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7611发布日期:2020-06-20 14:0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但现有的预制板在拼接时,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之间只能依靠混凝土的粘性进行粘接,而钢筋骨架是相互分离的,整体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钢筋骨架和将部分钢筋骨架包裹住的预制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的前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同的u型钩,所述钢筋骨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锚杆,并且u型钩的前部和锚杆的上部均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之外,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前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咬合凸起,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后部设置有向前凹的咬合凹槽,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板前部的u型钩套在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锚杆上,一块预制板前部的咬合凸起与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咬合凹槽相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钢筋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钢筋,所述u型钩和锚杆由纵向钢筋的两头折弯形成,所述横向钢筋的两头均伸出预制混凝土层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骨架还包括多个安装在任意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之间的钢筋笼。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钢筋环和多根用扎丝安装在钢筋环外侧的串联钢筋,所述钢筋环的两头折弯形成l型钩,所述钢筋环的两个l型钩分别用扎丝与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环包裹在预制混凝土层中,所述串联钢筋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外,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在钢筋笼中形成圆柱形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端高于钢筋笼的顶端,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前部两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个与支撑台相配合的缺口,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混凝土层后部的支撑台嵌入另一块预制混凝土层前部的对应的缺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预制板的前部设置u型钩和咬合凸起,在预制板的后部设置锚杆和咬合凹槽,当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板前部的u型钩套在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锚杆上,一块预制板前部的咬合凸起与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咬合凹槽相咬合,使两块预制板的钢筋骨架相连接,并且使两块预制板在拼接缝处部分重叠在一起,提高叠合楼板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纵向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预制板1000包括钢筋骨架100和将部分钢筋骨架100包裹住的预制混凝土层200,钢筋骨架100的前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同的u型钩111,钢筋骨架100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锚杆112,并且u型钩111的前部和锚杆112的上部均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200之外,预制混凝土层200的前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咬合凸起201,预制混凝土层200的后部设置有向前凹的咬合凹槽202,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1000拼接时,一块预制板1000前部的u型钩111套在另一块预制板1000后部的锚杆上,一块预制板1000前部的咬合凸起与另一块预制板1000后部的咬合凹槽相咬合。不仅使两块预制板1000的钢筋骨架相连接,并且使两块预制板1000在拼接缝处部分重叠在一起,提高叠合楼板的整体性。

钢筋骨架100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钢筋110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钢筋120,u型钩111和锚杆112由纵向钢筋111的两头折弯形成,横向钢筋120的两头均伸出预制混凝土层200的左右两侧。

钢筋骨架100还包括多个安装在任意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120之间的钢筋笼130。钢筋笼130包括多个钢筋环131和多根用扎丝安装在钢筋环131外侧的串联钢筋133,钢筋环131的两头折弯形成l型钩132,钢筋环132的两个l型钩132分别用扎丝与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120连接固定。钢筋环131包裹在预制混凝土层200中,串联钢筋133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200外,预制混凝土层200在钢筋笼130中形成圆柱形的空腔203。设置钢筋笼130,第一、能够在预制板1000的横向上起到横梁的作用,避免预制板1000的中部下垂,第二、增加预制板1000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接触面积,并且使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与预交混凝土层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第三、在预制混凝土层200中形成空腔,减轻预制板1000的重量,减少混凝土的浇筑量,降低预制板1000的制造成本。

预制混凝土层200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支撑台204,支撑台204的顶端高于钢筋笼130的顶端,预制混凝土层200的前部两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个与支撑台204相配合的缺口205,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1000拼接时,一块预制混凝土层200后部的支撑台204嵌入另一块预制混凝土层200前部的对应的缺口205中。支撑台204,使预制板1000在叠放时,避免下部的预制板1000上的钢筋笼被挤压变形,便于预制板1000的储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包括钢筋骨架和将部分钢筋骨架包裹住的预制混凝土层,所述钢筋骨架的前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同的u型钩,所述钢筋骨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锚杆,并且u型钩的前部和锚杆的上部均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之外,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前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咬合凸起,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后部设置有向前凹的咬合凹槽,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板前部的u型钩套在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锚杆上,一块预制板前部的咬合凸起与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咬合凹槽相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钢筋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钢筋,所述u型钩和锚杆由纵向钢筋的两头折弯形成,所述横向钢筋的两头均伸出预制混凝土层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还包括多个安装在任意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之间的钢筋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钢筋环和多根用扎丝安装在钢筋环外侧的串联钢筋,所述钢筋环的两头折弯形成l型钩,所述钢筋环的两个l型钩分别用扎丝与两根相邻的横向钢筋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环包裹在预制混凝土层中,所述串联钢筋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外,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在钢筋笼中形成圆柱形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端高于钢筋笼的顶端,所述预制混凝土层的前部两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个与支撑台相配合的缺口,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混凝土层后部的支撑台嵌入另一块预制混凝土层前部的对应的缺口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板,预制板包括钢筋骨架和将部分钢筋骨架包裹住的预制混凝土层,钢筋骨架的前部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同的U型钩,钢筋骨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锚杆,并且U型钩的前部和锚杆的上部均裸露在预制混凝土层之外,预制混凝土层的前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咬合凸起,预制混凝土层的后部设置有向前凹的咬合凹槽,前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时,一块预制板前部的U型钩套在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锚杆上,一块预制板前部的咬合凸起与另一块预制板后部的咬合凹槽相咬合。有益效果是:不仅使两块预制板的钢筋骨架相连接,并且使两块预制板在拼接缝处部分重叠在一起,提高叠合楼板的整体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祖银;李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