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6575发布日期:2020-08-14 18:4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存储仓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



背景技术:

仓库的种类具有多种,以粮仓为例,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提高,部分粮食品种在满足我国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够有所剩余。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会先将粮食存储起来,为了保证粮食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发生霉变、板结等存储问题,对于仓库的通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仓库的通风形式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垂直通风法,也就是将风从仓库的底面向上通风,风从下向上穿过粮食缝隙,带走粮食中的水分和热量,保证粮食不会因为潮湿等问题发生霉变;另一类为水平通风法,也即风从仓库的一侧面吹向另一侧面,在风水平的从粮食之间的缝隙中穿过时,带走粮食中的水分,保证粮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粮食因潮湿发生变质。

对于垂直通风法来说,往往需要在仓库的地面上铺设通风管路,以保证风能够从下往上吹,但是,铺设有管路的地面的承重能力有限,在进粮或出粮的过程中会影响车辆的进出,严重影响进粮和出粮时的机械化程度;对于水平通风法来说,在仓库的两围墙之间铺设通风管路时,往往会存在粮食压到通风管路,通风管路将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严重的将会把通风管路压扁,严重影响仓库的通风效果;如果在仓库的两围墙之间不铺设通风管路时,风从一围墙吹至另一围墙的距离较远,通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水平通风法时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包括:

骨架结构:包括立柱骨架和仓顶骨架;

外墙:设置在骨架结构的外侧,包括立柱外墙和仓顶外墙;

内墙:设置在立柱骨架的内侧,所述内墙围成长方体状的存储室;所述内墙与骨架结构间隔设置;

通风风道:设置在骨架结构与内墙之间的间隔中,通风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

进风风道包括主进风风道和与主进风风道连通的两组次进风风道,两组次进风风道设置在仓库的其中一组相对的两围墙中,次进风风道上设置有与存储室连通的吹风口;

出风风道包括主出风风道和与主出风风道连通的次出风风道,出风风道设置有两组,两组出风风道分别设置在仓库的另一组相对两围墙中,次出风风道上设置有与存储室连通的抽风口;主进风风道上设置有吹风机,主出风风道上设置有抽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对仓库进行通风时,在吹风机的吹风作用下,风从主进风风道进入次进风风道,然后再由次进风风道的吹风口进入存储室中,设置在其中一组相对两围墙中的次进风风道对存储室中的粮食相对吹风;在抽风机的抽风作用下,风会被仓库的另一组相对的两围墙中的次出风风道收集,然后经过主出风风道抽出仓库,在抽风机的作用下,次出风风道所在的相对的两围墙形成负压,次进风风道所在的相对的两围墙形成正压,在存储室的相对两围墙中形成负压,有利于风从存储室中抽出,从而对存储室的进风更加有利,从而使风在存储室中形成快速循环,通风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主出风风道的出风口与主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

有益效果:从储藏室抽出的风能够从出风风道进入到进风风道,风在仓库内形成内循环,减小对仓库外的空气稳定性造成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主出风风道上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干燥包。

有益效果:吸收出风风道中空气中的水分,使从出风风道进入进风风道中的空气保持干燥。

所述主进风风道呈十字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进风风道和与第一主进风风道垂直连通的第二主进风风道,第一主进风风道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两组次进风风道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次进风风道和第二次进风风道;第一次进风风道与第二次进风风道的结构相同且分别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前后两端连通。

有益效果:增加主进风风道的进风量,有利于存储室中风的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进风风道和第二次进风风道均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布风风道和与布风风道垂直连通的末端风道,末端风道沿布风风道间隔设置,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前端连通,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后端连通,末端风道上设置有与存储室连通的吹风口。

有益效果:方便实现对各个末端风道进行布风。

所述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前端与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后端与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

有益效果:使布风风道两端的风量相等,从而使位于布风风道两端的末端风道中的风速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进风风道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中间位置。

有益效果:使第二主进风风道前后两端的风速相等。

所述次出风风道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风风道和与集风风道垂直连通的各集风管路,集风管路上设置有与存储室连通的抽风口,主出风风道与集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

有益效果:方便实现存储室中风的收集,从而与进风风道中的风形成循环。

所述末端风道和集风管路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末端风道和集风管路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均与内墙的内壁面平齐,末端风道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吹风口,集风管路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抽风口。

有益效果:增加末端风道与存储室的通风面积,增加集风管路与存储室的通风面积,从而更加存储室中的循环风的风量。

所述吹风口和抽风口的截面积小于储藏粮食颗粒的最小截面积。

有益效果:避免粮室颗粒从吹风口和抽风口中进入通风管路,从而影响仓库的正常的通风。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中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中通风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的通风系统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立柱外墙;2-立柱骨架;3-仓顶外墙;4-仓顶骨架;5-吊杆;6-第一主进风风道;7-第二主进风风道;8-布风风道;9-末端风道;10-左进风口;11-吹风机;12-右进风口;13-主出风风道;14-集风风道;15-集风管路;17-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以粮仓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仓库包括围墙和覆盖在围墙上方的仓顶,围墙包括立柱骨架2、设置在立柱骨架2外侧的立柱外墙1、设置在立柱骨架2内侧的内墙;仓顶包括仓顶骨架4和设置在仓顶骨架4外侧的仓顶外墙3。其中立柱骨架2和仓顶骨架4共同构成骨架结构,立柱外墙1与仓顶外墙3共同构成外墙。内墙围成长方体状的存储室,前后围墙的长度大于左右围墙的长度。

