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及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6644发布日期:2020-04-14 21:2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及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及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具体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建设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

随着海绵城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绿色屋顶系统也逐渐出现,其是通过在屋顶上种植绿植从而增加城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

然而现有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在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至少发现了如下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大多是将植被放置于承载植被的容器中,随后放置于屋顶上,然而对于平面的屋顶,此种方法尚可适用,但是对于斜面屋顶或者不规则的屋顶,上述现有技术不能适用。并且的,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大多需要人工浇水,对于缺少营养的植物,大多需要人工给药、补充营养液,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及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及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其可以适应于不同表面的屋顶,并且可以利用雨水、收集雨水,且无需人专门浇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包括:

承载结构100,所述承载结构100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在所述承载结构100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口1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承载结构100为承载植物的容器,其内部空腔放置有土壤,在土壤上种植有绿色植被,所述承载结构100底部可以根据不同表面的屋顶设置不同的底部,以使得承载结构100顶端开口垂直于水平面,在下雨时可以最大地收集雨水,且可以更好放置于屋顶表面;以及

蓄水结构200,所述蓄水结构200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所述承载结构100下部由蓄水结构200顶端的开口插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蓄水结构200用于收集承载结构100多余的雨水,将一部分多余的雨水收集保存,多余的雨水由水循环结构300排出;以及

水循环结构300,在所述蓄水结构300底部设置有水循环结构300,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与相邻的蓄水结构200的水循环结构300连通,从而可以使得多余的雨水可以进入相邻的蓄水结构200中,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不同绿地循环单元蓄水结构200内水位相近,可以解决不同绿地循环单元因在屋顶所处位置不同,而导致雨水收集不均;

在所述承载结构100外表面上设置有铰接件102,所述铰接件102用于连接相邻的承载结构100,以使得其可以更好的放置于屋顶之上。

可选的,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包括:

入水循环口301;及

出水循环口302;

所述入水循环口301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下部,且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出水循环口302与入水循环口301对称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下部。

所述入水循环口301、出水循环口302皆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如此可以保证蓄水结构200内保存有部分雨水,从而在不下雨时供植被使用。

可选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还包括:引水单元400,所述引水单元400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结构100内,另一端贯穿通口10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引水单元400优选为海绵条,其可以将蓄水结构200内的雨水引至承载结构100内。

可选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还包括:入水管道401,所述入水管道401与承载结构100上部相连通。当长时间不下雨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入水管道401上的水泵,从而使得水可以由入水管道401进入蓄水结构200中。

可选的,所述蓄水结构200底部还设置有除杂单元2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杂单元201优选为活性炭或陶粒,可以吸附蓄水结构200内的有害元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的上述的绿地循环单元,相邻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通过铰接件102铰接,相邻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通过管道相连通;以及

循环蓄水箱,所述循环蓄水箱与所述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通过管道连通,在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泵;

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挡板510,所述第一挡板510一端与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循环蓄水箱底部设置;

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板结构520,所述第二挡板结构520横截面为倒v型,所述第二挡板结构520设置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挡板510的对称轴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挡板510用于将循环蓄水箱里雨水的杂质引导,由两个第一挡板510中间的空隙落下,而位于两个第一挡板510中间的空隙下方的第二挡板结构520将杂质分散至循环蓄水箱底部两侧,如此杂质停留在第一挡板510、第二挡板结构520、循环蓄水箱内壁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不易被泵抽出。

可选的,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还包括:

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与循环蓄水箱管道连通,在管道上还设置有加药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药箱内盛放有营养液或药液,当需要时可以开启加药泵,如此可以对植被进行给药、补充营养液。

