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357发布日期:2020-05-22 22:1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薄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间隔墙板在安装过程中,由于与墙体连接的隔墙板的安装孔位已经相对固定,不能再进行调节,而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会存在施工误差,最终会导致与墙体连接的隔墙板安装不上,导致施工失败;并且,由于现有的隔墙板结构较为厚重,施工的时候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通过调节滑块在框体中的位置,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且结构轻薄实用,使双面陶瓷轻质板能够完美无误差地固定在墙体。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包括陶瓷轻质板、墙体固定件、l型连接件、预埋受力连接件和板体固定件;

所述陶瓷轻质板包括第一陶瓷薄板、第一铝板、铝蜂窝板、第二铝板和第二陶瓷薄板;

所述第一陶瓷薄板的右侧面粘合与所述第一铝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一铝板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铝蜂窝板的左侧面,所述铝蜂窝板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第二铝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二铝板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第二陶瓷薄板的左侧面,所述陶瓷轻质板内设有预埋槽,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预埋槽内;

所述l型连接件包括墙体连接件和板体连接件,所述墙体连接件通过墙体固定件固定于墙体,所述板体连接件朝向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

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包括框体和滑块,所述框体设有u型的滑槽,所述滑块为凸台型的,所述滑块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孔;

所述框体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

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通过在c型槽填充粘合胶固定于所述预埋槽,所述滑块的安装部朝向所述板体连接件,并通过所述板体固定件把所述板体连接件与固定于所述滑块的安装部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所述框体包括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

所述第一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左边沿,所述第二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右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的内边沿,所述第二顶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内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所述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共同围成供滑块滑动的滑槽;

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

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限位部和右限位部,所述左限位部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一顶板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正下方,所述安装部凸起于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面和第二顶板的顶面。

进一步,还包括导轨,其数量至少为二;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导轨从所述底板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导轨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孔。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顶部设有对准面,所述对准面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所述v型对准槽从所述对准面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进一步,所述框体和滑块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所述陶瓷轻质板和纵向板的边沿分别设有凹型包边框,所述凹型包边框为不锈钢黑钛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预埋槽从第一陶瓷薄板贯穿至铝蜂窝板。

进一步,所述墙体固定件是塑料胀管,所述板体固定件是螺丝。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通过调节滑块在框体中的位置,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且结构轻薄实用,使双面陶瓷轻质板能够完美无误差地固定在墙体。

向多个所述c型槽注入树脂类的粘合剂,当粘合剂凝固时,使得所述框体整体能够与陶瓷轻质板内部稳定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避免损坏所述陶瓷轻质板的结构。

滑块能够在所述框体的滑槽内滑动,通过调整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中的位置,使得所述滑块的安装部内的安装孔能够对准l型连接件的板体连接件的安装孔位,便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最终,通过板体固定件把l型连接件的板体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中,配合所述l型连接件的墙体连接件通过墙体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墙体,最终所述陶瓷轻质板能够完美无误差地固定在所述墙体。

由于所述滑块整体是凸台型设计,其抗拉能力强,提高其使用寿命。

第一陶瓷薄板、第一铝板、铝蜂窝板、第二铝板和第二陶瓷薄板是通过环氧树脂粘合而成的陶瓷轻质板,其整体轻薄,并且抗冲击能力强,结构更加稳定,能够安全地使用。尤其是在铝蜂窝板的左右两侧粘合所述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保证了所述铝蜂窝板的平整,进而保证了整个陶瓷轻质板在竖起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结构更加稳定。

将所述第一陶瓷薄板和第二陶瓷薄板位于陶瓷轻质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陶瓷薄板和第二陶瓷薄板的没有被粘合的壁面能够作为装饰面使用,满足室内的装饰需求。另外所述第一陶瓷薄板和第二陶瓷薄板均能防火、防水,容易清洁,不容易发霉,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预埋受力连接件固定在陶瓷轻质板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陶瓷轻质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预埋受力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预埋受力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陶瓷轻质板1、第一陶瓷薄板11、第一铝板12、铝蜂窝板13、第二铝板14、第二陶瓷薄板15、凹型包边框16、预埋槽101、墙体固定件2、l型连接件3、墙体连接件31、板体连接件32、预埋受力连接件4、框体41、底板411、第一竖板4121、第二竖板4122、第一顶板4131、第二顶板4132、滑槽4101、c型槽4102、导轨4103、导孔4201、滑块42、左限位部421、右限位部422、安装部423、对准面4231、v型对准槽42311、安装孔42301、板体固定件5、墙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6所示,一种能够吸收施工误差与墙体连接的双面陶瓷轻质板结构,包括陶瓷轻质板1、墙体固定件2、l型连接件3、预埋受力连接件4和板体固定件5;

所述陶瓷轻质板1包括第一陶瓷薄板11、第一铝板12、铝蜂窝板13、第二铝板14和第二陶瓷薄板15;

所述第一陶瓷薄板11的右侧面粘合与所述第一铝板12的左侧面,所述第一铝板12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铝蜂窝板13的左侧面,所述铝蜂窝板13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第二铝板14的左侧面,所述第二铝板14的右侧面粘合于所述第二陶瓷薄板15的左侧面,所述陶瓷轻质板1内设有预埋槽101,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固定于所述预埋槽101内;

所述l型连接件3包括墙体连接件31和板体连接件32,所述墙体连接件31通过墙体固定件2固定于墙体6,所述板体连接件32朝向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

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包括框体41和滑块42,所述框体41设有u型的滑槽4101,所述滑块42为凸台型的,所述滑块42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安装部423,所述安装部423内设有安装孔42301;

所述框体41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4102;

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通过在c型槽4102填充粘合胶固定于所述预埋槽101,所述滑块42的安装部423朝向所述板体连接件32,并通过所述板体固定件5把所述板体连接件32与固定于所述滑块42的安装部423的安装孔42301内。