内墙与骨架结构间隔设置,在内墙与骨架结构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通风风道,如图2和图3和图4所示,通风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包括主进风风道和与主进风风道连通的两组次进风风道,两组次进风风道分别设置在仓库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两围墙。具体的,主进风风道呈十字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进风风道6和与第一主进风风道6垂直连通的第二主进风风道7,第一主进风风道6与第二主进风风道7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主进风风道7的中间位置。第一主进风风道6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10和右进风口12,并且,在第一主进风风道6靠近左进风口10和右进风口12的位置还风别设置有吹风机11。第一主进风风道6与第二主进风风道7通过吊杆5吊装在仓顶骨架4上。

两组次进风风道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次进风风道和第二次进风风道,第一次进风风道和第二次进风风道的结构相同且分别与第二主进风风道7的前后两端连通。次风风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布风风道8和与布风风道8垂直连通的末端风道9,末端风道9设置有多根,且末端风道9沿布风风道8间隔设置,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8与第二主进风风道7的前端连通,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8与第二主进风风道7的后端连通。本实施例中,末端风道9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墙设置有嵌装末端风道9的开口,末端风道9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与内墙的内壁面平齐,并且末端风道9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吹风口。

如图2所示,出风风道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两组,两组出风风道分别设置在仓库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两围墙中。出风风道包括主出风风道13和与主出风风道13连通的次出风风道,次出风风道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风风道14和与集风风道14垂直连通的各集风管路15,集风管路15设置有多根,且集风管路15沿集风风道14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集风管路1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强设置有嵌装集风管路15的开口,集风管路15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与内墙的内壁面平齐,并且集风管路15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抽风口。次出风风道通过集风风道14与主出风风道13连通,并且主出风风道13与集风风道14的连通位置在集风风道14的中间位置。主出风风道13上设置有抽风机17,用于使出风风道形成负压,从而方便将存储室中的空气抽出。

为了减小对仓库外的空气稳定性造成干扰,主出风风道13的出风口与主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为了保证从出风风道进入进风风道的空气是干燥的,在主出风风道13上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干燥包(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干燥包中盛有干石灰粉。

为了避免粮食颗粒从吹风口进入进风风道、从抽风口进入出风风道,吹风口和抽风口的截面积小于储藏粮食颗粒的最小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通风系统的仓库,当仓库中存存储食后需要通风时,打开吹风机11和抽风机17,风从仓库外风别进入左进风口10和右进风口12,然后从左进风口10和右进风口12分别进入第一主进风风道6,然后从第一主进风风道6流入第二主进风风道7,第二主进风风道7将空气分别传输至位于仓库前围墙的第一次进风风道和位于仓库后围墙的第二次进风风道,具体的,第二主进风风道7前端的空气经过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8为各根末端风道9布风,第二主进风风道7后端的空气经过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8为各根末端风道9布风,然后经过各根末端风道9上的吹风口为存储室中的粮食进行吹风。其中,第一次进风风道中的风从前往后吹,第二次进风风道中的风从后往前吹,从而将存储室中的粮堆吹透。

在抽风机17的抽风作用下,仓库的左右两围墙中的出风风道形成负压,从而将存储室中的空气从集风管路15上的抽风口进入集风管路15,然后集风风道14将集风管路15中的空气进行收集并被主出风风道13上的抽风机17抽至进风风道的进风口,从而在仓库内形成空气内循环,加速了存储室中空气的流通。进风风道的进风口不仅从出风风道的出风口抽取空气,还从仓库外抽取空气,从而保证仓库中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风道的出风口与主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其他实施例中,主出风风道的出风口与主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还可以不连通,此时,从主出风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风直接吹至仓库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风道上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干燥包;其他实施例中,主出风风道上还可以不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干燥包,而是在主出风风道的外径上缠绕干燥用的线圈,通过线圈为主出风风道加热,通过增加主出风风道的温度从而蒸发空气中的水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进风风道呈十字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进风风道和与第一主进风风道垂直连通的第二主进风风道,第一主进风风道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其他实施例中,主进风风道呈t字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进风风道和与第一主进风风道末端垂直连通的第二主进风风道,第一主进风风道在左端设置有左进风口或者在第一主进风风道在右端设置有右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前端与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后端与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前端与第一次进风风道的布风风道的左端连通,第二主进风风道的后端与第二次进风风道的左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进风风道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中间位置;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进风风道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主进风风道的靠近前端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主出风风道与集风风道的中间位置连通;其他实施例中,主出风风道与集风风道的前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末端风道和集风管路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末端风道和集风管路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均与内墙的内壁面平齐,末端风道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吹风口,集风管路的朝向存储室的侧面开设有抽风口;其他实施例中,末端风道和集风管路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此时,末端风道的朝向存储室的方向设置有吹风口,集风管路的朝向存储室的方向设置有抽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口和抽风口的截面积小于储藏粮食颗粒的最小截面积;其他实施例中,吹风口和抽风口的截面面积大于储藏粮食颗粒的最小截面积,此时在吹风口和抽风口上设置有纱布,纱布能够避免粮食颗粒进入末端风道或者进入集风管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