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7066发布日期:2020-08-07 18:4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现有技术的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大多无法对混凝土输送位置进行方便调节,其输送端头往往是固定式设计,在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混凝土卸料输送时,则要对输送系统进行整体移动,费时费力,十分不便,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包括底板、搅拌机构、下料机构和连接泵,所述搅拌机构、下料机构和连接泵均设在底板的顶部,所述连接泵的进料端与搅拌机构相连,所述连接泵的出料端通过软管与下料机构相连,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壳,所述搅拌壳的底部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壳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搅拌壳顶部对应投料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料筒,所述搅拌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顶端贯穿隔板且延伸至其外部,位于隔板上方的搅拌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壳右侧且对应隔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通料管,所述通料管与连接泵的进料端相连;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前端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壳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液压装置,所述液压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架安装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左端与软管的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搅拌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表面套设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搅拌壳内壁底部且对应搅拌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降噪垫,所述降噪垫具体采用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搅拌壳内壁两侧且对应搅拌电机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架,所述稳固架靠近搅拌电机的一侧与搅拌电机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隔板顶部且对应搅拌转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侧与搅拌转轴表面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背面且对应驱动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混凝土原料从投料口投入,利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叶片旋转进行搅拌工作,保证了混凝土的混合质量,根据输送下料位置的需要,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连接于螺纹杆之上的移动块在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下,带动下料管进行前后方向移动,液压杆和液压装置可带动下料管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利用连接泵将搅拌壳内的混凝土通过软管转移至下料管中进行下料,该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对混凝土的输送下料位置进行方便调节,采用移动式的输送端头,在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混凝土卸料输送时,无需再对输送系统整体移动,省时省力,十分方便,可全方位满足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手,便于配合万向轮对整个输送系统进行推动转移,软垫提高了推动时的舒适度,通过设置降噪垫,防止搅拌电机在运转时,发出的振动与搅拌壳内壁底部持续接触,造成噪音,通过设置稳固架,提高了搅拌电机安装在隔板底部的稳固度,通过设置密封圈,防止搅拌壳内的混凝土经隔板和搅拌转轴之间的缝隙渗出,通过设置防护壳,对驱动电机起到一定防护作用,防止其长期暴露在外,进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侧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底板、2搅拌机构、21搅拌壳、22投料口、23加料筒、24隔板、25搅拌电机、26搅拌转轴、27搅拌叶片、28通料管、29推手、210降噪垫、211稳固架、212密封圈、3下料机构、31固定壳、32驱动电机、33驱动转轴、34螺纹杆、35移动块、36限位块、37液压杆、38液压装置、39连接架、310下料管、311防护壳、4连接泵、5软管、6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包括底板1、搅拌机构2、下料机构3和连接泵4,搅拌机构2、下料机构3和连接泵4均设在底板1的顶部,连接泵4的进料端与搅拌机构2相连,连接泵4的出料端通过软管5与下料机构3相连,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6。

搅拌机构2包括搅拌壳21,搅拌壳21的底部与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搅拌壳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29,推手29的表面套设有软垫,搅拌壳2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22,搅拌壳21顶部对应投料口2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料筒23,搅拌壳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24,隔板24的底部安装有搅拌电机25,搅拌壳21内壁底部且对应搅拌电机2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降噪垫210,降噪垫210具体采用橡胶制成,搅拌壳21内壁两侧且对应搅拌电机25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架211,稳固架211靠近搅拌电机25的一侧与搅拌电机25相互接触,搅拌电机2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转轴26,搅拌转轴26的顶端贯穿隔板24且延伸至其外部,隔板24顶部且对应搅拌转轴2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2,密封圈212内侧与搅拌转轴26表面相互接触,位于隔板24上方的搅拌转轴26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7,搅拌壳21右侧且对应隔板2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通料管28,通料管28与连接泵4的进料端相连。

下料机构3包括固定壳31,固定壳3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固定壳31背面且对应驱动电机3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壳311,防护壳31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33,驱动转轴33的前端贯穿固定壳3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4,螺纹杆3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35,移动块3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6,固定壳31对应限位块36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移动块35的顶部贯穿固定壳31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7,液压杆37上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液压装置38,液压杆37的顶端通过连接架39安装有下料管310,下料管310的左端与软管5的一端相连,通过设置推手29,便于配合万向轮6对整个输送系统进行推动转移,软垫提高了推动时的舒适度,通过设置降噪垫210,防止搅拌电机25在运转时,发出的振动与搅拌壳21内壁底部持续接触,造成噪音,通过设置稳固架211,提高了搅拌电机25安装在隔板24底部的稳固度,通过设置密封圈212,防止搅拌壳21内的混凝土经隔板24和搅拌转轴26之间的缝隙渗出,通过设置防护壳311,对驱动电机32起到一定防护作用,防止其长期暴露在外,进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通过将混凝土原料从投料口22投入,利用搅拌电机25带动搅拌叶片27旋转进行搅拌工作,保证了混凝土的混合质量,根据输送下料位置的需要,可通过驱动电机32带动螺纹杆34转动,螺纹连接于螺纹杆34之上的移动块35在限位块36的限位作用下,带动下料管310进行前后方向移动,液压杆37和液压装置38可带动下料管310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利用连接泵4将搅拌壳21内的混凝土通过软管5转移至下料管310中进行下料,该混凝土原料输送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对混凝土的输送下料位置进行方便调节,采用移动式的输送端头,在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混凝土卸料输送时,无需再对输送系统整体移动,省时省力,十分方便,可全方位满足使用需求。

使用时,将混凝土原料从投料口22投入,利用搅拌电机25带动搅拌叶片27旋转进行搅拌工作,保证了混凝土的混合质量,根据输送下料位置的需要,可通过驱动电机32带动螺纹杆34转动,螺纹连接于螺纹杆34之上的移动块35在限位块36的限位作用下,带动下料管310进行前后方向移动,液压杆37和液压装置38可带动下料管310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利用连接泵4将搅拌壳21内的混凝土通过软管5转移至下料管310中进行下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