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711发布日期:2020-05-26 16:5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隔震技术是四十年来国内外地震工程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原理清晰,性能可靠,易于操作。传统做法为:在结构的连接处增加角钢、加固预埋件或加粗钢筋等刚性连接方式,在地震作用中往往呈整体一起破坏。减震技术近些年在建筑物抗震措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橡胶隔震支座作为减震技术中的一种,隔震技术通俗讲就是在建筑物上、下部结构之间增加一层“弹簧层”,即隔震层,来实现耗能减震,减轻地震破坏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耗能元件吸收,减少结构变形,即使发生破坏也是隔震层率先破坏,从而对整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结构安全性。

隔震层由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构成,一般设置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形成一个水平向柔弱层,以此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来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消除建筑结构与地震动的共振效应,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结构免遭地震破坏。

现有的隔震支座主要包括下支墩、上支墩和连接在下支墩和上支墩之间的隔震结构构成,其中,下支墩和上支墩的内部结构对一些震动频繁的地区来说,其结构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震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一些震动频繁的地区来说,隔震支座中的下支墩和上支墩的内部强度不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包括结构对称设置的下支墩和上支墩,所述下支墩由网状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而成,网状钢筋结构包括由多个倒“u”型钢筋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交错而成的,且每一个倒“u”型钢筋的两竖直段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加强拉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建筑隔震支座中的下支墩和上支墩中的网状钢筋结构由多个倒“u”型钢筋与加强拉筋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而成,然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后,能够使下支墩和上支墩承受一定沿横向或纵向上的外力,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下支墩1、上支墩2、隔震支座结构3、倒“u”型钢筋11、加强拉筋12、预制钢板13、顶板31、底板32、铅芯杆33、弹性减震筒34、封板35、橡胶保护套36、螺纹套杆4、预埋锚筋5、螺栓6、加强件7、主架板71、三角板72。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包括下支墩1、上支墩2和连接在下支墩1和上支墩2之间的隔震支座结构3,下支墩1和上支墩2的结构对称设置,其中,下支墩1由网状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而成,网状钢筋结构包括由多个倒“u”型钢筋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交错而成的,且每一个倒“u”型钢筋的两竖直段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加强拉筋12。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隔震支座结构3包括与上支墩2相连的顶板31和与下支墩1相连的底板32,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通过铅芯杆33相连,铅芯杆33的外侧套设有弹性减震筒34,弹性减震筒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设在铅芯杆33上且与顶板31或底板32相抵的封板35,弹性减震筒34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在顶板31和底板32之间的橡胶保护套36;弹性减震筒34包括套设在铅芯杆33外侧且沿其轴向方向交替布置的多个弹性橡胶圈和多个刚性钢板圈;通过隔震支座结构3的结构设计是为了使其具有很大的刚度和承载力,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形成一个水平向柔弱层,以此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来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消除建筑结构与地震动的共振效应,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结构免遭地震破坏。

其中,下支墩1的顶部嵌设有预制钢板13,预制钢板13与底板32之间通过多个嵌入网状钢筋结构内的螺栓6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螺栓6连接组件均包括螺纹套杆4、预埋锚筋5和螺栓6,螺纹套杆4的一端与预制钢板13固定相连,螺纹套杆4的另一端穿入网状钢筋结构内上侧,螺栓6的螺杆穿过预制钢板13和底板32后嵌入螺纹套杆4内与螺纹套杆4螺的上侧螺纹连接,预埋锚筋5的一端嵌入螺纹套杆4内与螺纹套杆4螺的下侧螺纹连接,预埋锚筋5的另一端穿至网状钢筋结构内下侧;通过螺栓6连接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其快速的将下支墩1和隔震支座结构3进行连接,且使下支墩1和隔震支座结构3连接之后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同时螺栓6连接组件嵌入下支墩1内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下支墩1内的结构强度。

为了提高预埋锚筋5在下支墩1内的抗拉强度,采用的预埋锚筋5包括竖杆部和连接在竖杆部下端的横杆部,竖杆部与横杆部的连接点位于横杆部的中间;通过竖杆部与横杆部的连接方式使预埋锚筋5内能够提高抵抗螺栓6连接组件之间的轴向拉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下支墩1和上支墩2与隔震支座结构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底板32与下支墩1之间连接有多个沿底板32外侧周向分布的加强件7,加强件7均包括连接在底板32与下支墩1之间呈“l”型的主架板71,主架板71分别通过多个螺栓6与底板32与下支墩1相连,主架板71的两侧连接平行设置的两三角板72,主架板71与两三角板72之间形成楔形凹槽;加强件7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加强件7的重量。

使用时,将本建筑隔震支座中的下支墩1与基础进行连接,上支墩2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连接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包括结构对称设置的下支墩和上支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墩由网状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而成,网状钢筋结构包括由多个倒“u”型钢筋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交错而成的,且每一个倒“u”型钢筋的两竖直段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加强拉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下支墩和上支墩之间的隔震支座结构,隔震支座结构包括与上支墩相连的顶板和与下支墩相连的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铅芯杆相连,铅芯杆的外侧套设有弹性减震筒,弹性减震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设在铅芯杆上且与顶板或底板相抵的封板,弹性减震筒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橡胶保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筒包括套设在铅芯杆外侧且沿其轴向方向交替布置的多个弹性橡胶圈和多个刚性钢板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墩的顶部嵌设有预制钢板,预制钢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多个嵌入网状钢筋结构内的螺栓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螺栓连接组件均包括螺纹套杆、预埋锚筋和螺栓,螺纹套杆的一端与预制钢板固定相连,螺纹套杆的另一端穿入网状钢筋结构内上侧,螺栓的螺杆穿过预制钢板和底板后嵌入螺纹套杆内与螺纹套杆螺的上侧螺纹连接,预埋锚筋的一端嵌入螺纹套杆内与螺纹套杆螺的下侧螺纹连接,预埋锚筋的另一端穿至网状钢筋结构内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锚筋包括竖杆部和连接在竖杆部下端的横杆部,竖杆部与横杆部的连接点位于横杆部的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下支墩之间连接有多个沿底板外侧周向分布的加强件,加强件均包括连接在底板与下支墩之间呈“l”型的主架板,主架板分别通过多个螺栓与底板与下支墩相连,主架板的两侧连接平行设置的两三角板,主架板与两三角板之间形成楔形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包括结构对称设置的下支墩和上支墩,所述下支墩由网状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而成,网状钢筋结构包括由多个倒“U”型钢筋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交错而成的,且每一个倒“U”型钢筋的两竖直段之间连接有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加强拉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建筑隔震支座中的下支墩和上支墩中的网状钢筋结构由多个倒“U”型钢筋与加强拉筋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而成,然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后,能够使下支墩和上支墩承受一定沿横向或纵向上的外力,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舒唯;王枭;李坤建;段文川;伍任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