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8180发布日期:2020-08-18 18:3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殡葬服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智能殡葬园区。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丧葬观念的“入土为安”,群众大多选择进行“土葬”使得耕地、林地大量出现坟头,导致“青山白化”山林土地破坏严重,给环境保护,文明创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难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智能殡葬园区,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智能殡葬园区,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土葬,加强文明建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智能殡葬园区,包括设置在山腹中的墓葬区和围绕山体修建的多个祭祀区,墓葬区和祭祀区均与殡葬管理平台连接;

墓葬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智能存放架、设置在多个智能存放架之间的传送轨道、设置在传送轨道上的智能机械手,

祭祀区包括祭祀台、设置在祭祀台中间的电子灵牌、设置在电子灵牌前的焚香炉以及设置在电子灵牌两侧的电子音像显示装置;

殡葬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单元、场景交互单元、业务处理单元、导航定位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以及关键字检索单元,智能机械手与导航定位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连接,智能存放架与信息处理单元、关键字检索单元以及导航定位单元连接,所述电子灵牌与所述场景交互单元、关键字检索单元以及数据库单元连接,所述电子音像显示装置与所述业务处理单元和数据库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存放架包括多个存放网格以及设置在每一个网格内的标签和通信模块,标签与通信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机械手包括移动台、设置移动台上的六轴机械臂以及设置在六轴机械臂前端的夹爪,所述夹爪上设有标签阅读器和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灵牌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屏、扬声器、操作键、识别器和电源电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标签采用无源rfid。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智能殡葬园区在不影响地面建筑和绿化等条件下,修建形成地下墓地,扩大骨灰盒存放空间,且祭祀区可修建成道教或者佛教建筑样式,形成美观的建筑群体和风景区,使祭祀更庄严肃穆,通过殡葬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或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实现现场祭祀和网络祭祀一体化,提高便捷性,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改革土葬风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墓葬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祭祀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智能殡葬园区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生态智能殡葬园区,包括设置在山腹中的墓葬区1和围绕山体修建的多个祭祀区2,所述墓葬区1和所述祭祀区2通过人行廊道连通,且所述墓葬区1和所述祭祀区2均与殡葬管理平台3连接;所述殡葬管理平台3用于将墓葬区1和殡葬区2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互联结构,进行统一管理和相互协同工作。

墓葬区用于集中存放骨灰盒或者是保存的遗体,祭祀区用于方便后人按照传统风俗进行祭拜,墓葬区修建在山腹之中,以满足传统观念中的“入土为安”的想法,祭祀区围绕山体外修建,祭祀区和墓葬区通过人行廊道连通,墓葬区的山体上可以种植不同的山林植被,形成一个风景观赏区,围绕祭祀区和墓葬区之间还可以修建花园风景带,墓葬区和祭祀区均采用智能电子化的设备,殡葬管理平台用于将墓葬区和祭祀区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管理结构,方便通过互联网或物联网进行连接互通。

请参与图2,墓葬区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智能存放架11、设置在多个智能存放架11之间的传送轨道12、设置在传送轨道12上的智能机械手13。

请参阅图3,祭祀区2包括祭祀台21、设置在祭祀台21中间的电子灵牌22、设置在电子灵牌22前的焚香炉23以及设置在电子灵牌22两侧的电子音像显示装置24。

所述祭祀台21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所述电子灵牌22用于接收指令并通过殡葬管理平台3读取相应的信息进行显示,所述焚香炉23用于焚香礼敬并防止香烛随意燃放引发火灾等,所述电子音像显示装置24用于播放寄托哀思的曲目或辞赋等。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殡葬管理平台3包括数据库单元31、场景交互单元32、业务处理单元33、导航定位单元34、信息处理单元35以及关键字检索单元36。

数据库单元31存储各类数据,场景交互单元32用于交互操作,业务处理单元33用于辅助功能的操作,导航定位单元34用于对智能机械手进行导航定位,信息处理单元35用于识别信息并处理信息,关键字检索单元36用于根据关键字进行信息检索。

智能机械手13与导航定位单元34和信息处理单元35连接,智能存放架11与信息处理单元35、关键字检索单元36以及导航定位单元34连接,所述电子灵牌22与所述场景交互单元32、关键字检索单元36以及数据库单元31连接,所述电子音像显示装置24与所述业务处理单元32和数据库单元31连接。

所述智能存放架11包括多个存放网格111以及设置在每一个存放网格110内的标签111和通信模块112,标签111与通信模块112连接。存放网格111用于存放骨灰盒,标签111用于存储对应骨灰盒的信息,通信模块112用于与殡葬管理平台3连接通信。所述标签111优选采用无源rfid。

所述智能机械手13包括设置在传送导轨12上的移动台131、设置在移动台131上的六轴机械臂132以及设置在六轴机械臂132前端的夹爪133,所述夹爪133上设有标签阅读器134和摄像头135。智能机械手13用于存取骨灰盒,智能机械手13能够沿传送轨道12方便移动到不同位置进行骨灰盒存取操作。标签阅读器134用于读取标签111的信息,所述摄像头135拍摄实时画面并上传到殡葬管理平台,用于实时拍摄智能机械手13是否夹取骨灰盒。

所述电子灵牌22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屏、识别器和电源电路组成。识别器与信息识别单元连接。

具体的,客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来与殡葬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单元连接,电子灵牌的识别器能够识别用户终端的信息,并将信息回传到殡葬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单元,关键字检索单元提取信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息中的关键字,并根据关键字对数据库单元进行检索,并通过信息处理单元将检索结果发送给导航定位单元,导航定位单元根据检索结果对智能机械手进行导航定位,准确查找相对的骨灰盒。

智能机械手上的标签阅读器阅读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单元进行比对,并将比对后的信息发送给电子灵牌,电子灵牌的微处理器将比对后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客户可以通过电子音像显示装置连接到殡葬管理平台的场景交互单元,用于来选取播放寄托哀思的文章、歌曲、墓志铭或者辞赋,以表达哀悼之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智能殡葬园区在不影响地面建筑和绿化等条件下,修建形成地下墓地,扩大骨灰盒存放空间,且祭祀区可修建成道教或者佛教建筑样式,形成美观的建筑群体和风景区,使祭祀更庄严肃穆,通过殡葬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或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实现现场祭祀和网络祭祀一体化,提高便捷性,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改革土葬风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