可选的,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还包括:所述循环蓄水箱还与水源相连通。当长时间不下雨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水源,以使得循环蓄水箱内补充水,随后开启泵,循环蓄水箱内的水在泵的作用下由入水管道401进入绿地循环单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是否由水流回循环蓄水箱,从而判断是否补充水完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结构100、蓄水结构200的设置,使得植被可以很好的放置于屋顶上,并且可以很好的雨水进行利用,无需人工浇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地循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地循环单元蓄水结构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的循环蓄水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述的“设置”、“设于”、“设有”可以为固定连接设置,也可以为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状况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地循环单元,包括:

承载结构100,所述承载结构100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在所述承载结构100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口1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承载结构100为承载植物的容器,其内部空腔放置有土壤,在土壤上种植有绿色植被,所述承载结构100底部可以根据不同表面的屋顶设置不同的底部,以使得承载结构100顶端开口垂直于水平面,在下雨时可以最大地收集雨水,且可以更好放置于屋顶表面;以及

请参照图2,蓄水结构200,所述蓄水结构200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所述承载结构100下部由蓄水结构200顶端的开口插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蓄水结构200用于收集承载结构100多余的雨水,将一部分多余的雨水收集保存,多余的雨水由水循环结构300排出;以及

水循环结构300,在所述蓄水结构300底部设置有水循环结构300,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与相邻的蓄水结构200的水循环结构300连通,从而可以使得多余的雨水可以进入相邻的蓄水结构200中,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不同绿地循环单元蓄水结构200内水位相近,可以解决不同绿地循环单元因在屋顶所处位置不同,而导致雨水收集不均;

在所述承载结构100外表面上设置有铰接件102,所述铰接件102用于连接相邻的承载结构100,以使得其可以更好的放置于屋顶之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结构100、蓄水结构200的设置,使得植被可以很好的放置于屋顶上,并且可以很好的雨水进行利用,无需人工浇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包括:

入水循环口301;及

出水循环口302;

所述入水循环口301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下部,且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出水循环口302与入水循环口301对称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下部。

所述入水循环口301、出水循环口302皆与所述水循环结构300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如此可以保证蓄水结构200内保存有部分雨水,从而在不下雨时供植被使用。

所述绿地循环单元还包括:引水单元400,所述引水单元400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结构100内,另一端贯穿通口10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引水单元400优选为海绵条,其可以将蓄水结构200内的雨水引至承载结构100内。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实施例,请参照图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绿地循环单元还包括:入水管道401,所述入水管道401与承载结构100上部相连通。当长时间不下雨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入水管道401上的水泵,从而使得水可以由入水管道401进入蓄水结构200中。

请参照图2,所述蓄水结构200底部还设置有除杂单元2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杂单元201优选为活性炭或陶粒,可以吸附蓄水结构200内的有害元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的上述的绿地循环单元,相邻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通过铰接件102铰接,相邻的所述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通过管道相连通;以及

循环蓄水箱,所述循环蓄水箱与所述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通过管道连通,在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泵;

请参照图5,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挡板510,所述第一挡板510一端与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循环蓄水箱底部设置;

所述循环蓄水箱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挡板结构520,所述第二挡板结构520横截面为倒v型,所述第二挡板结构520设置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挡板510的对称轴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挡板510用于将循环蓄水箱里雨水的杂质引导,由两个第一挡板510中间的空隙落下,而位于两个第一挡板510中间的空隙下方的第二挡板结构520将杂质分散至循环蓄水箱底部两侧,如此杂质停留在第一挡板510、第二挡板结构520、循环蓄水箱内壁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不易被泵抽出。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还包括:

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与循环蓄水箱管道连通,在管道上还设置有加药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药箱内盛放有营养液或药液,当需要时可以开启加药泵,如此可以对植被进行给药、补充营养液。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3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系统还包括:所述循环蓄水箱还与水源相连通。当长时间不下雨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水源,以使得循环蓄水箱内补充水,随后开启泵,循环蓄水箱内的水在泵的作用下由入水管道401进入绿地循环单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绿地循环单元的蓄水结构200是否由水流回循环蓄水箱,从而判断是否补充水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分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