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4807发布日期:2020-09-29 09:3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



背景技术:

升降平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升降平台进行作业,以方便工人进行施工,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多个附墙支座对其进行支撑,并通过平台于支座的活动配合来配合平台的升降,以此便于工人进行施工作业。

现有的多个附墙支座设置于建筑物的外侧,但它们之间并无连接,当它们之间有一个与建筑物的连接出现裂缝时,可能会直接影响平台的升降工作,从而耽误工人的施工作业,且如果是在工作中出现该情况,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且当升降平台突然下坠时,没有对平台的保护措施,工人很容易因此而出现意外,为此,提供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某个附墙支座与建筑物之间出现裂缝时,耽误工人的施工作业,且无对升降平台的保护措施,很容易使工人发生意外的问题,而提出的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包括升降平台和从上而下设置的多个支座本体,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根连接杆,相邻两个所述支座本体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槽,相邻两个所述支座本体之间设有同一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内,所述连接机构内设有两个卡接部件,两个所述卡接部件分别依次滑动贯穿对应卡槽和支座本体设置,多个所述支座本体内均设有t型腔,所述t型腔竖直部分的顶面转动贯穿设有两个防坠机构,两个所述防坠机构传动连接,两个所述防坠机构滑动贯穿t型腔水平部分的侧壁设置,两个所述防坠机构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的下端相接触,两个所述防坠机构上均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螺纹贯穿t型腔一端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支座本体外,需要说明的是,该附墙支座的设置,可将多个支座本体之间连接起来,以防其中一个或多个与建筑物外壁分离时而影响升降平台的升降操作,从而有效地避免影响工人的施工作业,且防止升降平台突然降落而导致工人受伤,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工人的安全。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支座本体之间的中空板,所述中空板的两端内壁上均滑动贯穿设有第一t型杆,所述第一t型杆的一端设置于卡槽内,所述第一t型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板的一端内壁和第一t型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件设置于第一t型杆内,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机构的设置,可将多个支座本体两两之间连接,使得它们之间互相有关联,从而便于卡接部件将它们之间连接起来。

优选地,所述卡接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t型杆内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侧壁滑动贯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伸缩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滑杆的一端与伸缩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依次滑动贯穿卡槽和支座本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卡接部件的设置,可将两支座本体之间相卡接,从而避免一个或多个支座本体与建筑物外壁脱离时而发生的意外,有效地保证了工人作业的正常运行。

优选地,所述防坠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t型腔竖直部分顶面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和齿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上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杆,所述第二t型杆滑动贯穿t型腔水平部分的侧壁设置并与对应的连接杆的下端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防坠机构的设置,可将升降平台上升至某一高度时限定其的位置,有效地避免其突然坠落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于转动杆上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插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螺纹贯穿t型腔一端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支座本体外,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件的设置,可将升降平台上升至某一高度时,限定防坠机构的位置,防止防坠机构不稳定。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需要说明的是,把手的设置,便于驱动防坠机构实现其自身功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机构和卡接部件的设置,可将多个支座本体两两之间连接起来,当一个或多个支座本体与建筑物外壁相脱离时,避免影响升降平台的升降作业。

2、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坠机构和限位部件的设置,可在升降平台不工作或者进行升降操作时,将防坠机构收纳至t型腔内,避免其影响升降平台的升降,且在升降平台上升至某一高度时,限定升降平台的位置,防止其突然下坠而导致工人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的正面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的侧面透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升降平台、2支座本体、3连接杆、4连接机构、5卡接部件、6t型腔、7防坠机构、8限位部件、9中空板、10第一t型杆、11第一弹簧、12伸缩腔、13滑杆、14第二弹簧、15转动杆、16齿轮、17齿条板、18第二t型杆、19螺纹槽、2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建筑用新型升降作业平台的附墙支座,包括升降平台1和从上而下设置的多个支座本体2,升降平台1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根连接杆3,相邻两个支座本体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槽,相邻两个支座本体2之间设有同一个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卡槽内,连接机构4内设有两个卡接部件5,两个卡接部件5分别依次滑动贯穿对应卡槽和支座本体2设置,多个支座本体2内均设有t型腔6,t型腔6竖直部分的顶面转动贯穿设有两个防坠机构7,两个防坠机构7传动连接,两个防坠机构7滑动贯穿t型腔6水平部分的侧壁设置,两个防坠机构7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下端相接触,两个防坠机构7上均设有限位部件8,限位部件8螺纹贯穿t型腔6一端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支座本体2外。

