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352发布日期:2020-05-22 22: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间隔墙板在安装过程中,通常是对室内空间进行横向和纵向间隔,使得室内能够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横向板与纵向板之间的安装位置已经相对固定,不能再进行调节,这样的话,会存在施工误差,很可能导致横向板与纵向板之间不能很好地被固定在一起,导致施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便于横向板与纵向板将室内空间进行间隔,且抗拉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包括框体和滑块;所述框体包括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

所述第一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左边沿,所述第二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右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的内边沿,所述第二顶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的内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所述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共同围成供滑块滑动的滑槽;

所述滑块为凸台型的,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限位部和右限位部,所述左限位部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一顶板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正下方;

所述滑块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凸起于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面和第二顶板的顶面,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安装孔;

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

进一步,还包括导轨,其数量至少为二;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导轨从所述底板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导轨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孔。

进一步,每个所述c型槽均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顶部设有对准面,所述对准面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所述v型对准槽从所述对准面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导轨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框体和滑块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便于横向板与纵向板将室内空间进行间隔,且抗拉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现有的室内间隔墙板在安装过程中,通常是利用横向板和纵向板对室内空间进行横向和纵向间隔,使得室内能够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

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在使用时,通常是预埋在横向板中,预埋时,向多个所述c型槽注入树脂类的粘合剂,当粘合剂凝固时,使得所述框体整体能够与横向板内部稳定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避免损坏横向板的结构。

所述滑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滑块的数量为二;滑块能够在所述框体的滑槽内滑动,通过调整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中的位置,使得所述滑块的安装部内的安装孔能够对准其与纵向板相互固定的五金配件上的安装孔位,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最终,通过固定件把所述纵向板的五金配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中,便能把纵向板和横向板完美地固定在一起。

而通过底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组成的框体结构简单实用;所述滑块在滑动时,所述左限位部会限制在所述第一顶板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会限制在所述第二顶板的正下方,使得所述滑块不会发生滑动时脱轨的现象。进一步,由于所述滑块整体是凸台型设计,其抗拉能力强,提高其使用寿命,使得通过固定件把所述纵向板的五金配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中时,能把纵向板和横向板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框体1、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第二顶板132、滑槽101、c型槽102、导轨103、滑块2、左限位部21、右限位部22、安装部23、对准面231、v型对准槽2311、安装孔2301、导孔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包括框体1和滑块2;所述框体1包括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

所述第一竖板121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左边沿,所述第二竖板12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右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131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121的内边沿,所述第二顶板132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122的内边沿;

所述第一顶板131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11的顶面,所述第二顶板132的底面平行于所述底板11的顶面;

所述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共同围成供滑块2滑动的滑槽101;

所述滑块2为凸台型的,所述滑块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限位部21和右限位部22,所述左限位部21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一顶板131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22的顶面位于所述第二顶板132的正下方;

所述滑块2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安装部23,所述安装部23凸起于所述第一顶板131的顶面和第二顶板132的顶面,所述安装部23内设有安装孔2301;

所述底板11的底部设有多个c型槽102。

现有的室内间隔墙板在安装过程中,通常是利用横向板和纵向板对室内空间进行横向和纵向间隔,使得室内能够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

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在使用时,通常是预埋在横向板中,预埋时,向多个所述c型槽102注入树脂类的粘合剂,当粘合剂凝固时,使得所述框体1整体能够与横向板内部稳定地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能够避免损坏横向板的结构。

所述滑块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滑块2的数量为二;滑块2能够在所述框体1的滑槽内101滑动,通过调整所述滑块2在所述滑槽101中的位置,使得所述滑块2的安装部23内的安装孔2301能够对准其与纵向板相互固定的五金配件上的安装孔位,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工误差,最终,通过固定件把所述纵向板的五金配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23的安装孔2301中,便能把纵向板和横向板完美地固定在一起。

而通过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组成的框体1结构简单实用;所述滑块2在滑动时,所述左限位部21会限制在所述第一顶板131的正下方,所述右限位部22会限制在所述第二顶板132的正下方,使得所述滑块2不会发生滑动时脱轨的现象。进一步,由于所述滑块2整体是凸台型设计,其抗拉能力强,提高其使用寿命,使得通过固定件把所述纵向板的五金配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23的安装孔2301中时,能把纵向板和横向板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还包括导轨103,其数量至少为二;

所述导轨103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顶部,所述导轨103从所述底板1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导轨103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滑块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103配合的导孔201。

通过所述导轨103与所述导孔201的配合,更加利于所述滑块2在滑槽101中滑动。

进一步,每个所述c型槽102均从所述底板11的底部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c型槽102的体积,则能够尽可能地往c型槽102中注入更多的粘合剂,这样的话,当粘合剂凝固时,使得所述框体1整体能够与横向板内部更加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23的顶部设有对准面231,所述对准面231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2311,所述v型对准槽2311从所述对准面23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螺丝把所述纵向板的五金配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23的安装孔2301中,在所述对准面231的中部设有v型对准槽2311,方便在使用所述螺丝扭入安装孔2301时,所述螺丝能够找到准确的扭入位置,使得螺丝能够顺利地扭入安装孔2301,实现快速准确扭紧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2301为螺纹孔。

能够配合所述螺丝使用,通过螺丝的锁紧安装方式,能够实现快速拆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板121和第二竖板12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的结构相同,所述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第二顶板132和导轨103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竖板121和第二竖板122的结构相同,指的是两者的厚度、长度和高度相同;所述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的结构相同,指的是两者的厚度、长度和高度相同。通过把所述第一竖板121和第二竖板122的结构设置成相同,把所述第一顶板131和第二顶板132的结构设置成相同,把所述底板11、第一竖板121、第二竖板122、第一顶板131、第二顶板132和导轨103的长度相同,使得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所述框体1和滑块2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

使得所述墙板预埋受力连接件整体结构轻便耐用,防腐蚀、防锈性能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