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201发布日期:2020-05-26 16:5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2675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系统化建筑模板。包括组装在一起且相互垂直设置的两块面板,所述面板包括位于内外表面的塑料板层和填充在两塑料板层之间的复合层,两面板的外伸端壁上分别连接有由铝合金型材制成的边框连接板,边框连接板的内表面与面板的内表面齐平且边框连接板的侧表面上设有向外伸出且贴靠在面板外表面上的连接筋板,连接筋板与面板的外表面之间通过连接螺钉连接且连接螺钉的插入段位于面板内。该实用新型具有重复使用次数多、使用寿命长且制作成本低的优点。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安装的过程中,相邻的边框连接板上设置通孔,通过连接件将相邻的边框连接板连接,一般的连接件为螺栓或螺钉等,此种固定方式需人工借助工具将螺栓拧入,或借助工具将螺钉拧入,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具有便于连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包括边框连接板,相邻所述边框连接板上设有对齐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边框连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筒内靠近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两根内抵接杆,所述连接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内抵接杆伸出的内进出口;所述连接筒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两根外抵接杆,所述连接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外抵接杆伸出的外进出口;位于同侧的所述内抵接杆与外抵接杆均设置有与连接筒转动连接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内抵接杆和外抵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两块边框连接板中一块边框连接板的一侧贴附时,两根内抵接杆位于连接筒内、两根所述外抵接杆抵接于两块边框连接板中剩余的一块边框连接板的一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边框连接板抵接,使得两个边框连接板上的通孔对齐,再人工把持安装板,将连接筒伸入两个通孔内,此时外抵接杆位于连接筒内,内抵接杆位于连接筒外;当连接筒移动至内抵接杆滑入通孔内时,此时通孔的侧壁将内抵接杆抵接至连接筒内,则内抵接杆带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带动外抵接杆滑出连接筒外,滑出连接筒外的外抵接杆抵接至边框抵接板的一侧。边框连接板的两侧被安装板与外抵接杆抵接,使得两块边框连接板被固定,使得相邻边框连接板的固定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连接筒内分别设置有与两根联动杆垂直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垂直连接,所述联动杆与支撑轴转动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轴的设置,联动杆以支撑轴为支撑点于连接筒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外抵接杆至联动杆与支撑轴转动连接点的长度小于内抵接杆至联动杆与支撑轴转动连接点的长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抵接杆至联动杆与支撑轴转动连接点的长度小于内抵接杆至联动杆与支撑轴转动连接点的长度的设置,可以使得两根内抵接杆在移动较短距离的同时,两根外抵接杆能移动较长距离,从而使得外抵接杆能较为容易的卡接于边框连接板的一侧。

进一步,两根所述内抵接杆间设置有始终驱动两根内抵接杆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弹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使得两根内抵接杆始终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将连接筒伸入两个通孔内时,不必人为将两根内抵接杆拉出连接筒外。

进一步,两根所述内抵接杆相互背离的一面设置有对内抵接杆进行导向的导向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角的设置,可以使得内抵接杆滑入通孔内时,对内抵接杆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两个所述内进出口的开口边缘垂直设置有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位于连接筒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向筒的设置,可以对内抵接杆进行导向,避免内抵接杆移动时,于内进出口倾斜。

进一步,两个所述外进出口的开口边缘垂直设置有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位于连接筒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导向筒的设置,可以对外抵接杆进行导向,避免内抵接杆移动时,于外进出口倾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支撑轴、内抵接杆与外抵接杆的设置,可以在内抵接杆滑入连接筒的同时,外抵接杆滑出连接筒外,实现相邻边框连接板的固定;

二、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两根内抵接杆朝始终远离的方向移动,不必在将连接筒伸入通孔内时,人工将两根内抵接杆拉出连接筒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边框连接板与连接筒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面板;11、边框连接板;111、通孔;2、连接筒;21、安装板;22、内进出口;221、第一导向筒;23、外进出口;231、第二导向筒;3、内抵接杆;31、导向角;4、外抵接杆;5、弹簧;6、联动杆;7、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连接便捷的系统化建筑模板,包括若干面板1,面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框连接板11,相邻的面板1抵接时,相邻的边框连接板11相互抵接。

相邻的边框连接板11上设置有对齐的通孔111,通孔111内穿设有连接筒2,连接筒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位于两块边框连接板11中的一块边框连接板11的一侧的安装板21,连接筒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至两块边框连接板11中剩余的一块边框连接板11的一侧。

连接筒2内靠近安装板21的一端对称滑动设置有内抵接杆3,连接筒2与通孔111侧壁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供内抵接板伸入或穿出的内进出口22,内进出口22的开口大于内抵接杆3的横截面,两个内进出口22开口边缘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导向筒221,两个第一导向筒221均位于连接筒2内,且两根内抵接杆3始终位于第一导向筒221内。两根内抵接杆3间设置有始终驱动两根抵接杆滑出连接筒2外的弹簧5,弹簧5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内抵接杆3连接。两根内抵接杆3相互背离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对内抵接杆3进行导向的导向角31,导向角31与内抵接杆3一体成型,其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直角梯形状的内抵接杆3的底面与安装板21相对。

连接筒2远离安装板21的一端对称滑动设置有外抵接杆4,连接筒2延伸至边框连接板1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供外抵接杆4伸入或穿出的外进出口23,外进出口23的开口大于外抵接杆4的横截面,外进出口23的开口边缘垂直设置有第二导向筒231,第二导向筒231位于连接筒2内,且两根外抵接杆4始终位于第二导向筒231内。

位于同侧的内抵接杆3与外抵接杆4间设置有联动杆6,联动杆6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内抵接杆3和外抵接杆4铰接。连接筒2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联动杆6的支撑轴7,支撑轴7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垂直连接。联动杆6与支撑轴7垂直,且联动杆6与支撑轴7转动连接。外抵接杆4至联动杆6与支撑轴7转动连接点的长度小于内抵接杆3至联动杆6与支撑轴7转动连接点的长度。

内抵接杆3滑入连接筒2内腔时,外抵接杆4滑出连接筒2外;内抵接杆3滑出连接筒2外时,外抵接杆4滑入连接筒2内。安装板21与两块边框连接板11中一块边框连接板11的一侧贴附时,两根内抵接杆3位于连接筒2内、两根外抵接杆4抵接于两块边框连接板11中剩余的一块边框连接板11的一侧。

工作原理:安装时,将边框连接板11抵接,使得两个边框连接板11上的通孔111对齐,再人工把持安装板21,将连接筒2伸入两个通孔111内,此时外抵接杆4位于连接筒2内,内抵接杆3位于连接筒2外;当连接筒2移动至内抵接杆3滑入通孔111内时,此时通孔111的侧壁将内抵接杆3抵接至连接筒2内,则内抵接杆3带动联动杆6转动,联动杆6带动外抵接杆4滑出连接筒2外,滑出连接筒2外的外抵接杆4抵接至边框抵接板的一侧。边框连接板11的两侧被安装板21与外抵接杆4抵接,使得两块边框连接板11被固定,使得相邻边框连接板11的固定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