使挡板与上层载车板平齐时,可保证汽车方便地开进或开出上层载车板;调节组件调节挡板转动一定角度时,挡板可对汽车的前轮进行限制,防止其滑移出上层载车板,因此提高了立体车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载车板的上表面远离车辆入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制汽车后轮位置的限位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限位体可对汽车后轮进行限制,防止汽车向后滑移出上层载车板,进一步提高了车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载车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上层载车板下降的过程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载车板下降至靠近下层载车板时,上层载车板与缓冲块抵接碰触,以此可减小上层载车板下移时对下层载车板的冲击力,以此对上层载车板及下层载车板形成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梁上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及用于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第一循环链,所述从动齿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升降组件的传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组件设为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第一循环链的组合,电机转动可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在第一循环链的传动作用下,可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转动以此可带动两个传动杆的转动,进而驱动两组升降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保证了上层载车板的正常运动;利用一个电机完成两组升降组件的运动,使车库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任一升降组件均包括与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循环链,所述第二循环链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上层载车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链条及第二升降链条,任一纵梁上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第一升降链条及第二升降链条转动连接的导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链轮在从动齿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在第二循环链轮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链轮的转动,以此可使第一循环链上的第一升降链轮及第二升降链轮均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完成上层载车板的升降工作,保证了车库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升降链条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纵梁的上表面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可随着第一升降链条的移动随着移动,当挡块碰触到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时,上层载车板处于最高或最低位置,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碰触到挡块后,电机关闭,防止上层载车板继续升降,以此保证了上层载车板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及所述第二行程开关的数量均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均设有两个,当任一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正常对电机进行控制,以此进一步提高了车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用于固定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的抵紧组件,任一所述抵紧组件包括与安装架内侧壁铰接的连接杆及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抵接的抵紧板,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抵紧板固定连接的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处于原长时两个所述抵紧板的底部相互靠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紧组件设为抵紧板、连接杆及张紧弹簧的组合,将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由安装架的上部插入至安装架内部,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与抵紧板抵接时产生压力,以此使张紧弹簧压缩,以此将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挤压在两个抵紧板之间,方便了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的安装与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电动推杆的伸缩端收缩时,可带动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沿着滑杆滑移,两个滑套相互靠近,以此可推动立杆上移;立杆高度的变化可推动挡板转动,以此改变了挡板与上层载车板之间的角度,使挡板呈倾斜状态,进而可对汽车车轮进行限制,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

2.本方案中利用调节组件调节挡板角度,使挡板与上层载车板平齐时,可保证汽车方便地开进或开出上层载车板;调节组件调节挡板转动一定角度时,挡板可对汽车的前轮进行限制,防止其滑移出上层载车板,因此提高了立体车库的安全性;

3.本方案中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均设有两个,当任一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正常对电机进行控制,以此进一步提高了车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抵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横梁;12、纵梁;2、下层载车板;21、缓冲块;3、上层载车板;31、安装槽;311、挡板;32、限位体;4、驱动组件;41、电机;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31、传动杆;44、第一循环链;5、升降组件;51、第一链轮;52、第二链轮;53、第二循环链;531、挡块;54、第一升降链条;55、第二升降链条;56、导向轮;6、安装架;61、第一行程开关;62、第二行程开关;7、抵紧组件;71、抵紧板;72、连接杆;73、张紧弹簧;8、调节组件;81、滑杆;811、滑套;82、第一斜杆;83、第二斜杆;84、电动推杆;85、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性高的双层立体车库,包括立柱1,立柱1为长方体形结构,立柱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柱1呈矩形阵列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水平间距较小的立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11,水平间距较大的立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梁12,横梁11与纵梁12可将四个立柱1的顶部连接,以此构成车库框架。四个立柱1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下层载车板2,下层载车板2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2的长度方向一致。结合图2所示,横梁11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及第一循环链44。电机41固定安装在远离车辆入口的横梁11上,主动齿轮42与电机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43与主动齿轮42转动连接,第一循环链44与主动齿轮42及从动齿轮43均转动连接。

