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067发布日期:2020-05-26 16:5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



背景技术:

建筑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建筑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耗时长,工作量大,故实现建筑墙体由传统人工砌块转变为工业化墙板制造是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循环使用,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风、地震等外部动力荷载的作用,当这些外部动力载荷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建筑物将产生强烈的振动,不仅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而且可能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另一方面,当建筑物处于比较嘈杂的环境时,还会受到噪音的侵害。目前,由于装配式的墙板大多用于建盖临时搭建住,所以往往会忽略墙板的减振和隔音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包括墙板主体和燕尾槽结构,所述墙板主体主要包括面板、减振板、隔音板和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位于墙板主体中间位置,所述蜂窝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位于蜂窝板和减振板之间,所述面板位于墙板主体外面两侧,且与减振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燕尾槽结构由燕尾槽滑块和燕尾槽滑轨组成,分别设置在墙板主体两侧位置,用于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蜂窝板是蜂窝夹层结构的板材,由两块薄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的两面而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板为不锈钢材质,且靠近蜂窝板的一侧是实体结构,另一侧呈波浪形,并与减振板形成多组隔音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振板由b1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且横向布置有多组减振孔,且每组减振孔均和隔音空腔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振孔内可以减振条,还可以浇筑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板一侧开有多组隔音槽,且每组隔音槽均与减振孔位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蜂窝板内部是一种多孔的不连续材料,实体部分的截面积较小,减轻了墙板的重量;其余空间处于密封状态,热量无法对流和辐射,且空气的隔音、隔热效果优于固体材料,热量和声波传播受到限制,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隔热性能;蜂窝孔相互牵制,犹如许多小工字梁,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对外界振动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具备较强的减振功能;蜂窝板剪切强度大,稳定性能好。

隔音板为不锈钢材质,呈波浪形,能很好的反射噪音,且隔音板与减振板形成隔音空腔,可以阻碍声波传播,能有效减少噪音侵害;减振板具有良好的减振功能,且每组减振孔、隔音空腔、隔音槽位置相对应,有利于反射噪音和缓冲振动;减振孔可以填充减振条,增强墙板自身的振动频率,吸收振动,增强减振效果,还可以浇筑混凝土,加强外墙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燕尾槽滑块;2-墙板主体;3-燕尾槽滑轨;4-面板;41-隔音槽;5-减振板;51-减振孔;6-隔音板;61-隔音空腔;7-蜂窝板;71-蜂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包括墙板主体2和燕尾槽结构,所述燕尾槽结构由燕尾槽滑块1和燕尾槽滑轨3组成,分别设置在墙板主体2两侧位置,用于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

所述墙板主体2主要包括面板4、减振板5、隔音板6和蜂窝板7组成,所述蜂窝板7位于墙板主体2中间位置,是蜂窝夹层结构的板材,由两块薄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的两面而制成,蜂窝状芯材是一种多孔的不连续材料,实体部分的截面积较小,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隔热性能,蜂窝孔相互牵制,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具备较强的减振功能。

所述蜂窝板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音板6,所述隔音板6为不锈钢材质,位于蜂窝板7和减振板5之间,所述隔音板6靠近蜂窝板7的一侧是实体结构,另一侧呈波浪形,并与减振板5形成多组隔音空腔61,能有效反射振动和噪音声波。

所述减振板5由b1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且横向布置有多组减振孔51,且每组减振孔51均和隔音空腔61的位置相对应,有利于减振和阻碍噪音传播。

所述面板4位于墙板主体2外面两侧,且与减振板5固定连接,所述面板4一侧开有多组隔音槽41,且每组隔音槽41均与减振孔51位置相对应,能够有效地将隔音板6反射的振动和噪音经由隔音空腔61、减振孔51和隔音槽41传出去。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减振孔51内增设减振条,增强所述墙板主体2自身的振动频率,也可以吸收振动,增强减振效果;所述减振孔51还可以用来浇筑混凝土,加强外墙板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装配式外墙板的墙板主体2通过燕尾槽结构进行装配固定,当有噪音时,通过隔音槽41将噪音吸收,通过减振孔51和隔音空腔61有效的削弱噪音的传播,大部分噪音被隔音板6经由隔音空腔61、减振孔51和隔音槽41反射出去,小部分噪音通过蜂窝板7进一步弱化,减低噪音侵害;当有振动时,通过面板4、减振板5、和隔音板6的缓冲作用,会大幅降低振动频率,再经过蜂窝板7内部的多组蜂窝孔71,犹如若干小工字梁,将振动进一步的分散,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包括墙板主体(2)和燕尾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主体(2)主要包括面板(4)、减振板(5)、隔音板(6)和蜂窝板(7),所述蜂窝板(7)位于墙板主体(2)中间位置,所述蜂窝板(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音板(6),所述隔音板(6)位于蜂窝板(7)和减振板(5)之间,所述面板(4)位于墙板主体(2)外面两侧,且与减振板(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结构由燕尾槽滑块(1)和燕尾槽滑轨(3)组成,分别设置在墙板主体(2)两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7)是蜂窝夹层结构的板材,由两块薄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的两面而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6)为不锈钢材质,且靠近蜂窝板(7)的一侧是实体结构,另一侧呈波浪形,并与减振板(5)形成多组隔音空腔(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板(5)横向布置有多组减振孔(51),且每组减振孔(51)均和隔音空腔(61)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孔(51)内增设减振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孔(51)内浇筑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一侧开有多组隔音槽(41),且每组隔音槽(41)均与减振孔(51)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隔音的装配式外墙板,包括墙板主体和燕尾槽结构,所述墙板主体主要包括面板、减振板、隔音板和蜂窝板组成,所述蜂窝板位于墙板主体中间位置,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位于蜂窝板和减振板之间,所述面板位于墙板主体外面两侧,且与减振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蜂窝板,其内部是一种多孔的不连续材料,实体部分的截面积较小,其余空间处于密封状态,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隔热性能,蜂窝孔相互牵制,对外界振动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具备较强的减振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蒋华明;陈明星;徐华淼;宋军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林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