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468发布日期:2020-07-24 16:5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多块预制构件之间往往通过预留的对拉孔实现定位。对拉孔需要在预制构件浇筑前、钢筋骨架捆扎完成后进行预留。现有的对拉孔预留方法一般采用pvc管件固定在模板中,浇筑成型后在模板中形成孔洞。

目前预留对拉孔管定位方式为,先将螺母焊接在台车上,用丝杠贯穿pvc管并与螺母配合后固定。该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每轮生产后螺母孔内易被灰尘填满,清理耗时费力,降低生产效率;

(2)浇筑过程中会出现pvc管歪斜,降低产品质量;

(3)项目切换时需要完成大量的螺母清理、台车打磨和重新焊接螺母的工作,耗费人力财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重复焊接螺母的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包括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抱夹件,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间隔设置,所述抱夹件的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并固定管件的抱夹空间,所述抱夹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间隔处;所述抱夹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调节以实现该抱夹件中部的抱夹空间的间距缩短;所述抱夹件的调节方向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与所述抱夹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抱夹件可在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长度上的任意位置实现间距调节。

优选的,所述抱夹件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夹体,一所述夹体与第一悬臂连接,另一所述夹体与第二悬臂连接,两个夹体中间形成所述抱夹空间。

优选的,所述夹体包括连接杆及夹持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夹持部,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悬臂或第二悬臂,所述夹持部的中部设有与管件外形匹配的半圆弧,两个半圆弧相对时形成所述抱夹空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螺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悬臂或第二悬臂上;所述夹持部为板件折弯形成的u字型结构,该u字型两平行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半圆弧。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臂杆及夹设于两所述臂杆之间的中间杆,所述中间杆的长度短于所述臂杆的长度;所述中间杆位于臂杆的两端,使得在两个臂杆的中间形成空腔,所述抱夹件贯通所述空腔。

优选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悬臂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悬臂远离第二悬臂的外侧面贴合固定,所述抱夹件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第一悬臂的空腔及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臂杆和中间杆均为方管。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通用性高,同项目构件生产无需过多的抱夹件位置调整,且重复利用率高;

二、使用方便,可避免预留的对拉孔歪斜,使构件美观,提高产品质量;

三、工人操作取消了螺母焊接和打磨卸掉螺母的工序,安全简便,降低生产成本;

四、提高成品率,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抱夹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抱夹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悬臂、2-第二悬臂、3-抱夹件、4-固定板、5-螺母、11-臂杆、12-中间杆、13-空腔、31-夹体、32-抱夹空间、311-连接杆、312-夹持部、313-半圆弧、41-通孔、100-pvc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使用抱夹的方式固定pvc管,该工装固定在模具挡板上,与台车无接触。所述预制构件生产定位工装包括第一悬臂1、第二悬臂2、抱夹件3和固定板4。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结构相同,长度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均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臂杆11及夹设于两所述臂杆11之间的中间杆12。两个所述臂杆11和中间杆12竖向叠放设置。所述中间杆12的长度短于所述臂杆11的长度。所述中间杆12位于臂杆11的两端,使得两个臂杆11在中间形成有空腔13。所述臂杆11和中间杆12均为截面尺寸相同的方形钢管。

所述固定板4固设于所述第一悬臂1上。所述固定板4可为板状结构,也可以折弯件,在本实施例中,其可为呈90度夹角的折弯件。其一侧边开有一通孔41,该侧边与第一悬臂远离第二悬臂的外侧面贴合焊接,所述通孔41对齐空腔13,所述固定板4的另一侧边则位于外侧。

所述抱夹件3的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并固定管件100的抱夹空间32,所述抱夹空间32位于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间隔处。所述抱夹件3分别沿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调节以实现该抱夹件3中部的抱夹空间32的间距缩短。所述抱夹件3的调节方向与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抱夹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抱夹件3可在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长度上的任意位置实现间距调节。所述抱夹件3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夹体31,所述夹体31包括连接杆311及设于所述连接杆311一端的夹持部312,所述连接杆311为螺杆结构。其中一个夹体31的所述连接杆311远离夹持部312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悬臂1和固定板4并通过螺母5配合后固定位置。另一个夹体31的所述连接杆311远离夹持部312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二悬臂2的空腔13,同样通过螺母5固定其位置。固定板4用于将每个抱夹件3固定在悬臂的长度方向上。

所述夹持部的中部设有与管件100外形匹配的半圆弧313,两个半圆弧313相对时形成所述抱夹空间32。

所述夹持部为钢板折弯形成的u字型结构,该u字型两平行的侧壁上设有一端贯通的半圆弧313,连接杆311固定在u字型中间部位。

当同一位置的两个所述夹体31安装好后,两个半圆弧313相对形成抱夹空间32,该抱夹空间32为对称的环抱结构,用于固定pvc管件100。

当多个所述抱夹件3安装好后,抱夹件3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抱夹空间32在两个悬臂之间,pvc管件100与两个悬臂的高度方向平行,且自抱夹件3向下延伸至模板上。

所述抱夹空间32的夹持力可通过两个夹体31的连接杆311的螺母5进行调节。拧松或者拧紧以实现不同夹持力大小的调节。

所述抱夹件3抱夹pvc管件组装完成,可通用于相同直径的预留对拉孔的构件上。浇筑完成后,工装可在预制构件初凝后整体起吊,脱离模板。可重复利用于后续生产构件的加工中。每条构件生产线可配一定数量的定位工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需要替换不同直径的pvc管件时,只需拧松两侧的螺母5,松开夹持力即可,无需完全卸掉夹体。再根据管径大小调整夹持力,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