如图1、图2所示,纵梁12相对的两侧上均设有升降组件5,任一升降组件5包括第一链轮51、第二链轮52及第二循环链53。第一链轮51及第二链轮52均与纵梁12固定连接,且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竖直高度相同。第二循环链53与第一链轮51及第二链轮52均转动连接。从动齿轮4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431,两个传动杆431分别与两组升降组件5的第一链轮51固定连接。利用电机41输出轴的转动可带动主动齿轮42的转动,在第一循环链44的带动下,从动齿轮43随之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链轮51的转动,以此带动第二循环链53沿第一链轮51及第二链轮52进行转动。第二循环链5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54及第二升降链条55,第一升降链条54固定设于第二循环链53位于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上方的链节上,第二升降链条55固定设于第二循环链53位于第一链轮51与第二链轮52下方的链节上。任一纵梁12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轮56,两个导向轮56分别与第一升降链条54及第二升降链条55转动连接,且第一升降链条54与第二升降链条55位于导向轮56下方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上层载车板3,上层载车板3与下层载车板2的形状相同,用于停放车辆。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升降链条54上固定连接有挡板311,挡板311的截面为l形,挡板311的水平部分与第一升降链条54固定连接,挡板311的竖直部分竖直向上,且挡板311的竖直部分高度高于纵梁12的高度。纵梁12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安装架6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安装架6两两分布在纵梁12的上表面两端部。远离车辆入口的两个安装架6上均设有第一行程开关61,靠近车辆入口的两个安装架6上均设有第二行程开关62。挡块531运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所在位置时,上层载车板3处于最高位置;挡块531运动中第二行程开关62所在位置时,上层载车板3处于最低位置。当挡板311碰触到第一行程开关61或第二行程开关62时,电机41关闭,防止上层载车板3继续升降,以此保证了上层载车板3的安全性,且第一行程开关61及第二行程开关62均设有两个,当任一第一行程开关61及第二行程开关62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正常对电机41进行控制,以此进一步提高了车库的安全性。

如图1、图3所示,任一安装架6的内部两侧上均设有抵紧组件7,抵紧组件7包括抵紧板71、连接杆72及张紧弹簧73。连接杆72为长方体形结构,连接杆72水平设置,连接杆72一端与安装架6内侧壁铰接。抵紧板71为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抵紧板71与连接杆72远离安装架6的端部铰接,抵紧板71远离连接杆72的一侧与第一行程开关61或第二行程开关62抵接。张紧弹簧73的两端部分别与安装架6的内侧壁及抵紧板71的一侧固定连接,张紧弹簧73处于原长时,两个抵紧板71的底部相互靠近。将第一行程开关61或第二行程开关62,由安装架6的上部插入至安装架6内部,第一行程开关61或第二行程开关62与抵紧板71抵接时产生压力,以此使张紧弹簧73压缩,以此将第一行程开关61或第二行程开关62挤压在两个抵紧板71之间,方便了第一行程开关61与第二行程开关62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4所示,上层载车板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呈长方体形,安装槽31的长度方向与上层载车板3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安装槽31位于上层载车板3上表面靠近车辆入口的端部。安装槽31远离车辆入口的端部铰接有挡板311,挡板31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挡板3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31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槽31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包括滑杆81、滑套811、第一斜杆82及第二斜杆83。滑杆81为圆柱形结构,滑杆8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31的宽度方向一致,滑杆81的两端部分别与安装槽3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滑套811为管状结构,滑套811的长度方向与滑杆8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套811的内径大于滑杆81的外径,滑套811套设在滑杆81上,且滑套811与滑杆81滑移连接。第一斜杆82与第二斜杆83均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第一斜杆82与第二斜杆83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滑套811铰接。第一斜杆82与第二斜杆8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4,且电动推杆84的伸缩端与第二斜杆83固定连接。第一斜杆82与第二斜杆83远离滑套811的端部共同铰接有立杆85,立杆85为长方体形结构,立杆85远离第一斜杆82及第二斜杆83的端部与挡板311的侧面铰接。电动推杆84的伸缩端收缩时,可带动第一斜杆82及第二斜杆83沿着滑杆81滑移,两个滑套811相互靠近,以此可推动立杆85上移;立杆85高度的变化可推动挡板311转动,以此改变了挡板311与上层载车板3之间的角度,使挡板311呈倾斜状态,进而可对汽车车轮进行限制,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上层载车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体32,限位体32的长度方向与上层载车板3的宽度方向一致,限位体32位于上层载车板3上表面远离车辆入口的端部,设有限位体32可对汽车后轮进行限制,防止汽车向后滑移出上层载车板3,进一步提高了车库的安全性。下层载车板2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1,缓冲块21为长方体形结构,缓冲块21由缓冲材料制成,缓冲块21的数量为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下层载车板2的上表面上,上层载车板3下降的过程时,上层载车板3下降至靠近下层载车板2时,上层载车板3与缓冲块21抵接碰触,以此可减小上层载车板3下移时对下层载车板2的冲击力,以此对上层载车板3及下层载车板2形成保护。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利用调节组件8调节挡板311角度,使挡板311与上层载车板3平齐时,可保证汽车方便地开进或开出上层载车板3;然后电动推杆84的伸缩端收缩,可带动第一斜杆82及第二斜杆83沿着滑杆81滑移,两个滑套811相互靠近,以此可推动立杆85上移;立杆85高度的变化可推动挡板311转动,以此改变了挡板311与上层载车板3之间的角度,使挡板311呈倾斜状态,进而可对汽车车轮进行限制,减小车轮打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库的安全性;调节组件8调节挡板311转动一定角度时,挡板311可对汽车的前轮进行限制,防止其滑移出上层载车板3,因此提高了立体车库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