需要注意的是,图1当中的陶瓷轻质板是外部结构示意图,是看不到预埋受力连接件4的结构,所述陶瓷轻质板1内设有预埋槽101,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固定于所述陶瓷轻质板1内,因此,图1的附图标记4表示指出了预埋受力连接件4位于陶瓷轻质板1内。

如图2所示,向多个所述c型槽4102注入树脂类的粘合剂,当粘合剂凝固时,使得所述框体41整体能够与陶瓷轻质板1内部稳定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避免损坏所述陶瓷轻质板1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滑块4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每个预埋受力连接件4的滑块42的数量为一;滑块42能够在所述框体41的滑槽内4101滑动,通过调整所述滑块42在所述滑槽4101中的位置,使得所述滑块42的安装部423内的安装孔42301能够对准l型连接件3的板体连接件32的安装孔位,便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最终,通过板体固定件5把l型连接件3的板体连接件32固定在所述安装部423的安装孔42301中,配合所述l型连接件3的墙体连接件31通过墙体固定件2固定于所述墙体6,最终所述陶瓷轻质板1能够完美无误差地固定在所述墙体6。

进一步,由于所述滑块42整体是凸台型设计,其抗拉能力强,提高其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第一陶瓷薄板11、第一铝板12、铝蜂窝板13、第二铝板14和第二陶瓷薄板15是通过环氧树脂粘合而成的陶瓷轻质板1,其整体轻薄,并且抗冲击能力强,结构更加稳定,能够安全地使用。尤其是在铝蜂窝板13的左右两侧粘合所述第一铝板12和第二铝板14,保证了所述铝蜂窝板13的平整,进而保证了整个陶瓷轻质板1在竖起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结构更加稳定。

将所述第一陶瓷薄板11和第二陶瓷薄板15位于陶瓷轻质板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陶瓷薄板11和第二陶瓷薄板的没有被粘合的壁面能够作为装饰面使用,满足室内的装饰需求。另外所述第一陶瓷薄板11和第二陶瓷薄板均能防火、防水,容易清洁,不容易发霉,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如图4-6所示,进一步,所述框体41包括底板411、第一竖板4121、第二竖板4122、第一顶板4131和第二顶板4132;

所述第一竖板4121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411的左边沿,所述第二竖板412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411的右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4131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4121的内边沿,所述第二顶板4132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4122的内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4131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411的顶面,所述第二顶板4132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411的顶面;

所述底板411、第一竖板4121、第二竖板4122、第一顶板4131和第二顶板4132共同围成供滑块2滑动的滑槽4101;

所述底板411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4102。

通过底板411、第一竖板4121、第二竖板4122、第一顶板4131和第二顶板4132组成的框体41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6所示,进一步,所述滑块4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限位部421和右限位部422,所述左限位部421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一顶板4131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422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顶板4132的正下方,所述安装部23凸起于所述第一顶板131的顶面和第二顶板132的顶面。

所述滑块42在滑动时,所述左限位部421会限制在所述第一顶板4131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421会限制在所述第二顶板4132的正下方,使得所述滑块42不会发生滑动时脱轨的现象。

如图4-5所示,进一步,还包括导轨4103,其数量至少为二;

所述导轨4103设置于所述底板411的顶部,所述导轨4103从所述底板41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导轨4103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滑块4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4103配合的导孔4201。

通过所述导轨4103与所述导孔4201的配合,更加利于所述滑块42在滑槽4101中滑动。

如图4-6所示,进一步,所述安装部423的顶部设有对准面4231,所述对准面4231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42311,所述v型对准槽42311从所述对准面423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固定件5是螺丝,所述板体固定件5把所述横向连接件32与固定于所述滑块42的安装部423的安装孔42301内时,在所述对准面4231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42311,方便在使用所述螺丝扭入安装孔42301时,所述螺丝能够找到准确的扭入位置,使得螺丝能够顺利地扭入安装孔42301,实现快速准确扭紧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框体41和滑块42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所述陶瓷轻质板1和纵向板2的边沿分别设有凹型包边框16,所述凹型包边框16为不锈钢黑钛制成的。

使得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整体结构轻便耐用,防腐蚀、防锈性能好。横向板1和纵向板2在加工过程中是经过大板剪切成多个单板的过程,那么,横向板1和纵向板2的边沿通常是锯齿边沿。这些锯齿边沿通过凹型包边框16包围起来,使得横向板1和纵向板2的锯齿边沿不外露,从而使得横向板1和纵向板2的整体更加美观,结构更加稳定。不锈钢黑钛制成的凹型包边框16,其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如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预埋槽101从第一陶瓷薄板11贯穿至铝蜂窝板13。

所述第一陶瓷薄板11的厚度为5-6mm,所述第一铝板12的厚度为0.5-1mm,所述铝蜂窝板13的厚度为8-9mm,所述第二铝板14的厚度为0.5-1mm,所述第二陶瓷薄板15的厚度为5-6mm;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陶瓷薄板15的外侧面是作为装饰面,因此,所述预埋槽101只是从第一陶瓷薄板11贯穿至铝蜂窝板13,当所述预埋受力连接件4通过在c型槽4102填充粘合胶固定于所述预埋槽101时,便不会破坏到所述第二陶瓷薄板15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陶瓷薄板15的外侧面平整,也能保证其装饰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图2的第一铝板12和第二铝板14没有画出。

进一步,所述墙体固定件2是塑料胀管,所述板体固定件5是螺丝。

所述墙体固定件2是塑料胀管,能够更稳定地把l型连接件3的墙体连接件31固定在墙体6内,所述板体固定件5是螺丝,通过使用螺丝的安装方式能够实现快速拆装,也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