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243发布日期:2020-05-22 22:1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层楼房及平房施工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快速发展,房屋建筑的抗震强度关系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程度,我国广大小城镇及农村的房屋还多是砖混结构,抗震程度低。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67680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底层楼房及平房的抗震建筑方法,它由如下步骤组成:a.预制立柱、横梁、合子板,上述的砼预制件两端预留用于连接的钢筋头;b.打地基,按设计要求构筑基柱,用钢筋作骨架,浇筑,基柱的钢筋上预留上延部分,在基柱之上构筑地圈梁,基柱预留的钢筋穿过地圈梁;c.构筑框架,装立柱,将预制好的立柱的一端所预留的钢筋与基柱所预留的钢筋焊接,立柱所预留的钢筋与横梁所预留的钢筋焊接,浇筑上述的所有焊接处;d.搭合子板,合子板两端分别搭接在横梁上,合子板两端预留的钢筋焊接;e.构筑墙体,二层以上的楼层按构筑框架、搭合子板、构筑墙体步骤进行循环;f.构筑房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墙体只是加强了自身的连接结构,但墙体经常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震动,比如建在铁路旁或者公路旁的建筑,经常会受到火车或者大型车辆的影响发生轻微的震动,时间一长墙体就会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墙体内部结构不具有减震效果,最终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通过在墙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固设减震组件来减缓地震波的冲击,以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墙本体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墙本体内部固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和弹簧,固定框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连接板置于固定框的两个开口位置处,弹簧竖直设置于固定框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固接,当连接板与固定框抵接相连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墙本体时,将混凝土浇筑至预先搭建好的钢筋结构中,在对底部位置处的墙本体搭建结束后,将固定框放置在墙本体的顶部,将两块连接板分别置于固定框两端的开口位置处,且连接板与固定框抵接相连,弹簧置于固定框内,并令弹簧的两端与两块连接板固接,然后再向减震组件的顶部放置上部分的墙本体并进行浇筑,令减震组件置于墙本体的中间,在墙本体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地震时,来自地下的地震波传至减震组件位置处时,固定框内的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小地震波的冲击力,地震波的冲击力被设置在墙本体中间位置处的减震组件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的完整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加强墙本体自身的连接结构来提高墙本体的抗震能力,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减缓了地震波的冲击力,进而减小地震对墙本体的损坏,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簧均匀间隔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弹簧均匀间隔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一方面加强对地震波的缓冲作用,一方面提高连接板的均匀受力,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对墙本体的减震效果,加强对墙本体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框顶部的内壁水平开设有凹槽,连接板置于凹槽内并与凹槽抵接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减震组件时,将连接板水平放置在固定框的凹槽内,加强连接板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板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墙本体的稳定性,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板的厚度齐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凹槽的深度设置为与连接板的厚度齐平,使得连接板放置到凹槽中时增加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紧密性,此外保持连接板上表面与凹槽的水平度,增强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宽度为固定框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凹槽的宽度设置为固定框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加大连接板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板在凹槽上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减震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凹槽抵接的位置处竖直向下固设有连接杆,凹槽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杆插设于连接孔内形成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板放置在凹槽上时,将连接板上的连接杆对准凹槽上的连接孔,然后将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中形成卡接,进一步加强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板放置在固定框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内插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与上方的连接板固接,支撑杆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抵接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竖直插设于弹簧内,且支撑杆的顶部与连接板固接,支撑杆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抵接设置,支撑杆对连接板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加强连接板承受混凝土的重力,提高连接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与连接板固接,稳定板的边缘与固定框抵接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减震组件上的稳定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稳定板与连接板固接,加强减震组件与稳定板之间的连接,且稳定板盖设在固定框上,稳定板阻挡固定框和连接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入到减震组件内部而影响减震组件内部的结构,提高减震组件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墙本体内部设置减震组件,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的冲击力在墙本体上传输时,被设置在墙本体中间位置处的减震组件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的完整性,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

2、通过在减震组件中设置弹簧,当发生地震时,减震组件中的弹簧减小地震波的冲击力,提高对墙本体的保护作用;

3、通过在减震组件的上表面设置稳定板用以阻挡固定框和连接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入到减震组件内部而影响减震组件内部的结构,对减震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减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本体;2、减震组件;21、固定框;211、凹槽;212、连接孔;22、连接板;221、连接杆;23、弹簧;231、支撑杆;3、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墙体的减震装置,包括墙本体1,墙本体1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墙本体1内部设置有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水平置于墙本体1中间位置处,且减震组件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墙本体1固定相连,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的冲击力被减震组件2减弱,进而保护墙本体1的完整性,进而减小地震对墙本体1的损坏,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效果。

如图2所示,减震组件2包括固定框21、连接板22和弹簧23,固定框21的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且固定框21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凹槽211,凹槽211由开口端向固定框21中心位置处凹陷设置,连接板22置于固定框21两个开口位置处的凹槽211内,且连接板22的厚度与凹槽211的深度齐平,加强连接板22置于凹槽211内的稳定性。凹槽211的宽度为固定框21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凹槽211的宽度为固定框21厚度的二分之一,加大连接板22与凹槽211的接触面积,且凹槽211上开设有连接孔212,连接板22靠近凹槽211一侧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连接孔212相适配的连接杆221,当连接板22水平放置在凹槽211上时,连接杆221竖直插入到连接孔212内形成卡接,进一步加强连接板22与凹槽211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板22放置在固定框21上的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2,弹簧23竖直设置于固定框21内,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固接,当连接板22与固定框21抵接相连时,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沿着墙本体1向上传送,弹簧23在竖直方向拉伸用以减缓地震波,进而保护墙本体1不受损坏,且弹簧23对顶部的连接板22具有一定的拉伸作用,防止连接板22从凹槽211内脱落。弹簧23内部竖直插设有支撑杆231,支撑杆231的顶部与上方的连接板22固接,支撑杆231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22抵接,支撑杆231对上方的连接板22以及连接板22上方的墙本体1进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减震组件2的上表面设置有稳定板3,稳定板3与连接板22固接,稳定板3的边缘与固定框21抵接相连,稳定板3与混凝土直接接触,阻挡固定框21和连接板22之间的缝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混凝土流入到减震组件2内部而影响减震组件2内部的结构而导致减震效果降低,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2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组装该减震组件2时,水平放置固定框21,将固定框21上方的连接板22放置在凹槽211中,令连接板22上的连接杆221插入到连接孔212中,然后将弹簧23套设在支撑杆231上,并将弹簧23的顶部与连接板22固接,接着将固定框21底部的连接板22放置到凹槽211中,令弹簧23的底部与下方的连接板22抵接并进行固定;搭建墙本体1时,先浇筑底部的墙本体1,然后将减震组件2放置在墙本体1的顶部并进行固接,然后将稳定板3放置在减震组件2的顶部,并使稳定板3与减震组件2固接,然后在稳定板3的顶部进行顶部的墙本体1的浇筑;减震组件2可减缓地震波的冲击,达到对墙本体1进行保护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