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超高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3202发布日期:2020-08-14 18:2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超高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超高层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一般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劲性混凝土柱钢梁-核心筒结构两种布置方案。但前者的使用高度一般最大为200~250m,超过这个高度区间时,结构自重将急剧增大,造成地震反应也激增,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它适用的高度较高,高度为300m以上都可使用,但也存在着钢结构用量大的问题,经济性较差,另外也存在结构净高较前者要小许多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的不足,将两者的优势进行组合,发明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超高层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位于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顶部的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含有的外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劲性柱钢梁框架含有的外框架柱为劲性钢骨混凝土柱结构、框架梁为型钢结构以及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加固有深梁,劲性柱钢梁框架内加固有钢桁架。

在结构低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节省钢结构用量。在结构高区,采用劲性混凝土柱钢梁-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梁为型钢结构、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减轻结构自重,降低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两种结构体系组合的形式,可以应用于300米以上的超高层结构中,同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极佳的抗震性能,突破了常规结构布置方案的不足,达成了两者的最优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常规脚手架施工地上第一、二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拆除常规脚手架、安装整体提升脚手架并向上施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向上爬升施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施工至钢筋混凝土外框架结构部分完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在核心筒位置搭设常规脚手架施工核心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拆除常规脚手架、安装整体钢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钢平台向上爬升施工核心筒、整体提升脚手架向上爬升施工劲性柱钢梁外围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超高层结构,其包括位于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1和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1顶部的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2,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1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11和核心筒12采用整体提升脚手架3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2中的核心筒22采用整体钢平台4模架体系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21采用整体提升脚手架3施工,以实现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的施工。

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11含有的外框架柱111、框架梁112和楼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劲性柱钢梁框架21含有的外框架柱211为劲性钢骨混凝土柱结构、框架梁212为型钢结构以及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钢筋混凝土框架11内加固有深梁113,劲性柱钢梁框架21内加固有钢桁架213,刚度大,抗震性能好,与楼面结构、核心筒同步施工,施工速度快、节省材料。

在结构低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节省钢结构用量。在结构高区,采用劲性混凝土柱钢梁-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梁为型钢结构、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减轻结构自重,降低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如图1-9所示,组合式超高层结构的施工流程如下:

步骤一、采用常规脚手架5施工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一、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1和核心筒12结构(见图2);

步骤二、拆除常规脚手架5,安装分片组装的整体提升脚手架3,施工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1和核心筒12结构(见图3);

步骤三、继续安装分片组装整体提升脚手架3,并向上施工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四、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1和核心筒12结构,至此整体提升脚手架安装完成(见图4);

步骤四、整体提升脚手架3向上爬升一层高度,施工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其后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1和核心筒12结构(见图5);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向上施工至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度范围内的部分(见图6);

步骤六、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顶部安装常规脚手架5,向上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22结构,落地式常规脚手架5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12及楼板上,此时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22的楼板暂不施工(见图7);

步骤七、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22施工四层高度后暂停施工,拆除用于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的常规脚手架5(见图8);

步骤八、在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22位置安装整体钢平台4模架体系(见图8);

步骤九、整体钢平台4向上爬升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其后各层核心筒22结构,施工位于整体钢平台下方的核心筒22的楼板,同时利用整体提升脚手架3爬升施工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劲性柱钢梁框架211(劲性钢骨混凝土柱结构、钢框架梁及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见图9);

步骤十、劲性柱钢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22施工到顶,拆除整体钢平台4模架体系;

步骤十一、劲性柱钢梁框架211施工到顶,拆除整体提升脚手架3,完成结构施工。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区域采用整体提升式脚手体系,将核心筒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同时施工,减少高差作业面,提高施工速度。在劲性柱钢梁框架结构区域,先采用整体钢平台施工内部的核心筒结构,便于外围的钢梁连接到核心筒上,形成框架结构体系;随后外围的框架体系采用整体脚手架施工,实现已有施工技术的最优组合,解决这种新型结构的施工问题,实现快速施工。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