其中,连接机构4包括设置于两个支座本体2之间的中空板9,中空板9的两端内壁上均滑动贯穿设有第一t型杆10,第一t型杆10的一端设置于卡槽内,第一t型杆10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板9的一端内壁和第一t型杆10的侧壁固定连接,卡接部件5设置于第一t型杆10内,其中,卡接部件5包括设置于第一t型杆10内的伸缩腔12,伸缩腔12的侧壁滑动贯穿设有滑杆13,滑杆13位于伸缩腔1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远离滑杆13的一端与伸缩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13依次滑动贯穿卡槽和支座本体2设置。

其中,防坠机构7包括转动设置于t型腔6竖直部分顶面的转动杆15,转动杆1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和齿轮16,两个皮带轮传动连接,齿轮16上啮合有齿条板17,齿条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杆18,第二t型杆18滑动贯穿t型腔6水平部分的侧壁设置并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下端相接触,其中,限位部件8包括设置于转动杆15上的螺纹槽19,螺纹槽19内螺纹插设有螺钉20,螺钉20螺纹贯穿t型腔6一端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支座本体2外。

需要解释的是,位于最上方的支座本体2的上端没有设置连接机构4和卡接部件5,位于最下方的支座本体2的上端没有设置连接机构4和卡接部件5;升降平台1如何沿着在多个支座本体2进行升降操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多根连接杆两两关于升降平台1对称设置,便于防坠机构7对其的限位操作;中空板9内呈中空设置,一块中空板9对应两根第一t型杆10,两根第一t型杆10分别滑动贯穿中空板9的顶面和底部设置,分别滑动插设于上方支座本体2和下方支座本体2的卡槽内,第一弹簧11的设置是便于利用其的弹性将第一t型杆10的一端弹出至对应的卡槽内;滑杆13的设置是将两个支座本体2通过其连接起来;第二弹簧14的设置是便于利用其的弹性将滑杆13弹出支座本体2外,且由于伸缩腔12具有一定的长度,滑杆13不会脱离伸缩腔设置;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齿条板17的高度与t型腔6水平位置的高度相匹配,且其无齿的一端与t型腔6的侧壁相接触,在齿轮16的转动下,齿条板17会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第二t型杆18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下端相接触,对升降平台1有个支撑作用,防止其突然下坠而导致意外的发生;螺纹槽19与螺钉20的设置对防坠机构7有个限定作用,以加强防坠机构7的稳定性;螺纹槽19内设有内螺纹,螺钉20上设有外螺纹,螺钉20依次贯穿的t型腔6一端侧壁和支座本体2的贯穿处也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便于限定转动杆15不会发生转动;转动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便于转动转动杆15。

本实用新型中,当安装多个支座本体2时,将滑杆13推至伸缩腔12中,然后将第一t型杆10推至中空板9内将中空板9卡与两支座本体2之间,并将第一t型杆10对准卡槽放置,在第一弹簧11的复位作用下,第一t型杆10弹至卡槽内,且在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滑杆13的一端弹出卡槽并延伸至支座本体2外,多个支座本体2两两之间这样连接,增加了支座本体2之间的稳定性;

当升降平台1上升至某一高度时,工人转动一个把手,对应的转动杆15转动,转动杆15带动皮带轮和齿轮16转动,皮带轮带动另一皮带轮转动,另一皮带轮带动另一转动杆15转动,另一转动杆15带动另一齿轮16转动,两个齿轮16分别驱动对应的齿条板17运动,将两根第二t型杆18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下端相接触,并将螺钉20插设于螺纹槽19内,以此防止升降平台下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